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生活】《许三观卖血记》简评

作者:寄北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10-18   阅读: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本好书、一篇好小说、一个好故事。
  送茧工许三观,为了证明自己身子骨结实,跟着别人去卖了一次血,得钱三十五块。有经验的卖血者阿方说,猪肝补血,黄酒活血。卖血后,许三观在胜利饭店吃了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酒要热,先黄酒,后猪肝。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体验是轻松而光明的,这笔突如其来的“财富”还让他娶了镇上的油条西施:许玉兰。
  许三观许玉兰这对小城夫妻,起于毫无爱情的开始,但是作者用了非常好的笔法,他在写了许三观给许玉兰买了一件大红旗袍,两块绸缎后,又写到“她说家里要有一个钟,要有一面镜子,要有床有桌子有凳子,要有洗脸盆,还要有马桶……许三观说都有了。”这样的写法,让人想到圣经中的创世纪,让人自然而然相信一个新家庭一个新世界的水到渠成。看过整个小说,我想作者也许想说的是:许三观不单是像耶稣受难救众生,他也是他自己的神,自己救赎自己的世界。
  关于余华的词条中,其中有一条是:他感悟到人和人之间的那种残酷状态,可以用一种非常潇洒的轻松情调来描画。这种笔调,小说中随处可见,是一种更易让人动容的语境,看似不枝不蔓的叙述如果稍加细究,实则根深叶茂望不到底。
  不知在哪里看到过,余华曾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影响,现在书中的这种独特风格,也许正是把虚无感和荒诞感融合贯通后,一种属于他的炉火纯青的仿佛没有技艺感的文字艺术。
  抛开小说本身,《许三观卖血记》单从文字来看,也足以有它一席之地,朴素原始蛮横又轻松诙谐的文字玩得风生水起,犹如折枝花朵,虽离草木,仍然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绽放,不疾不徐,井然有序地把握着情节的走向。
  作者用一大片夹杂着省略号的文字,蒙太奇式地让许玉兰在哭天喊地、怒气冲冲、又咒又骂却让我们看得哈哈大笑中生下三个儿子:一乐,二乐和三乐。
  许三观曾对他的未来岳父说,他母亲金花是城西美人,他的父亲是一个能把桌面做得像绸缎一样光滑的木匠,但他的母亲最后跟着一个部队的连长走了,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连长的儿子。
  仿佛一句谶语,他的身世在一乐身上延续,许三观其实也是他爹的大儿子,因为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三,所以有了这个意味深长的名字:三观。
  一乐是许三观的心病,是他心池里捞不起又无法避开的波光粼粼。作为小说,这个情节引发出一些因果相连的事件,这种恰到好处的情节安排,也足见作者对于小说结构的胸有成竹。
  许三观第二次卖血离第一次卖血整整过了十年。这隔了整整十年的第二次卖血,却是为了他心里的那根刺:一乐,一乐打了人,需要赔付医药费。之后,卖血成了他与生活反复周旋的退路与依傍。
  小说中,许三观从青年到老年,总共卖血十二次(其中七次都为了一乐),作者在这根卖血的线上抽枝长叶出几十年年月里发生的事,展示了比真实更真实的南方小城里人们无常是常的生活。把一个自私、愚昧、好面子,同时善良并且具有责任心的世间小人物具体而可信地展示。
  第三次是给为了报复妻子出了一次轨的情人断腿后,买肉骨头,买黄豆、绿豆和菊花。
  第四次是三年困难时期里,为让家里人吃顿好饭菜,此次卖血之前,许三观还用嘴给一家人做了一桌文学里最著名的菜,单为这一段,也值得看一看这本书。
  第五次为一乐下乡回来身体虚弱,卖血让他带钱回去。
  第六次为二乐的生产队队长要来家里吃饭得讨好他。
  第七次到第十一次为一乐的肝炎一路从林浦卖到上海,这是最密集最让人揪心的五次,每次我都担心余华要写死许三观了。
  第十二次卖血却没卖成,他要为自己再吃次炒猪肝,喝黄酒,新血头说血没人要,只有家具电的油漆匠要他的血,老年的许三观走在大街上无声地哭了。
  贯穿全文的卖血记里有一个细节,每一次卖血的钱都是三十五元,这可能是那个年代的真实价格,却恰到好处地让小说增加了一种仿佛刹那已千年的时间不可确定和荒芜感。
  余华以一种能让任何荒诞变得入情入理的轻松语调,把卖血这件苦涩的事件写得甚至让人产生错觉:这是件明亮而充满退路的事。仿佛盛夏的旷野,有取之不尽的光芒,充满碧绿的希望。但是稍微远离一下书本,就知道那是一座除了光芒再也没有其它的空城,充满了人世的苦难与生而为人的困厄。
  同样的笔法,他写这对夫妻的第一次吵架,许三观要许玉兰详说与何小勇就那么一次的经过,听了受不了就打她耳光,打了又想听,听了又打她。
  许玉兰哭道:“我不敢说,我一说你就给我吃耳光,我的眼睛被你打得昏昏沉沉,我的牙齿被你打得又酸又疼,我的脸像是被火在烧一样”。这种类似戏剧里唱词部分的内容在现实里会是非常荒诞的画面与情节,但在这个小说里却变得合缝合榫,使许玉兰在后面文革遭遇的种种非人经历而能活了下来变得入情入理。
  许三观卖血记整个主题其实也如作者另一本小说《活着》一样:生而活着。但不同于《活着》被苦难打败到只剩一人一牛的残酷结局。这本书里的许三观和许玉兰在掘地三尺拼尽力气后有了仿佛不曾认真经营过的齐整岁月,让书外的我们相信,人在自然本能的生存法则下,有一种朴素而伟大的触地而生的本能。
  许三观的十二次卖血,几乎就是他与生活的斗智斗勇。
  而许玉兰,则是弱柳拂风式地应对无常,在炸油条这种最油腻的工作里,粗枝大叶中保持着对生活的一切热情与对美的沉潜,一如她的油条西施之名,包括其中的不只是长得美,而是对美之根深叶茂地扩展与发挥以及补充,在最贫乏的年代里,她能把仅有的三套衣服搭配成仿佛穿过小城的河流一样让人难以忘记。一双一双集手套,织成线衣。那种心在沟渠仍一心向月的对美之追求让人动容,是另一种最勇猛的活着。
  作者几次出版的自序都不同,我相信这才是最诚实的表达,虽然作者创造了小说中的一切,当它们被发挥,虚构,夸张,比喻,讽刺……应有尽有之后,这个虚构的世界就成了另一个虚拟世界里的真实,并漫延至书外的我们,那时,这本书中的一切,作者说了都不算,看书的我们也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一眼沧海一粟罢了。
  审核编辑:许有科   精华:吟湄
【编者按】 散文主编   许有科:
俯瞰式的书评提纲挈领。余华被誉为中国的巴尔扎克,在作者零星的引用中能够感受到“看似不枝不蔓的叙述如果稍加细究,实则根深叶茂望不到底。”的叙述方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0

