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事万千中谁拥有智慧

——读蝉羽衣的《红尘之外,我许一个夙愿》诗歌有感

作者:今音    授权级别:B       2014-07-02   阅读:

  
  有人说,历史是一本书。我认为,是人写的历史,免不了都有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往往会影响后来人的思绪甚至观念。索性撇开那些人写的历史,先在现实中寻找一些有意思的文章来读,这也因人而异。我比较喜欢选读一些我的朋友写的一些小说歌,但也有不认识的作者映入我的眼帘时,我看重的是作品而不是作者的名字。比如,我最近阅读的一首歌,就它的风格和特色,我很欣赏,我也很喜欢这首歌的韵律,题目是《红尘之外,我许一个夙愿》作者是蝉羽衣。
  读完这首诗歌,我琢磨了好几天,因为琐事太多,没能坐下来把一些读后感写出来,今天上午外面下雨,我决定抽出一些时间把我的读后感写出来。
  这首诗歌有101句,共分19段。我先通读了好几遍,然后,我也把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和现实生活中的存在进行了一些对比。后来,我想把诗歌的眼睛找出来,结果我发现,作者把诗眼按放在全诗的最后一段,确切的讲,就两个字:夙愿。其实,作者对这个主旨早已在题目中作了点题,这是我后来感觉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夙愿的人挺多,但是能到达夙愿彼岸的又有多少?我读完全诗,免不了要对诗中所提出的一些命题进行一番思考,而思考更多的,仍是诗歌中所提及的一些意象,它们能唤起我对童年的幻想,能体验成人之后所面临的窘迫,甚至更多的是感受到了生活在底层人的无奈和不安。这是现实生活所给我们带来严酷的一面。
  我有意识地在诗歌中读出智慧,而我在诗歌中更感觉到,作者在创作中,力图使一个人的良心比智慧更重要的含义也表达在里面。这个含义,可以从诗歌旋律的体验中会发现这个特色。比如,“牧羊的孩子吹着树叶”的恬静和“绿树红墙”的映衬,以及“我寻石阶而上,我闻主持诵经”的视向选择等,作者对诗歌中的情境变化处理,显出自然,富有真挚,很有思想定力。那么,定力和夙愿之间的关系,或许只有作者一个人清楚,当然,有的读者也比较清楚,但这些触摸,也是因人而宜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触摸到诗歌中的这一层面的深度,诗歌所透出的这种力度和夙愿的力度正好相匹配,比如说愿力这个道理就是如此,展开说,夙愿是有力量的。
  现在评论诗歌的模式也被一些专家所垄断,这种现象我也不恭维。专家的套路有的也很可怕,这些人好像是判官角色,这怎么可以,有点顺我者昌的味道。假如,无聊和庸俗充斥其中,品味就没了。当我品味作者在诗歌中写到“我渴望我的红尘中,没有苦难/没有忧伤/没有别离和泪水/没有病痛的折磨/还有,一个永不过期的信誓”的时候,我发现这段是全诗的灵魂和主旨,前面十八段都是铺垫,诗眼在最后一段,也是诗歌题目中所提及的夙愿,写了101句,就是两个字,夙愿。写到这里,或许这里有些内容和前面部分有些重复,请见谅。诗歌所透露出自我修饰理想和追及人生目标,并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思想,除了坚毅的个性以外,还有许多借鉴之处。同时我还发现,诗歌中所涉及到这些,尽管有的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东西,作者还是把它写进诗歌里,要给予它无限希望,并以夙愿的方式去追求它,走一条不断成就它的艰辛之路等,这是作者创作个性与众不同。比如说,诗歌中还表现出有禅学,有自然风光的色彩对比,有选择性的人物和动物,作者选取其并不断对诗歌进行充填和扩展,看的出作者在创作长篇诗歌中把握结构的能力也相当成熟,当然,这种成熟不一定被有些编辑和权威所认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这种诗歌方式,完成了一次对自身素质的超拔,这些提高,恰恰是起到了保护自身生命质量的一种修饰作用,当作者看到理想生活中的某种模式,和现实相比较而形成反差和冲突时,能用诗歌形式表现出对自己生活道路的一种坚定和执着,值得注意的是,执着其实也是一种伤害。
  同时,我又看出在诗歌中所衬托出作者对生活目标规定之后的冥思苦想,比如,定位与选择,以及作者对时下某种生活状态的担忧和憧憬等,这时候,诗歌已经具有了很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很多,他们分散在各个阶层里;但是,也有一些人未免会有这种冲动和想法,这恰恰又突出了诗歌创作仅仅是属于个体精神劳动的特征,所以,很多人创作诗歌,也就形成了很多种不同寻常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色,而禅羽衣就是百千种特色当中的一种。
  作者曾说,“前面那些都是描述人间最平淡的一些美好,还有一些小小哲理!其实那就是我对美好的向往!我渴望我没有病痛和离别,渴望美好的生活,这些就是我的愿望。”
  我能够从这首诗歌所选取众多的意象中,能体验出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身精神层面的意识要高于一般人,这也会产生一种精神力量,在催己的同时,有时候也会催人向上,这是诗歌所具有现实意义中的又一种表现。
  作者诗歌的链接:http://user.qzone.qq.com/43738705/blog/1403695378
  
  2014年6月30日
  
  审核编辑:火飞娃   

上一篇: 《 闲说“闲话”

下一篇: 《 清明上河图一课的教后感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火飞娃:
作者对蝉羽衣的诗作进行了评析,并挖掘出了诗作中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很多,他们分散在各个阶层里”。诗作能催人奋进,产生一种精神的力量就在于深入现实,深入梦想。作者的观点独到,分析深入,值得品味。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