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风箱

风箱

作者:若愚    授权级别:A       2024-03-03   阅读: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以柴草做饭为主,整日早中晚袅袅升起的炊烟成了乡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风箱,又叫风匣,即墨方言叫风弦,是昔日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一日三餐,每顿都要生火做饭。假若柴草被雨淋湿或者阴天气压低时,往往满屋浓烟,弄得主妇焦头烂额。所以,为了节约柴草,即使那些再穷的人家,也会置办一个风箱,毕竟民以食为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历尽蚕桑。
  
  风箱由木匠打制。它的构造较为复杂,主要由箱体、拉杆和内胆组成。箱体为长方形,左右封闭,前后设有称之为“呼嗒”的活动风门。根据安放位置不同,在左右某侧安一个用木头钉制的出风口,亦称“风匣筒子”。动力装置为称作“风匣杆子”的两根圆形或方形木柱,通过正面的两个孔洞伸进箱体内,与四周勒满鸡毛的“风匣板子”连接,留在箱体外面的一端则铆以把手。随着拉杆的拖动,木板在箱体内来回挤压形成风力,并通过出风口涌进灶坑,吹动火苗熊熊燃烧。
  
  风匣用得时间长了,内胆上的鸡毛会磨损、脱落,风力也就小了许多。这种情况下,就得将其取出来重新勒一遍。常言说的“鸡毛蒜皮”等不值一提的东西,在乡间往往大有用处。过去农家里杀鸡时,都会将拔下的鸡毛仔细收好,攒着将来勒风匣用。
  
  风匣不仅仅用于做饭,像铁匠铺、酿酒厂等凡是用火的行业,都会用风箱助燃。盖新房盘锅灶,首先要留出安放风箱的“风箱窝儿”。逢年过节主妇忙不过来时,家里的小孩子也可坐下来帮助拉一会儿。“呼——呱嗒!呼——呱嗒!”数十年过去,那有节奏的风匣声,如一驾渐行渐远的时光马车,依然时常在那些过来人的梦中响起。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灶房里都有用砖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火。
  现代农村已几乎不用了,现在家家户户都开始用煤气灶、电磁炉等,风箱早已淘汰,现在即时使用,也都使用鼓风机了。用风箱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风箱的远去,不仅仅是农耕文明与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真实反映,风箱作为验证社会进步的标签,已经深深地印在特定时代人的心里,那是一份永不消退的情感,也是时代进步无法抹去的一道痕迹,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这道痕迹已经化作一抹浓浓的乡情,印在我的心里。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我的家乡情怀  

下一篇: 《 针线笸箩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只要记忆在,那些过往总是留有痕迹。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