  • 花落无声

    这才是专业读小说的。我们都是看热闹。

    2021-11-17

    回复

  • 晴茜绮梦

    晴天☀️来送花花了

    2021-10-20

    回复

  • 沁芳闸

    鼎鼎大名的一本书,可我就是没看过,怕自己看了难过,宁可看不到苦难,以为这世上就没有苦难了。

    2021-10-19

    回复

  • 淡淡不如风

    怯怯说一句大实话,自己观点太少。引用太多,非原创。属搬运拼凑。去掉百度痕迹,能剩十个字吧,不少了。

    2021-10-18

    回复

    • 寄北

      @淡淡不如风  大胆说一句,这是书评,讲的就是一本书中的内容,把百度的给我圈出来,不要一见熟悉的内容就一句:百度。真是避无可避。

      2021-10-18

      回复

    • 淡淡不如风

      @寄北  哦,书评是内容简介?把书中引用去掉,有你几句话。谦虚点好不好?

      2021-10-19

      回复

    • 寄北

      @淡淡不如风  百度是你的拿手好戏,所以以及度人,你写不岀的东西,别人写了就是百度的,比如写文章如吃包子的观点是一个王路发在创意写作指南上的,你拿来还洋洋得意写了个所谓《评黄山断想》,本来懒得说穿你,你偏要三把斧(流水帐,小学生水平,百度)反复横跳。

      2021-10-19

      回复

    • 寄北

      @淡淡不如风  让你圈出来,你又不圈。

      2021-10-19

      回复

    • 淡淡不如风

      @寄北  咦,怎么像生气了,假装的吧,呵呵。

      2021-11-06

      回复

    • 寄北

      @淡淡不如风  咦,假装一直是你的又一好戏,我可不敢抄你的剧情。

      2021-11-07

      回复

  • 氧气馆

    拜读了~

    2021-10-18

    回复

  • 吟湄

    这书就在我手边,一天看几遍。。。。书皮

    2021-1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