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生活】品雨

作者:兰玲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1-10-18   阅读:

  
  桌上放着一本中学语文课本,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我读了又读,还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心里直遗憾我那会上中学的时候,怎么没把这篇选入课本呢?的确,你读一读吧,余光中笔下的雨简直是一副妙不可言的画。那种极致的美,那种沁人心脾,无可比拟的感受,你就是读上十遍二十遍也不能够完全欣赏,完全感悟了的。细细咂摸,韵味无穷:雨中有山有水,有云有雾,山在雨中,奇丽迷蒙,“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而水为雨化,汽为水成,“云缭烟绕,山隐水迢”,好一幅让人陶醉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普通的静止的山水画哦!
  来,跟着我,移步换景,渐行渐进,品尝着奇异的雨,奇异的画儿吧!
  先品味这语言之美吧!余老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你看他于丰富多彩的汉语词汇大洋中信手拈来,便妙语连珠,犹如一曲曲用琴弦弹奏出的悦耳动听的乐章。他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将雨描绘成感性的存在,富于极强的立体感。听听,这冷雨,有古韵:“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鼓琴,咏,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有今声:母亲咿呀咿呀哄小儿睡觉的摇篮曲,蚕儿细细琐琐屑屑啃啮桑叶的咀嚼声,清明时节零落坟头的挽歌,七十年代的台北乐队;还有大自然里的鸣和声:“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经里的鸡叫”,丛叶嘈嘈切切,布谷咕咕,鸟声啾啾,蛙声阁阁,秋虫唧唧。看看,这冷雨,有动有静,有色彩,“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
  嗅嗅闻闻,这冷雨,再品尝品尝那个中滋味:淡的时候,“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雨在伞上、屋瓦上的千幻万变,雨中少年、中年、恋人的千姿百态,雨在平常人家的平常生活里的平淡无奇,使人如闻如见,身临其境,竟有呼之欲出之感。
  接着,我们再来品味这构架之美,修饰之美。你可以从中任选一段文字,屏息凝神,带有感情色彩地轻声朗读:“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读了一段,余味未尽,那就再读一段吧:“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细细品味吧,那反反复复的叠字、叠词、叠句以及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全文整体上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十分强烈,也使全文结构得以一气呵成,挥洒自如,有如行云流水一般。而且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以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欲仙欲醉之感,让你把冷冷的雨揉碎了,软和了,融化到你的呼吸里,陶醉了你的肺腑。
  余老先生笔下的雨,有情有景,借景抒情,情溶于景,景为情生。在作者眼里,雨是富有生命活力的,雨是他心中的女子,富于感性,清纯婉丽,温柔可人;雨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让人魂飞魄动,心折骨惊!细读细品,可以深切感受到,贯穿全文的骨架是余老先生二十五年来离别家园、浪迹天涯的幽幽的思乡之情。
  审核编辑:晴茜绮梦   推荐:晴茜绮梦
【编者按】 散文编辑   晴茜绮梦:
细细品味,“雨”原来可以如此诗情画意!中国五千年文化底蕴,文字自然是出神入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书籍的记载,而且文字书写出太多美丽诗篇!本篇品雨充分赞扬了语言之美、情景之美…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