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游记异闻 > 走进俞邦村

走进俞邦村

作者:周炜才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3-12-05   阅读:

  
  闻音而寻,一台大型户外电视屏正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该村的情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他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并殷殷嘱托道:“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为你们提供了机遇,你们也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作出了贡献。可谓是应运而生、相向而行,希望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习近平总书记那平易亲人的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当前,俞邦村民不负嘱托,在蜕变中成长、在坚守中创新,做强小吃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向着美好生活新目标迈出坚实步伐。如今,俞邦村有700多名村民外出经营小吃,占全村人口近七成。几乎家家都有人做小吃生意,有的甚至走出国门。
  现在的俞邦村处处是混凝土建筑,墙上悬挂的空调外机,走在俞邦村规整的柏油路上,听着从几处房屋里付出的有关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或者电视剧的声音,老人坐在门旁聊天,远处是望不见边际的蔬菜和田园,现代化的建筑与传统乡村生活相结合,让人看见俞邦村的美丽富足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当地生活的朴素美好。走着走着,又一棵百年古樟高耸山坡之上,在绿叶掩映下,一座别致的小院坐落其旁,门上悬挂的横匾“沙县小吃记忆馆”七个金色的大字,闪入眼帘。进入古院式的馆门,便见一个高大彪汉的小吃制作技艺大师的雕像,一手高擎起棒锤,定格成“沙县扁肉美味千锤百炼”的一幕场景。花草盆景布设清雅有序,馆厅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主题,全面展示沙县人民二十余年来走出乡村、走进城市、走遍天下、走向自信的心路历程。一面面板块阵列着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的艰苦创业史,全面展示沙县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朴厚情感和“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精神境界。特别是沙县引进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相关团队,研究如何提升食物口感、锁住美味,并将科研成果用于指导企业生产,沙县小吃不断“破圈”。
  走出小吃记忆馆,馆的左侧正相邻着“尚书巷”,“遥追尚古书居上,近润儒风德在先”楹联彰显其独特的“尚书名片”。该村依托其历史文化资源,护性修复尚书老宅,建设以廉政为主题的尚书阁和将军路、府尹路两条文化长廊,宣扬“尚书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了南宋户部尚书俞肇崇文尚德、清正廉明的良好家风。走出尚书巷,直通村道的长廊角亭——“感恩亭”,该亭供村民、游客驻脚休憩、遮阳避雨,坐落在龙凤溪的东岸。穿过亭廊,登亭远观,俞邦的美,随处可见,远处青山如黛,脚下溪水潺潺,一路上的游人都在拍照打卡,这真是一处好地方。驻足深思,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可领略到“花海田园一望中,青山叠翠漫香风。人间烟火多陶醉,最是桃源万紫红。”迈步小桥流水,蜿蜒的龙凤溪就在身边,旷野正是花海基地忽现,繁花似锦,令人动容。
  来到桥头的一座民居,“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呈现眼前,这是沙县传统小吃文化的展示窗口,朴实复古的木质长屋里藏着沙县小吃的“前世”。沙县小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传于当代,制作工艺通过血缘、业缘,代代相传。据记载,沙县小吃有200多种,虽多有失传,但通过传承保护,已开发110种,39种被评为中华名小吃。馆内以当地节日庆典为主题,设喜宴、寿宴、婚宴等主题桌,摆放各类形象逼真的3D打印的小吃模型,展示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到现在的转型升级,形成标准化产业链。轻抚历史,倍感珍惜,游客们切身感受到“沙县小吃第一村”荣誉背后的艰辛及勤劳带来的乡村巨变,纷纷在此馆前拍照合影留念。
  漫步龙凤溪生态走廊,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俞邦村空气好、环境美,满目苍翠。据村民介绍,90年代后期,随着村民陆续外出经营小吃,林木失管、耕地抛荒等新问题随之而来。为此,俞邦村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村庄实际,牢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嘱托,以“建美青山绿水、做出山水价值”的思路,在创新林改、落实河长制、发展文旅康养上下功夫,一任接着一任干,推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美丽经济”。曾经的贫困村如今蝶变成生态美、人气旺、产业兴的“沙县小吃第一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沿溪岸生态旅游慢道前行,观赏远方绵延的花海,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花海如潮我自来,风情万种独家开。道寻谁晓春秋色,七彩迷人任尔裁。”近年来,俞邦村先后完成了龙鳞坝、吊索桥、瓜果长廊、沿河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了3公里后山森林步道、3个休憩亭,打造了后山森林公园,获得省级旅游金牌村、省级森林村庄、“绿盈乡村”高级版、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人行其上,徜徉其中,可感“路虽芳径转,叶共野禽飞”,顿觉“鸟啼猿不见,花落树犹芳”。这真是休闲旅行享受“最氧夏茂”的绝佳去处。
  花海田园上,农家小院里花开蝶舞,庭前小桥流水,鱼鸭争游。花田层叠,清流穿涧,新建成的联排小楼掩映在绿树溪水中,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惬意与舒适。随着俞邦村一个个项目落地,引进沙县小吃文旅集团,打造和经营集小吃体验、红色研学、民俗展示、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多元化文旅项目,村中“硬件”和“软件”同步升级,原来闲置的土地被盘活,游客竞相前来,更多新业态也随之引进。针对“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消费场景,俞邦村打造“遇见俞邦”茶社、“又见炊烟”主题餐厅、瓦窑民宿群、亲子戏水平台、儿童微乐园等提升改造项目,逐步让游客从“半天游”到“留下来”,全力构筑“生态+文旅”产业集群,让青山绿水真正成为“无价之宝”。走进花海乡野木房楼台,住的俞生有梦·精品民宿,各种涂鸦彩绘墙融入农耕文化和小吃文化,田园野趣扑面而来,真是别有一番乡野风情。
  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如一幅美丽的画,百看不厌。游龙凤廊桥、步生态慢道、看古樟树群、品沙县小吃、拜古巷尚书、研红色学馆、览生态花海、酌后山清泉、住精品民宿,与绿水青山和人间百味邂逅,享受舌尖上的乡村之旅,同时也感受到俞邦村正以生态环境为基点、改革创新为动力、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的蝶变,让美丽乡村增添靓色,有道是“人间烟火气,最抚是凡心”。走进俞邦村,让人感受的是何等悠闲、清新、愉悦和从容!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以美丽回答一切 (原创散文)

下一篇: 《 梦乡赋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这个村子集人文自然和地方特色,作者叙述得有条不紊,是个好地方。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