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奇石冠云峰

江苏行一

作者:老百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8-03   阅读: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古称吴郡。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吴王阖闾时期,宋朝苏州人范成大美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2013年7月初,老百到江苏公差,连续忙碌了数日,在返程途中,就专门到苏州一游。来到这座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看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真实风采。
  7月4号大清早,我就随同一旅游团首先来到苏州著名的留园,有道是“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留园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留园最初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到清乾隆末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民间取其姓氏将此园俗称为“刘园”。到了同治年间,官僚盛康购得此园,将园名改成了“留园”。其后,经过盛康之子盛宣怀的用心经营,留园声名大振,成为了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留园的正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力求淡化、简单,已接近普通民居,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
  在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这是在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可以知道整个留园占地2.3公顷,共分为四个部分:东部厅堂华美,重园叠户;中部山明水秀,古木蔽天;西部林木幽深,尽得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宣传单上说,留园会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姑苏的人文风情画卷。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有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
  顺着边上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
  到了这个敞厅,我不禁停下脚步,心中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在一路经过的亭亭阁阁,都能听到悠扬悦耳的苏州评弹或者苏州昆曲,要么是琵琶弹奏,还有苏州书唱,这些全是留园都有的文化节目,使游人在游玩园林,欣赏自然或人为实物艺术的同时,又能够欣赏到无形的艺术。
  随导游顺着留园的长廊行走,粉墙上有六扇漏窗,图案各异,我们是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通过平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
  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在小蓬莱中有个小方亭,名叫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有为证:
  清波荡漾荷含嫣,七月留园锦绣天。
  浓荫深处韵难绘,一叶扁舟到兰轩。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仅从此句评价我们也能看得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鬼斧神工,他所创造的是一片情画意,园中有画园中有,这种与世隔绝的一片宁静,令人足不出城,便可感受到自然之美。
  沿中部水池右侧的路向前走,过西楼,出廊门,眼前出现一座雄伟的建筑,这就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馆的南侧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这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馆是单层结构,全是楠木建造而成,当然,不仅仅是梁和柱是用楠木,连内部陈列的家具也是用楠木加工成的。馆内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
  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举办生日、结婚等重要活动的场所。通过一排沙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近及远,按长幼尊卑,一一对应就座。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我不禁心中感叹,与西欧古典主义园林对称的布局、整饬的建筑格局相异,留园这个清代江南园林的代表,追求的是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循例自然。它的布局就是这样变化多端,建筑、花木、围墙、假山来阻隔视线,同时又用曲廊、虹桥、曲径、漏窗,池水使视线不断而又令人几经周折不能窥得其全貌。
  当导游带我们来到林泉耆硕之馆门时,迎面就是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傲然挺立在眼前,巨石的四周是亭台楼阁,好似众星捧月一般将巨石围绕其中,这就是号称江南三石之一的“冠云峰”,而其周围的建筑均被园主人用相关的名字命名,阁叫“冠云阁”,楼是“冠云楼”,亭为“冠云亭”,廊唤“望云廊”。
  冠云峰是留园“三宝”之一,重5吨,高6.5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独峰观赏假山湖石名峰。郦道元的《水经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冠云峰之名即由此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喜欢造型奇特的石头,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贾宝玉则是女娲补天所剩的顽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宋代书画家米芾被人称为“石痴”,他曾让人给石头穿上衣眼,摆上香案,与石头称兄道弟,他将太湖石特点归纳为瘦、皱、漏、透。有诗为证:
12
  审核编辑:贝贝   推荐:贝贝

上一篇: 《 许我一地清凉

下一篇: 《 【魅力郴州】心灵故园寿佛寺

【编者按】 往期编辑   贝贝:
苏州自有“园林之城”的美称,而苏州留园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作者通过亲自游览苏州留园,感受到其独特的江南园林的魅力。作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苏州留园的历史变迁,也写出了其精妙的园林结构与移步换景的美妙景色,尤其是号称江南三石之一的“冠云峰”,让人赞叹不已。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天净沙

    看过老百先生的多篇游记,不客气地说一句,老百先生的游记看着让人有一种出戏的感觉,不像是游记,而像是景点介绍+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之类的宣传册。个人以为问题在于写作时引用资料过多,而没有把自己融入到旅游过程中,没有做到情景交融,只有景而没有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无情之景是不动人的。

    2014-08-05

    回复

    • 老百

       真的很感谢天净沙主编,您的意见很中肯,老百完全接受。
      正如您所言,老百在游记中,虽是所见所闻,但取自景点介绍的材料多了些,而缺乏主观精神的积极介入、深度介入,没有深层次的生活感悟、生命感悟,这的确是老百游记散文的软肋,以后定要在景区的所思所感方面下功夫!

      2014-08-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