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不曾放弃的信念

何以为家,无以为家

作者:落叶半床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7-20   阅读: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题记

  再一次看文森特·梵·高的传记时,泪水不觉滑落。
  对于他和他的作品,我无从评价也无从谈到什么理解。感动我的,是他对生活和艺术那种热爱和渴望。他死后赢得的巨大称誉和极高的评价,与其生前郁郁不得志形成鲜明对照。这显然是人间的巨大悲哀和绝妙讽刺。这个落落寡欢的人,有着一颗孤寂的心灵,他对抗黑暗,对抗阴霾,对抗惨然,对抗死亡……他一次次被人误解和受人污辱,他很多次被人误解为疯子……对于这些,他似乎已经麻木,只要那些人不干涉他画画,再多一次又算得了什么!是的,只要不干涉他画画,他活着,生命里有光彩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画画了,画画对他来说,比生命本身更重要。就这点来说,用任何一个正常人的眼光来看,他的的确确早就跨入疯子的行列。诚如那句话说的,在这个世界,如果你的思想比别人早一天,人们会把你当成英雄来崇拜;但如果你的思想比别人早十天,人们就会把你当成傻瓜或是疯子。无疑他用他的怪异和狂热让人们把他列入疯子的行列。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我觉得,梵高最钟情的颜色要数黄色了,不管是他最喜爱的黄房子还是明媚的向日葵,都能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就连他最后的代表死亡的画作《乌鸦飞过的麦田》也是在一片金黄的麦田里,只不过那些黄色渐渐被黑色吞噬了。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渴望,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他的一生困顿潦倒,一事无成。现实和思想上的重重矛盾,使得他更加孤独更加落寞,终于有一天,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而当这病痛一次次爆发,一遍遍地折磨他本就脆弱的心灵时,他受不了了,最后,举枪自杀。其实,从梵高的一生来看,他是反对人们自杀的。然而一个反对自杀的人,最后却选择了自杀,如果不是到了对生活的深度绝望,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他更深层的绝望,应该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对艺术灵感的枯竭。当机械地用画笔涂抹着对现实的表现时,他的苦闷与日剧增。他开的那一枪,似乎不是为了要了结生命,更多的是为了去刺激自己经过艺术高潮低落期的神经,感受一种常人无法体味的痛……但是这一次,这痛已完全不同于割掉一只耳朵那样简单直白了。
  他一厢情愿地爱过两个女人,然而那两个女人留给他的,没有什么爱,只有伤痛。那些伤痛,只能让他更觉出生命的失败。试想想看,像他这样,连自己都无法养活的人,哪个女子能够爱上他,并与他携手相伴呢?那恋爱的失败,也是必然。本来爱情就是两个人事情,一厢情愿很难成全的。更何况,他又无一长计,让人无法看到希望呢。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的女人是克里斯蒂娜,一个不年轻、不美丽、脸上写满沧桑的女人,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实在的、真正意义上的女人,他们之间的平等和推心置腹让梵高暂时忘掉痛苦和孤寂,有了前所未有的深沉的安宁感。然而,最后两人还是由于梵高不能挣到足够的钱,不能养家糊口分开了。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
  梵高一生,与人相处,绝大部分都是不愉快的,只有他的兄弟提奥是个例外。而提奥也是梵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梵高“一生坎坷,如果不是提奥给予他各方面无微不至的财力支持与精神关怀,他的一生将更为不顺。”他们的兄弟之情,几乎无人能及。梵高在与提奥回忆美好的童年之后,于1890年7月29日凌晨离世,最后死在他兄弟的怀里。或许,能躺在提奥怀里离开,对梵高来说是一件值得安慰的事。6个月之后,提奥去世。1914年,提奥的妻子乔安娜因为看到《圣经》上的一段话“他们身后永不分离”而将提奥的遗骸迁往奥维尔,让他伴在梵高身边。从此,他们永远在一起了。在那儿,他们是幸福的。
  2010年1月3日
  审核编辑:小晓追梦   精华:小晓追梦
【编者按】 红尘会员   小晓追梦:
艺术家的孤独和寂寞是常人所无法理解和忍受的,历练的人生才会有光辉的时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