【徽风皖韵】尧渡老街

作者:阿光    授权级别:A    绝品文章    2021-08-27   阅读:

  
  东至县城是一个面积不大,历史悠久的现代小城,却突兀的有一条长长的尧渡老街,老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东至最为古老的街之一,与张溪老街、东流古街并称为东至县三大历史文化老街。距今已有2400年历史。
  尧渡老街是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没有刻意装饰,以其独特的淳朴风格,古老的建筑底蕴,修饰着整个东至。老街蹲踞一隅,像自然朴实的行,蕴蓄着悠远浓郁的味道,又像经历沧桑的老人,无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一直对尧渡老街情有独钟,老街!一条长长的河与一座桥,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路贯穿了整个一条街。灰灰的瓦、斑驳的白墻、青砖上的苔藓与东一口西一口的老井,交相辉映牢固而不化。这也许就是江南水乡老街的特征吧!
  尧渡老街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中心东部,一条弯弯的尧渡河穿城而过。尧渡老街依河而建,坐落在尧渡河之滨。街名来源于远古时的尧帝访舜由此过渡而得名。尧渡老街分上中下街。长约1.5公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时的老街,清一色的粉墙黛瓦,屋连屋,一对一的排列着,房屋一进几深带有天井,且大多是马头墙、鱼悬梁,前开店后住房。临水的每家每户房屋后墙下都曾留有系船的船桩和埠头。由于老街水运畅通便捷,商品流通迅速。明清时就已成为集市贸易中心,吸引了众多精明的徽商大贾。
  老街是典型的徽派商业一条街。从清朝到建国初期,老街上,有着300多家店铺,1000多幢房屋。其中有钱庄、茶号、商行、布匹店、杂货店、中药店、糕饼店、豆腐店、裁缝店、铁匠店、木匠店、纸扎店、饭店、旅馆等等。著名的有林、张、朱、汪、陈、胡、钱、黄“八大家”老字号店铺。
  其时市面繁荣,人流如织,是全县的茶叶、药材、山货的集散中心。旧城南半里,有绣花楼24间,丹阳、浔阳、鄱阳等地商贾经常来此置办酒会,故有“江南茶饭、建德先知”的谚语。老街上比较大的建筑物是中街的无风塔。据说一向温顺柔软的尧渡河,在雨季山洪暴发,淹没整个老街。这塔有镇蛟妖、杜水患之灵气。
  除了无风塔,还有尧祠、天主堂、妇婴堂、金氏宗祠、大土居、五猖庙,余公庙和两座花戏楼。旧时,老街经常举行庙会,庙会期间,除了在庙堂举行佛事活动外,还要在花戏楼演出“目莲戏”,以驱邪避害,祈求平安。旧时,尧街经常举行庙会。清乾隆、道光年间尧渡老街建有“徽商会馆”、“晋商会馆”和“六一会馆”。
  民国元年为建德县,民国3年因重名改为秋浦县,民国21年由秋浦县改为至德县,抗战期间,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毁了至德县城梅城,纵火烧毁了老街的余公庙和花戏楼。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无力再建县城,便迁至河西的这条石板街称尧渡街。解放后,1959年由东流和至德两县合并成东至县,县政府设立在尧渡老街。
  据《山水东至》介绍,老街人建第一座桥,是明万历年间,客居县邑的四川商人王浙提议建造的。造这座桥时共斥资千余两,并且用了两年时间。竣工之期,乡间父老聚集商议将这座桥命名为“击壤桥”。其因尧舜曾在此过渡,那时流传着一首歌谣名曰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哉……”
  从那时起,尧渡河在历史上便有了第一座桥,可以说是尧渡老街中最有价值的一座桥。击壤桥连接着徽州、饶州、江州等地,素有徽饶通衢之称。这座十二孔、长四十余丈的石条镶嵌的大桥,横跨在尧河之上,往来于大桥者,无不灿然而喜。然而日寇侵华战争中,遭到敌机狂轰滥炸,大地一片废墟,这座大桥也被炸毁。
  解放初曾被修复,可因不能适应现代的交通终被弃用而坍塌。1954年,当时的至德县人民政府在被弃用的击壤桥约一华里上游新建了一座石拱桥,名为“尧渡大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尧城河上修建的第一座石拱大桥,横跨在尧渡河上,西接县城东连车站和梅城,肩负着县城与外界交通的光荣职责,坚守岗位直到现在。
