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镇 魅力如霰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12-13   阅读:

  
  湘江之滨,麓山脚下,曾迎来过张栻、朱熹、王阳明等大儒,古代的诸位国士在著名的岳麓书院会讲,游学于兴国寺(桐溪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开启了湘学的鼎盛时期。
  山塘往南,另一个村子名叫荷叶塘,它与湖南双峰的荷叶塘恰好对应重名,两片荷叶一起,共同映托着曾公国藩的名气。
  咸丰四年(1854年)春,太平军攻入湖南,兵锋直指长沙。皇帝下旨江南八旗军和各路团练起兵救援。湘军厉兵秣马,于当年七月,与太平军决战于长沙靖港,大败而归。湘军残部未进长沙城,在坪塘巴溪洲上驻扎练勇,以图再战。
  军营中的灯下,湘军统帅手捧兵书,苦思良策。夜深人静之中,忽闻钟声空鸣震荡,与湘江中水声应和,遂乘舟登岸,寻声前往。
  这个人,正是当朝儒将、兵部侍郎曾国藩。
  曾公夜访桐溪寺,与住持方丈宝月禅师彻夜长谈,二人十分投缘。次日曾公登伏龙山,见一派好山好水,便起了身后归葬于此的意念。宝月方丈闻言十分不快,而且与初次登门的曾公起了小小的争执。后来二人击掌为誓,谁先殁去便安葬于此。
  1872年3月20日,曾公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两个月后,家人护着棺椁回到长沙,浅葬在金盆岭,两年后,曾夫人去世,曾公与夫人合葬于此。
  曾公墓位于长沙市西南郊坪塘镇桐溪寺后,距坪塘中心区域4公里,山形如龙蛇之状,今属长沙市岳麓区坪塘狮峰山村,墓地东靠湘江,西依靳江,位居伏龙山麓,四周山脉恰如一个优字型,围住墓庐所在的伏龙山,正前方有一座山峰相对,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灵聚首,祥瑞加持。
  墓地原来的建筑规模很大,占地面积约300平米,分为墓家、墓围、拜台、平台、神道、牌坊、墓庐、碑亭八个部分,墓家为三合土拌碎石,混合糯米汁封死,上铺花岗石,呈半圆形,底径5米,高2米,茔地以麻石围护,其时后立碑三通,汉白玉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附碑为龙纹浮雕,墓前有拜台,祭坪约50平,东西各立石阙一个,有石马、石狮、石虎、石翁仲各一对,大学士李鸿章、翰林黄自元手书“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叙其生平。
  当地周氏本为湘军军士,深得曾公信任,欣然接了安葬曾帅的差使,开墓、建墓,祭奠、落土、封墓,极尽其劳。守制期满后,曾家将守墓的任务交给了周家。作为报酬,曾家把周围的20亩良田买下,还有周围的油茶山林,一并送给周家,还给周家建了一处十多间的砖木房。一到祭祀或清明,曾家来人,周家必备好牲礼等祭祀品,在大路边迎接,并安排布置好整个祭典程序,周到备至。
  恰如诸葛亮所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曾氏一脉,本湘乡农民,世代以种田为生。曾公之后至今,曾氏获得了大发展,人物辈出,登上中国政治、经济舞台,曾宪梓为香港富豪,叶帅夫人曾宪植为曾公重孙女。因此,多年频传,曾公埋了风水吉穴。曾公离世后,归葬伏龙,既有其本人意愿,又得风水之道,且位于长沙城近郊,便于子孙后辈景仰祭拜。
  坐落于大王山中的文正书院,正是对曾国藩及其代表的湖湘精神的缅怀和纪念。
  文正书院项目包括地上一层与地下一层,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387平方米,由世界知名设计公司WATG设计。书院设计以山水潇湘、湖湘书院为立意,采用湖湘建筑特有材质及立面形式,以传统的庭院式与内天井结合的空间布局,营造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工整氛围。周边碧水青山相映成辉,又与桐溪古寺和曾国藩墓相邻,占尽了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之美。
  文正书院聘请了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唐浩明先生为名誉院长,并与岳麓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文正书院的运营方、湖南湘江集团旗下湖南华年文旅公司与长沙市图书馆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将文正书院打造为传承湖湘文化的载体。
  文正书院旨在坚持“立足湖南湘江新区,面向全国,形成湖湘特色,打造“文正品牌”的理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通过以文养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一步提升新区人文内涵,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为建设学习型新区丰富新内涵、增添新动力。
  4
  一条靳江河,穿绕着大王山,一路向东流。
  靳江河,又名瓦官水口,两条源流发自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状元村和湖南省宁乡县白鹤山寨子冲,宁乡流域二十里至麻山,过楚大夫靳尚墓前,自西向东流经宁乡县、湘潭县、望城县,于长沙岳麓区柏家洲附近汇入湘江,全长87.5公里,流域面积781平方公里。是湘江在长沙市内的一条支流。
  靳江河传说众多,其主流说法,是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逃藏于靳江河畔而得名。靳水悠悠而来,包文拯携道士斩除妖龙的神话流传甚广,龙回塘、龙骨寺等地名引发无限联想。
  2010年,长沙先导区投资2.35亿元,对靳江河整体治污,重修了河堤,建设了沿河风光带。逐年的治理之后,靳江河的水质提高到了3类标准,沿河一带成了鱼类和鸟类聚居的天堂,靳江河被誉称为湘江最干净的一条支流。
  靳江河在湘江的汇合处,东北角有一个小小的柏家洲。这个面积只有0.59平方公里的小洲,并不像其他江心洲一样四面环水。从洲头到洲尾,全长大约1.5公里,最宽处也不过50多米。尖锐的洲尾正对准靳江入湘江口,整个沙洲呈狭长状,几乎与湘江西岸连接在一块,看上去更像一条靠岸停泊的小火轮。
  柏家洲名字的由来,相传明洪武年间,江西移民柏某来到这里,插草为标,开垦田地,故名柏家洲。1949年前,这里曾是长沙城南郊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号称长沙的“小南京”,码头、寺庙、税务局、赌场、妓院、商家店铺、川流不息的人流,络绎不绝,应有尽有,最热闹的时候洲上有一万多人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柏家洲被划归长沙市区。那时粮食、盐、土特产都靠水路运输,柏家洲在湘江和靳江河交汇处,便成了进入长沙城的门户,海关、税务所、酒厂、旅馆、米店等等什么都有,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光景。许多渔民和水上人家也在这里安营扎寨,在水陆之间讨生活。从湘江防洪堤上洲,视野豁然开阔,错落有致的砖瓦房,曲径幽深的小道,娇艳欲滴的油菜花,渔船、古树、青草、江风,别有一番风致。
  柏家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纪念地,毛泽东、滕代远、萧劲光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过农民运动。解放初,曾相传着艄公夫妇巧渡伟人的故事。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因遭敌人追击,从河东急渡湘江,经靳江河西撒。夜深人静时分,经当地农民引导到渡口,为了迷惑追兵,艄公让妻子划渡船向对面码头正方向驶去,而自己驾着扁舟一叶,载着伟人悄然消失在暮色之中。敌人追上时,才发现船上仅只一渔妇,而毛泽东早已经捷登彼岸。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前夕,湘潭地下党组织联合长沙地下党组织,在靳江柏家洲、坪塘一带活动,推动民主运动,动员以程潜为首的省府高层投向光明,与白崇禧和国民党军统的残余势力作殊死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破坏和平的阴谋,牺牲了好几位共产党员。
  2017年间,岳麓区政府开始对柏家洲进行整体改造,居民全部搬迁上岸,另行妥善安置。柏家洲正在被精心打造成一座新式的小型水上公园。
  山塘南边的长沙湘江欢乐城,是工薪族假日放飞心情游玩的好地方,更是母婴和亲子欢娱之所。湘江欢乐城总占地约1.6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涵盖欢乐雪域、欢乐水寨、欢乐海洋、欢乐天街、湘江女神公园、桐溪湖和欢乐广场等景点。
  园区内加设了旋转木马和许多临时机动游戏,白天和夜晚,人潮涌动的热闹景象恍如时光倒流。园区年接待游客量可达800万人次,最大日接待量达10万人次。
1234
  审核编辑:冰斯语   精华:冰斯语

