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辛斋诗评第十三

文学评论

作者:皋南抱朴子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4-06-07   阅读:

  
  丙辛斋评第十三::
  (1)午收
  ——袁孝友
  布谷声声脆,炊烟夕夕多。
  晨光金麦穗,暮色翠秧禾。
  陌上农机唱,村中竹马歌。
  青黄喜相接,户户炸油锅。
  袁部长的这首五律是旨在描写乡村午季农民抢收抢插的繁忙景象。首联“布谷声声脆,炊烟夕夕多”,这是只有熟悉三农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乡村四五月间的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布谷声声”,是在热切的向农民呼唤,是催耕催种;“声声脆”,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布谷鸟不忘职责和使命,催促农民要不违农时,及时耕田和插秧的满腔热情;“夕夕多”,状写了农村傍晚的特有情境,家家炊烟缭绕,厨娘们正在为她们的丈夫准备晚餐,这预示着农民一天的忙碌已接近尾声,等待着他们这些劳动英雄的将是可口的饭菜,醉人的美酒的热情慰劳。这岂不就是当年毛主席笔下的“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场景的再现吗?这岂不就是人对辛勤劳作的农民兄弟的意的描绘和殷勤的礼赞吗?颔联“晨光金麦穗,暮色翠秧禾”,上句写晨光下的麦穗熟了,是写午收;下句是写暮色中的秧苗正壮,是写午插。此联一句一事,一句一景,颇似那电影蒙太奇的镜头组接。颈联“陌上农机唱,村中竹马歌”,作者还是一以贯之,用了双管齐下的写法,上句写田里的机耕机插,突出了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上的集中展现,实现了总书记“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由此说明我国三农的前景将无限光明。下句写村中“竹马歌”声的悠扬婉转,突出了乡村虽在午收午插的繁忙季节,但农民的精神面貌却始终是昂扬向上的,说明他们在农忙中仍然是其乐无穷。诗中的“竹马”来源有二:其一,“竹马”实际上就是写的秧马,农民们一边拔秧一边唱着秧歌;其二,是引用了“郎骑竹马来,绕床龙青梅”的古诗,是写村庄的孩子们两小无猜,尽情嬉戏。这也是将笔触写进了农村儿童的快乐无比的精神生活。尾联“青黄喜相接,户户炸油锅”,上句一语双关,收合全诗。“青”是写秧青,是照应上文写的午插;“黄”是写麦黄,照应上文写的午收。末句形象的描写了午收午插中农民的美好物质生活,并照应首联“夕夕多”,使诗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从诗词的艺术上讲,首先,此诗每联皆涉两事,显然是采用了双起双承,双行(hang)行(xing)气的大开大合的写法。句句是景,又句句是情。此景也,是农村的蓬勃向上的美好景象,农民积极进取,在新质生产力加持下的崭新精神面貌;此情也,是诗人,是一个曾经的人民公仆对三农的热情礼赞,所表达的是诗人对农民兄弟的一往深情。诗是一句一幅画面,一联就是一组镜头的有机组接。画面华赡,形象鲜明,显示了作品的高度的文学性。其次,诗的结构严谨。首联是双起,两个画面突兀而出,很有使读者眼睛一亮的新奇感。颔联颈联俱是赋笔,次第展开,两两一组,层层推进,活脱脱就是一组组电影蒙太奇的特写镜头的连续展示。足令读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尾联以景结情,圆合全篇。再其次,全诗的句式是骈散结合,前三联以对仗出,尾联以散句收;于诗家当行写法中,又有所创新。最后是,诗有一个显著的亮点,那就是突出了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的描写。诗的不足处有二。一是“夕夕多”,这显然是暗引了毛主席的“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诗句,此引用虽然恰当,也很接地气;但用于时下的新农村就略显落伍了,因为“夕夕多”的炊烟在农村现在已经悄然不复存在,人们的炊具都普遍使用电器和液化气了,“炊烟”之景已然不复见矣!其二是诗的起承转合中缺失了“转”的环节,诗应在颈联,最好是在尾联的上句撇开上文,进行转折,以避免诗在结构上的平铺直下,而显得略有波澜。但瑕不掩瑜,整体上看这首诗仍不失为一首优秀的五律。
  
  :
  (2)无题
  ——袁孝友
  丝丝小雨润葱茏,一树甘甜孕育中。
  不让阳光和雨露,风霜过后果通红。
  诗人此绝句是写于市诗词学会换届后,在这次诗词学会换届大会上,诗人当选为下一届学会的新任会长。所以,这首绝句实际上相当于一篇就职演说,诗人叙事言志,抒发了对新一届诗词学会的殷切希望,诗人中兴诗运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诗运用了借物言志的象征写法。首句“丝丝小雨润葱茏”,这是以细雨润物,状写新的一届诗词学会诞生是适逢盛世明时,得到了党组织和市政府以及上级文联和诗词组织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这将如阳光雨露照拂和滋润树苗那样,使市诗词学会得以获取足够的精神营养,将促进本届诗词学会发展壮大,事业有成。第二句“一树甘甜孕育中”,此句是以比拟出之,把新一届学会喻以正在孕育繁花与硕果的大树那样葱茏繁茂,满怀希望,前景可期。第三句“不让阳光和雨露”,就是希望新的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和学会的广大诗人们切不要错过和辜负各级各个层面的领导的关怀和期望,切不要错失机遇,而是要乘势而上,发展好事业,壮大好队伍。末句“风霜过后果通红”,这是展示希望和信心,就是要诗人们在火热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顺应历史潮流和引领前进方向,去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党的中心任务发展到哪里,作为文化宣传组织的诗词学会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诗人们要深入生活实际,攫取创作源泉,在生活中去发现真,弘扬善,塑造美。作者也预料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也无风雨也无晴”,而是总会有风霜,也会有坎坷,但是结果将无疑是美妙的,胜利无疑是可以期许的。
  诗贵含蓄,忌讳直白;叙事咏物诗,尤其要讲究有所寄寓。随园老人曾说过“咏物诗如果是写其诗必其诗,则非诗也;而如果写其诗非其诗,则更非诗也。咏物诗要当有所寄寓”。诗人的这首绝句可以说是实践了随园老人的这一主张的典范之作。诗人以“树”喻学会;以“阳光雨露”喻党和政府和上级文联及诗词组织的殷切关怀;以“甘甜”喻成果;以“风霜过后果通红”预言胜利的必然到来。因此这确实是一首好的咏物咏事诗!但不足有二。一是诗前当有小序,写出作此诗的背景,以便于读者理解诗意。二是“不让阳光和雨露”,虽然说也是好诗句,表达也很准确。但是毕竟有些费解,不如改“不让”为“不负”。
  是为评。
  
  
  
  审核编辑:冰斯语   精华:冰斯语

上一篇: 《 丙辛斋诗评第十二

下一篇: 《 丙辛斋诗评第十四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对两首诗分析解读的详细,也使诗本身得到升华,更容易让人理解。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皋南抱朴子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敬谢主编雅赏和推介!更谢“精华”!

    36天前

    回复

  • 皋南抱朴子

    冰斯语主编先生:您好!
         得先生雅商并惠雅评,更得“精华”,幸何如之!大谢!

    42天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