  尧渡老街,虽然经过了鬼子的浩劫,但老街还保存了几处独具年代感的徽派老房子,古色古香的巷弄,复古怀旧的房檐、岁月侵袭的木板门。老街因为它流淌着深长的历史印痕,我们把它像古董一样小心地呵护着。每座古镇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一栋老房子、一条老街都留藏着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更迭变化。
  曾几何时,这里商贸繁荣,人流如织。不仅是物流集散地,而且还是“祁红”茶叶和芜湖铁画发源地。清光绪元年(1875),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罢官回藉,鉴于红茶畅销利丰,便在尧渡街设立茶庄,利用当地官港、洪方优质茶源,依照福建方法试制红茶,获得成功。次年又在祁门等地设立茶庄,扩大红茶生产,所制红茶统称“祁门红茶”,简称“祁红”。
  1916年祁红茶叶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从此一举夺魁,畅销海内外,尧渡街也由此兴盛起来。据史志记载,芜湖铁画的初创人梁应达也是建德尧渡街人,清康熙初年铁花技艺传入芜湖,后由铁工汤鹏,在此基础上创制出作为观赏艺术的铁画。还有宋时大人,当时的建德县令梅尧臣,在尧渡街近郊的县衙梅城,写上百篇,至今仍为东至县百姓所传颂。
  老街昔日的辉煌只深深印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成了老街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住在老街的老住户,承载了岁月留下的生活记忆,依然保留着原先的市井生活习惯。一代又一代的老街人在这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静静地守望着岁月。但是现在,许多年轻人从老街搬走了,去了新建的小区,只留下老年人还在老房子里凝望着那一片曾经辉煌的岁月。
  老街的老建筑带着这座城最初的风格,散发着暖暖的历史味,默默在这里守着,仿若穿越时空的记录者。那弥漫着浓郁徽风古韵的老街,还有长满青苔的瓦砾,密密麻麻;那诗意的牌匾,流露出厚重的文化气息;那雕刻着象形文字和各种图案的马头墙,展示了几百年前的艺术神话;还有那些安静的系船石桩,仿佛在诉说着尧渡河或宽或窄或深或浅的变化。
  每次只要有时间,我都喜欢到尧渡老街走一走,从老街这头走到老街的那头,看一看,触摸一下老街的往昔岁月。老街,曾经日复一日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停留,清晰的记得老街的路面用一块块青条石铺的,条石长一米左右,中横侧竖,虽不怎平整,但很有规则,经年累月的踩踏,形成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青条石也被打磨出青幽幽的光,光滑滑的。
  街道两侧的房屋是一家紧挨一家,不少家是共用一面墙。每家每户店铺的门面不宽,但一般都有三四米进深,中街正对河湾处,有的门户多达八九米进深。多数店铺砌有高一米、宽六十公分的砖柜台,门以木板拼接为主,开启方便,商住两用。商店连成了街面,商品的种类花样百出且依旧散发出了曾经的味道。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记载着它的历史的痕迹。
  为行走方便,老街相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狭窄的小巷子,直通河道,有的长达一百多米,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巷子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巷子里的老房子透着沧桑的痕迹,有些墙皮脱落得厉害,像被岁月和风雨磨损了一半。有些地方的裂缝里还长着油皮树,枝条探出了墙外,静静地伸向天空,默默注视着小巷行走的路人。
  高高的灰砖墙披上了一层麻点,有些地方有着明显被烟火熏过的痕迹,岁月的风雨都明明白白地打印在那里。老街大多是青砖瓦房,屋顶的瓦都是小瓦,青色瓦亮,有的是暗绿阴沉的色泽。凝望着那瓦,你能够看到瓦沟里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黑色的沉积物。在这里,其实,你也能读出时间的脚步来。瓦缝里是少不了一些狗尾巴草或者狗牙草之类野草长在那。
12
  审核编辑:黄尘刀客   推荐:黄尘刀客
【编者按】 管理组   黄尘刀客:
跟着作者游历古街,风景妙曼,岁月留香,作品温暖感人,值得细细品读。


执行站长   吟湄:
徽风皖韵三等奖作品!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