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琴台遗韵

琴台遗韵

作者:吟湄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3-12-19   阅读:

    去古琴台的路上,的哥问我:古琴台蛮大的,你到底要去哪里?
  我没好气地回答他:古琴台就是古琴台门口,还有哪里?
  的哥不再说话,专心开车。我突然想起,原来古琴台早已是个大地名,它的范围并不是我现在意念中的那个小公园,的哥的询问是必须的,我的不耐烦才是没有道理。
  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我突然感到了古琴台的寂寞。
  怎么能不寂寞呢?一夜狂风,半宿暴雨,浪高水急,无奈之下的停泊,却成就了一段旷世相逢。琴音未绝处,知音却又驾鹤西去,伯牙在子期墓前狠狠地一摔,我想只有悲愤,没有凄凉。
  刚下过一场透雨,这让暮春中的江城带了些水的妖娆,其实它本来就是一座漂浮在水里的城市。只是在琴台是看不到长江的,围绕在她身边的是一片湖水,这片湖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月湖”。
  这样的安排很好。骤雨暴风之后,那浑黄的江水,裹挟着碎石残枝,吐着白沫滔滔而下,北方刮起的狂风,隐隐夹着金戈铁马的冷峻回音,肩负着国家使命的游子归心似箭,在这样的萧杀肃穆之中,手底的琴音怎么可能疏朗清俊,怎么可能空彻澄明?那该是聂政临行前的慷慨悲歌,嵇子临刑前的从容绝响——在江边是可以操一曲《广陵散》的,但绝不可能是《高山》与《流水》。
  那么就移步吧。将场景稍稍往西挪一点。西边有一座湖,离长江不过一二里地,就是这一二里地,隔开了长江滚滚的巨浪,隔开了列国不息的争夺。仲秋银白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这片湖面上,几颗疏星懒懒地点缀在蓝黑的天幕中,蜿蜒的龟山被月光裁剪得挺拨雄伟,江风也被层层的翠幛过滤得若有若无。这样的景色才能让人忘了劳顿歇了俗念,而被那一湖微微地鳞光荡了心神,才能整好衣襟,对着那皓月敛容一拜,然后抽出身后的瑶琴,弹出那穿越千年的第一音。
  古琴台真的是寂寞的。当我徜徉在这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小院里时,几乎看不到一个游人。只在碑廊前遇到一个老者,用手指着一块石碑,对着同行的一对老夫妇讲述着一段陈旧的历史。看到我时老先生略微顿一顿,我想是我冒然的闯入打断了他的思路。这样淡然的一瞥,如同那掠过树梢的轻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于是老先生继续指着那石碑讲述,他的知音,该是那一双敛神静听的老夫妻,而我的知音,会不会在这满目青翠之中,在那座著名的“琴台”石碑台前,再描摹一次,那围栏里的故事?
  琴台还是绿色的。这是我站在这座小园林的门口时,第一眼的感觉。不大的三开间门墙,粉白的墙壁一律上覆绿色的琉璃瓦,穿天井过回廊,迎面一栋半檐歇山顶式加抱厦的殿堂,屋顶全用绿色的琉璃瓦铺就。堂前一株巨大的雪松,自一米高处一分为二,参天而上。旁有小牌说明此树名“知音树”,那郁郁地绿荫被轻寒的春风一引,竟带了点清冷的悲音,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坐在堂前,平静成一团冷寂——她日日坐在这里,就为了守候这个绿色的寂寞故事?
  不过琴台还是宁静的。所以寂寞与冷清并不曾萎顿了她的身姿,削减了她的风韵。说实话我不想坐在这里,将这座初修于宋代,重建于清朝的小庭院一笔一画地去描摹,我不想去向人一一细数那些碑帖的来历,堂内的摆设,我也不想告诉你,这里有几尊塑像几块石刻,我更不想说,那条“知音链”上,锈迹斑斑的一把把小锁的主人,到底还记不记得这里曾经留下他们的足迹。我只想说,如果有时间,你可以挑一个雨后斜阳的傍晚,坐在那尊伯牙子期初见的汉白玉像前,远眺月湖。你会觉得江风很柔,湖水很清,水岸交接时飞阁流丹,回廊曲折处花香暗送,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一直坐到月华初上,当你敛了心神,抛了杂想时,你会听到,真的会听到一缕琴音,从某个遥远的角落,破空而来。
  这时我会轻轻地告诉你,这才是你要去的琴台。 
  审核编辑:   推荐:花落无声

上一篇: 《 武松与潘金莲的恩怨情仇

下一篇: 《 似被前缘误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作者没有去一一细数古琴台的碑帖来历,也没有去讲述古琴台的故事。她并不让读者跟随她的脚步,一起去踏上古琴台的一砖一瓦,而把读者远远地抛在一边,只看见雨后的江边,凄清而冷寂的古琴台依然寂寞着。大片的留白,如此境界的渲染,不也正印证了自古知音的难得吗?这样的文字能读懂者,才可算是作者的知音。看似闲谈漫笔,实则老到而刁钻。推荐共赏之。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