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红雨先生律诗赏析(十二)

诗论

作者:皋南抱朴子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3-02-27   阅读:

  
  (45),短歌行(九十三)
  笋压能破土,岩挂倒花开。
  物可随环境,人难没俊才。
  好!首联“笋压能破土,岩挂倒花开”,是对仗,是赋中有比,笋受到石块的重压,它可以旁逸斜出,然后再钻出地面来;花枝即使是倒悬在悬崖上,它也能倒着开花,这是喻指杰出人才一般都具有抗压而出的能力。是社会恶势力所极难埋没和轻易扼杀的,他们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比如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就无一不是在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牺牲中破“壳”而出并大有作为的。第二联“物可随环境,人难没俊才”,这是首联的比喻的本体,是两番喻证后所自然得出的结论。第三句“物可随环境”,是转笔,是说杰出人才首先得要适应社会环境,而不能随便恶化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就是达尔文进化论所一再强调的论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第四句“人难没俊才”,是合,是把观点再合到首联所提出的观点上去,从而强调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杰出的人才也不是恶劣的外界环境想埋没就能埋没得了的。所以这第二联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维,具有哲学的高度。整体而言,人用家语,用形象思维揭示了杰出人才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即人既要主动适应环境,又要不被恶劣环境所埋没;相反的,还要在恶劣环境中大有作为。这诗虽然只是寥寥二十个字,但因为有两重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复杂的问题作出了非常辩证的形象化的阐发,用唯物辩证法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人才和环境的两个角度,很精辟的阐明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对于年轻的读者将会有莫大的教益。最后说明一下,“压”是平仄两读的字,按平水韵是入声,入声字属仄韵;按新韵属平声字,在这首诗里,“压”读新韵,应读平声,所以并不违律。
  
  (46),短歌行(九十四)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坡。
  村寨多乡趣,留心处处歌。
  史公好诗!首联“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坡”,这是亦诗亦画。也是一副好联。更是有情境的高吟。首句“犬眠花影地”,犬眠时是很安详的,与猫眠不同,猫打盹时是打呼噜的。“犬眠”则是“目似暝,意暇甚”,是不打呼噜的,是一种不失警觉性的浅睡。犬的这种浅眠神态,只有在极其静谧的环境下才能出现,这说明环境已是静极了。犬眠于什么具体的环境呢?诗中自有交代——“花影地”,即花枝弄影的地方。一着这“花影”二字,则有境矣!若舍此二字,这诗句则直白无味且无境矣!王国维说,诗“有境则高”,此之谓也!第二句“牛牧雨声坡”,这又是亦诗亦画,是有境之诗,此境此画皆从“雨声”二字出。牛牧于潇潇风雨中,这就有意境了,有画面感了。若舍“雨声”二字,则其意境其画面自失,则亦直白而无趣矣!此联诗句之美,意境之高,盖出于诗人炼字炼意之功!再看这一联诗,更可见此诗之言外之意和话外之境:“犬眠花影地”,而犬必与人俱,犬主人,犬主人家之宅何在也?“牛牧雨声坡”,而牛必与牧童俱,而放牛的牧童安在也?读者摩之揣之,已倶不难见之于诗外之言和话外之境矣!这就是诗的蕴藉之妙,这就是诗家的留白功夫!这就是诗之匠心所在。如果说第一联是铺陈描写,是局部的工笔画,那么第二联“村寨多乡趣,留心处处歌”则是在第一联的基础上点而染之,推而广之,是从局部的工笔细描,扩展到对全景的描绘。如果说第一联是豹之一斑,那么第二联则见“全豹“;如果说第一联是龙之一鳞,则第二联即见全龙矣。至此,则“境界全出!”高!妙!大赞!
  
  (47),短歌行(九十六)
  春风常识面,秋水惯传神。
  慧眼知奸佞,亲和正派人。
  这首诗是知人论世之作。首联“春风常识面,秋水惯传神”,以对仗出之。“春风”和“秋水”皆是用以喻人的喻体。有一名联曰“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春风面”,是说人的和气可人,和蔼可亲,像春风那样温暖和热情。再如王安石在《明妃曲》里写王昭君时就有“画图省识春风面”的句子,这“春风面”就是描写明妃王昭君的像春花般的俊俏,像春风般温婉的玉貌的。“秋水”,一般是形容人的纯洁的品质,也可以形容人家的文章有一尘不染的风骨。比如上面所引的“秋水文章不染尘”。所以“春风”多指人的精神风貌;“秋水”多指人物或文章的纯净的内在品质。所以在这一联里,诗人是从外貌到内涵全方位的刻画出来一种几近完美的很值得人爱戴的“完人”形象。“常”和“惯”,是诗人在向我们强调,“春风”和“秋水”品行具有永恒不变的属性;同时也在向我们强调似这样完美的人,我们要多赏识,多交往。第三句“慧眼知奸佞”,是从反面着笔,是说我们要有一双慧眼来识别出那些表面是巧言谄媚的,内里是奸诈的人。这“慧眼”原是来自于佛教的“五眼”:即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比如小说中就常写如来佛祖和观世音菩萨每每用“慧眼观之”,可见慧眼是能看到过去将来,能看到虚无缥缈的事物的实像的具有极高修为的智慧之眼,那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一般人只具备“肉眼”。“侫”,其一是巧言谄媚,贬义。其二是才智,是褒义,用于谦称,如自称“不侫”。此处是用如贬义。第四句“亲和正派人”,这是从正面着笔,是说我们要善待要亲近本质纯良,作风正派的人。诗人在这一反一正的对比中,告诫读者在社会交往中要如何做和不要如何做;同时也赞美了良善;鞭挞了邪恶。在诗的艺术性上,诗人在诗中运用比喻和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极尽赞美“完人”和鞭挞“侫人”之能事,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是真性情中人写真性情诗。极富感染力。大赞!
  
  (48),短歌行(九十八)
  一溪桃李树,四野菜花田。
  紫燕屋檐闹,鸭摇水里天。
  史公好诗。首联“一溪桃李树,四野菜花田”是写静景,以对仗出之。“桃李树”和“菜花香”,一诉诸于视觉,一诉诸于嗅觉,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一溪”和“四野”由点到面,一览无余,满园春色尽在笺中!第二联“紫燕屋檐闹,鸭摇水里天”,是写动景。第三句里“闹”字出彩,写出了“紫燕”的忙碌与活力;末句“鸭摇水里天”,是一首之金句,乃通篇之诗眼,是意来神来之笔;上面的天色,下面的水色,藉由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划水连成一副活灵活现的自然画卷。通篇不靠用典,不用现成话,而是全用自己的新鲜语言,用铺陈描写的赋笔白战成诗,这不仅表现了诗人有极强的语言表现能力,还表现了诗人有王摩诘的诗中有画的艺术天赋。诗人蜗居在萧瑟的冬季里,而通过驰骋想象,能把春色写得如此明艳和活灵活现,这样的能力虽不能说是“思接千载”,但真可谓是“视通万里”!大赞!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解读甚得其味,深入诗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