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写手的成名捷径

作者:瘗花秀士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7-30   阅读:

  
  本来不想说韩寒的,看到捐款门闹得大狗叫小狗吠的,忍不住又骂丫一声:你丫早挺尸早超生啊,遗下这帮没出息的徒子徒孙见人就咬,咱这世道不成了狗行于世了?
  其实韩寒对名人的攻击行为虽说明显透射出不甘寂寞,却也不是全没道理,比如丫说巴金冰心文笔不好,跟我初中时读他们作品时的感受其实是一致的:老师重点向我推荐巴金,认为他的文笔清新流畅,正适合我的口味,殊不知读到巴金作品,对我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语言稚嫩而失之浅,姿态激进而失之躁,说白了就是一个愤青加文青,距离我心中的大师水平还差得颇远。
  话题扯远了,且绕回来。从很多事件中可以看出,韩寒虽然欠扁,但也摸到了一些体制痼疾,切中了一些社会弊端,刺痛了一些阴暗心理,于顽劣中见真性情,于捣乱中见积极性,不是全无是处。
  而网络中一些小爬虫们见韩寒每次搅和一通,声名又痉挛般回弹一下,心中不禁窃喜这把成名钥匙让自己给捡到了。于是丫们从此对“文学”写作大彻大悟,再也不苦心孤诣地寻找灵感,碰撞题材,营造意境,打磨语句。至于题材,反正现在网络发达,各大门户网站每天生产出大量新闻足可让自己永远不愁没东西可写,即使为家庭、生活或经济拖累,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时事,也不妨卖两筐鸡蛋去网吧蹲几小时,看看别的“同行”最近都写了啥,残羹剩饭虽然不是很有营养,总比自己亲自下厨来得轻松,如果该事件一时半会高烧不退,剩饭也有人争着抢着来吃,说不定也能赚个钵满盆满。
  韩寒的消极性在近几年声讨现代的烂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荐又一荐歌的贫下中农相继揭竿而起,要革歌和诗人的命,这些讨诗运动以赵丽华的“梨花事件”为导火索,以梨花体和下半身为重点讨伐对象,一时群情激愤,似乎人人都深受诗歌之害,苦大仇深到已经不反抗就灭亡的地步。
  在无数次的接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人攻击或辱骂诗歌的语言,几乎完全来自韩寒,比如“好好的标点符号摆在那,你非不用,先把自己大脑搞抽筋了,然后把句子给腰斩了,再揉碎,跟彩票开奖一样随机一排,还真以为自己是艺术家了。”又比如“三流散文竖着写”的说法,再比如只需学会敲回车键的说法。这让我不能不惊叹谬论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
  可笑的是,这些韩子韩孙们却没有一个肯于承认自己看过韩寒的只言片语,更不敢直承受其影响,言语中反倒对其大为不恭,就跟文革中必须跟阶级敌人划清界限一般。比如当年一个秀山小丑口口声声称诗人为“士兵”,说诗歌充其量只能算是歌词的一个分支,这歌词分支之说,当初不知是韩寒“语录”,还说这小丑居然也能说出一句与众不同的话来,没想到后来得知还是他祖师爷的传家宝。
  就是这样一言一行全受韩寒影响的小丑,提起韩寒,居然也面露不屑,认为是他们80后的败类。我倒真替韩寒叫屈了:瞧你养出一帮什么狼心狗肺的孙子来啊!古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看你人未死声未灭,你这帮不孝子孙却已一边挥霍你的家产,一边欺其师灭其祖来。看这“韩门”成天狗咬狗的样子,大抵是光大不成什么名门正派了。
  诗歌是不是现代文学的心病,诗人是不是该统统杀光,不是这帮不学无术的小丑能决定的,也不是他们的祖师爷韩寒能决定的。与韩寒的观点相反,德国人顾彬认为中国文学是庸俗文学,中国作家(部分)是垃圾,唯独对中国诗人青眼有加,认为只有这部分诗人才算得上中国的好作家。其实从多年来中国文学与国外交流的情况看,诗歌领先于小说散文的现状已经很明显。“韩门”子弟要么多读一点书以免四处现眼,要么干脆把愚蠢进行到底,吃自己的屎,管别人鸟事。
  在这个社会公信力急剧下降的时代,民间审判成为多数弱势群体的青天大老爷,也给了无信仰时代人人争当上帝的机会,于是集体道德判决成为一个时髦现象,不管什么歪瓜烂桃,都敢上来挥一闷棍。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一些社会性、体制性问题上,群众接触较多,感受较深,说是雪亮的也无不可。用群众来监督政府,监督司法,这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因为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轰动一时俯卧撑和邓玉娇事件,若非遍布全国的网络监督,真相难免又会被掖着藏着给“和谐”掉。
  然而部分“群众”似乎是受了这种集体力量的成功鼓舞,是不是自己该管的、能管的,都要来插一脚,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也要顶着颗榆木疙瘩脑袋瓜,跟着他人喊打喊砸。很多问题结果并没出来,真相还藏在背后,但这些头脑发热者根本不管不顾,听风是雨,妄下判断,成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枪,其结果多半是遂了他人唯恐天下不乱之意,也为自己主动申请了顶傻B的帽子。也许,这些行为已经不能叫做网络监督,而应该是新一轮打土豪分田地的文化土改行动了。
  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博客撰文、网络发帖,只要紧跟着时代,密切关注一切重大社会新闻和时事要闻,点击率都不会太低,这样的帖子不需要文采,只需要一个观点,甚至有时连观点也不需要,只需要一个事件就能引来众多足印。因而在一些浮躁的文学网站上,国家级水平的小说诗歌散文门可罗雀,而涉及到艳照门、家乐福、飙车案、邓玉娇的帖子则推为精华,占据网页要冲地带。
  不是说作家就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人人都朝这条路上走,几欲抢了新闻记者的饭碗,却又提供不出什么最新动态,阐述不出什么新鲜观点,切不中什么要害命脉,只求搭时事便车,借名人扬名,这实非诚挚为文者所应做的。
  曾有一个自我感觉良好而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的“作家”,这些天正连篇累牍地撰帖批判余秋雨。余秋雨的捐款门真相到底如何,还是一个悬案,既没相关部门出来证明,也没相关部门出来否认,这事就暂时没结果。且不说这种事情有没有关注的必要,即使余秋雨确是撒了谎,这般大肆笔伐也只能是为他造势,让他再度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心,而如果这事结果出来,与网上主流认识截然不同,不知这些义愤填膺的道德学家们又如何自处。
  这个在网络上大致相当于八流写手的“作家”的博文不出意料地得到了力挺也遭到了反对。挺具黑色幽默意味的是,在反对者中有个叫阿兰的,著名八流网络作家立即跟打了兴奋剂似的扬言:余秋雨的夫人马兰气急败坏来攻击我了。我觉得这人实在太有幽默感了:马兰是什么身份?你是什么身份?就算余秋雨夫妇人品再不堪,一个国家一级演员也不会来跟你一个名虽为省级实则为县级写手计较,这样没逻辑没文采没看法的帖子,网上多得海了去,计较得完吗?
  就是这个专靠攻击名人出名的八流写手,某天在自己一篇提到铁凝的博文后面,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不知真伪的作协主席的脚印,马上到处撰文宣扬: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专程看我来了。
  丢脸呀丢脸。一个不知真伪的脚印也值得如此大肆张扬,这让我想起当年某农民跟毛泽东握了次手,立即祖坟冒青烟,世代都光彩。如果说彼事是神话运动造成了该农民的心理自觉奴化,那么今天一个被无知愚民,甚至被该写手自己也大加挞伐的组织的老大来你博客逛了一趟,你祖坟又冒什么烟?
  说到底,这些成天乐于讨伐名人的人,就是一帮性格分裂者,他们揭竿而起的气焰看起来比谁都嚣张,然而当既得利益者一旦出现在自己面前,自己那靠虚张声势挺起来的脊梁立即坍塌,转眼就来个大变脸,成为最忠实的鹰犬。而他们专找名人下手的行为,无非是想博得心理不平的广大无话语权者的同情和共鸣,成为乌合之众中的精神先驱,最终的目的,自然是通过炒作出名声来,引起自己口诛笔伐却暗自神往的那个集团的重视与吸纳。恰恰是这种时刻把公道与正义挂在嘴边的人,背地里整起人来比谁都阴毒。
12
  审核编辑:沁芳闸   精华:紫衣侯