上一篇: 《 让诗意的冬季永生

下一篇: 《 【专栏】那一处山水可心安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作者细致的描述,让我们又认识了极好的宜居地。“阳光小镇”有着厚重的文化,人文地理环境幽美、治安管理得当,是一个各方面都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英沙

    感谢编友的厚爱!
    此文我在心中蕴酿了很久,起初,本来只打算写山塘的。但后来发现,山塘本身来说,没太多的内容,而且,山塘的棚改一直没有完成,到目前为止,长沙市和岳麓区对山塘的改造,政策一直不明朗,原因是老规划刚刚完成了一半,新规划又迟迟未出,市府对山塘是否存在重复建设问题有争议。反倒是周边楼盘和文化内涵在不断拓展和丰富。文中着重写了大王山的文化底蕴、桐溪寺、巴溪洲、电影小镇,等等,尽量写得好看,可读性强一些。
    林林总总地写,总想尽量有条理一些,但既然是辐射,东南西北都写到,难免有复杂之感。我努力地写,尽力精炼,不拖沓。错漏处请批评斧正。
    文中没有明显地引用诗词,暗地却用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部分章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而巴溪洲上,却是汀上白沙洁白如雪,明显是看得见的。霰,我的解释,一是它呈发散状四散,二是闪闪有光。或者,这正是目前的大王山文化旅游区整体的真实写照吧。

    2021-12-13

    回复

    • 东方玉洁

      @英沙  看来你是太熟了,不然不会有这么详细的资料。掌握真实的资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2021-12-17

      回复

    • 英沙

      @东方玉洁  谢谢文友来访!

      其实文笔很粗糙,没有以前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认真劲,有待提高和订正。

      你说得对,是太熟悉了,而且,心中酝酿有日,搜集的资料也多。但愿友友们不嫌啰嗦。

      “但借麓山藏猛虎,聊将湘水活蛟龙。”这联是我自拟的,有点托大的口气。

      我自幼小时便在长沙生活,它就是我的家珍。每个人心中都有最美的故乡,我亦一样。


      2021-1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