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衮衮惊心------冬至

作者:叶叶心心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3-12-23   阅读:

  
  今晨去买菜,见小铺里比平日竟多了许多人,且皆是大采购,心想着不知今夕何夕,需得如此隆重。后于公交车上,又见得妇女们都大包小袋,且听得几个农妇在谈论着糖粿,才知道原来明日已是冬至,今日这般繁忙热闹,是为了迎接这个特殊时日。虽冬至令人珍重欢喜,可时光如此迅疾,恍然间已到小年兜,不禁还是怅然了下。韩疁词里的“年华衮衮惊心”就是这般的时日悄然而至,让人不得不怅然一把。早上九时过,街上断断续续的炮竹之声,更添了一番惆怅,近年关了,起码是冬日已至,方才有这样家家户户的鞭炮。
  闽南的冬至需吃“糖粿”,需进补,需回家团圆,是一重要的节日。糖粿即汤圆。元宵吃汤圆为“头圆”,冬至则为“尾圆”,头尾皆圆满之意。七夕时亦吃一回糖粿,为祭七娘妈的供品。糖粿需得在冬至暝(冬至前夜)就搓好,放于灶头过夜,冬至日晨起煮好祭祖后全家方可食。小时候于糖粿之味并不是那般期待,只是冬至暝搓糖粿十分有趣。要屋屋灯火通明,不得关灯,略有守岁之意。奶奶、婶婶、母亲围坐在一个大笸箩旁,边话家常边搓糖粿。做糖粿的米粉是奶奶白日在石磨上磨好后滤水而成的,白团团的一堆,十分好看。把米粉分成一个汤圆大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搓了。大人们一次可搓四五个糖粿,且如轮飞转,而我不能,最多同时搓两个,搓三个便手忙脚乱,令人恼,于是不捺那不顺意的焦躁,早早就罢手了。罢手只是不正经地搓糖粿,并不是就此离去,而是开始与弟弟及堂妹胡作非为,把粉团搓成条形,贴于唇上做胡须,或捏成各式的形状。此时胡闹并不被责骂,只是不能在糖粿上点一个小点,让它凹下去,因那是七夕的做法,用以盛牛郎织女的眼泪。冬至圆要圆圆满满,吉祥喜庆,像一家人围坐一起搓糖粿一般暖融喜气。我常记着那些冬至的时日。可惜我在老家过冬至的次数极少,因此这样长夜漫漫却欢愉有趣的记忆很少,便极为珍贵而怀念。那时搓汤圆尚在老家的古厝里,虽夜间灯火齐明,却依然昏暗橙暖,如同那些泛了黄的旧时画册,正是那样古老清宁的夜。
   糖粿是在灶上的大锅里,加红糖熬成浓、粘、甜、香的甜汤,盛于粗瓷碗里,颜色极为诱人。可惜离了老家,再没有大灶可熬一锅糖粿,也再不加红糖,改加白糖,味道也就寻常了。我数年前的冬至日,在同事家吃过一碗这样的糖粿,因是旧时的味道,又的确十分可口,迄今念念难忘,像一次冬至吃糖粿的里程碑,竖立于记忆里,以备回想与念想之时参照。冬至圆亦有咸的吃法,加薯蓣加面线,再下些许香芹,青青白白,亦是未食而食指先动,但那是旁逸的吃法,终究是要吃一碗甜的糖粿,于心理上才算是过了冬至的吧。吃了冬至圆,就年长一岁了。从周朝时传下的说法,虽经经历了历法的改变依然变更不了这小年兜的观念,于是冬至一日,就更令人惶惶惊心了。年华渐老。
   冬至日后就是“三九”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可见三九是极考验人毅力的寒冷。我的确常不免要暗想我该如何过那极寒的冬日,有点令人绝望,接近于意志的崩溃。冬日最好的事情便是冬眠于暖绵温甜的梦乡里,护住一股暖融融的气。可是也不能终日睡觉,于是只好好好地来熬,等待着阳春三月。古人过三九有“九九消寒图”,即在墙上挂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书“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据说此句是道光皇帝所写,每字九划,从冬至开始每日描一划,待全部描完,三九就过了,春风即拂大地。描时颜色也有讲究,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红蓝黄绿,缤纷艳彩,分明就是一片春色。消寒与盼春之心殷殷可见。亦有画梅花的消寒雅图,在白纸上绘九枝梅,每枝九朵,一日填色一朵,“梅枝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古人的风雅与浪漫,于消寒图上分明见。可惜虽年华衮衮惊心,今人如我,亦不能静下心来每日描横撇一笔,或画梅花一朵,于笔意间的珍重里安心过每一天日子,并怀着明媚的期待。年华衮衮,是再不能如这般的心静如画了吧。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再回首

下一篇: 《 残存记忆之六【麦场】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时值冬至,年华渐老,难免惶惶。好在记忆里留存的点点美好,跳将出来,给我们这个极寒几近岁末的节日带来温馨和明媚。虽不是全然的安慰,那些心生的暖意也可以让人宽慰。我想,古人的消寒图之类,也是为了度过最寒冷的时节所做的种种消遣,便觉得前路更有盼头。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吟湄

    故乡的吃食,其实总是带着一份乡情

    2013-12-24

    回复

  • 韵无声

    尤喜结尾处

    2013-12-23

    回复

  • 花落无声

    自古便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各地的冬至风俗又不相同,像我们鲁北的风俗则是吃饺子,家家户户自己动手包水饺,水饺像元宝,又像人的耳朵,元宝象征着财富、团圆,而关于“耳朵\"则是与医圣张仲景有关的传说。小叶的文字从容淡定,写风俗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2013-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