上一篇: 《 每天发一会儿呆

下一篇: 《 乡诵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恰恰是这种时刻把公道与正义挂在嘴边的人,背地里整起人来比谁都阴毒。”世界是多面的,而那些人为什么只看到最不堪的一面,要不心地阴暗精神分裂,要不就是假装精神分裂,实则为自己快速谋取利益使之最大化。作者把当代网络上一些所谓的写手表面行事和背后目的手段分析的一清二楚,使看者有拨云见日之获。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7

  • 火飞娃

    对于这个现象,我的看法是,不会写作的作家不是好裁缝。

    2014-07-31

    回复

  • 一碗凉茶

    这个读着过瘾。哈哈。

    2014-07-31

    回复

  • 紫衣侯

    《后会无期》出来,代表了韩寒终回到体制内来。原来的以向体制内无关紧要弊端挑战而博取一些人亢奋跟从、崇拜,从而在声名日渐破落的时候博取痉挛时的跳跃效果,终归因为现实而回到现实。有时候抗争不见得就是真的英雄,有时候表面屈服也不见得就是真的屈服。名人为名,名就是命,什么可以丢得,但是这命不能丢。

    2014-07-30

    回复

  • 沁芳闸

    有想说但有时表达不够准确,以后人家再问我关于韩寒现象,学去也可卖弄一番。哈哈。

    2014-07-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