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剩月零风里

剩月零风里

作者:文清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11-23   阅读: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纳兰容若《金缕曲》
  秋去冬来,又一个冬天的来临,又一个送寒衣的农历十月初一。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先人的灵魂缺衣少穿,因此,在今天要为故去的先人“送寒衣”。十月初一,也是继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之后的又一大祭日。
  十月为孟冬,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这天又叫寒衣节、十月朝、重阴节,是个祭祀祖先的节日,又称“祭祖节”,也称“烧衣节”。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七月十五),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让先人们在阴曹地府不挨冷不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
  每到这样有着祭念意义的日子,我自然而然会想起自己已故的双亲。时如流水,转眼母亲离开我24年了,父亲离开我717天了。在二老离开的这些日子里,女儿在常常回想起小时候的时光,梦中常能回到住平房的日子,那时候有您们的守护,多么简单,多么快乐。现在回到从前只有在梦里,在思念里,在回忆里。暗暗忆旧事,哀哀思亲情。在这个祭念故人的日子,最让我不能释怀的就是去世717天的父亲,回忆过去,不停在记忆中翻找与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原来那些相聚的时光竟是如此的短暂。再有13天,就是父亲去世两周年的忌日了。前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我陪着父亲走过人生最后13天的日子,可以说在陪伴着父亲一天天向死亡走近。每天在医院里陪着神志已经不清的父亲,每天翻看着日历,在日历上标注父亲每天的病态变化。在陪着父亲一路走完人生之旅的时候,看着父亲在步往哀寒廊上的悲凉,横渡梦魇的惆怅,合目,睡憩了……
  母亲走后,也许是自己的感触罢,写过一些关于死的文字。有挚友说不写这样的东西,毕竟生死不在同一个时空里。我只是淡然一笑,不作答。在母亲去世后的第9个年头,这位劝我的挚友也走了,因此,为他也写过一些祭文。祭文中多次用过“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的词汇。那样的祭文,书写的真的就是心的凄冷,别人看后会落泪。父亲走后,也写过一些关于对死亡的看法。挚友的朋友劝我:少写。我谢谢他,却没的停下来自己的书写,因为我在书写中慢慢地感悟了人生。我喜欢泰戈尔的那句“死若秋叶之静美”,也曾用这句话写过一篇淡看死亡的文字。这句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前面还有一句“生若夏花之绚烂。”两句连起来,是一种生命的感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没有经历过“生如夏花”的绚烂的人,何尝体味的到“死若秋叶”静美呢?
  人,许多人,以为谈死则为不吉,多忌讳,但殊不知生死乃哲学中最普通的命题。非人乐谈生死,人皆好生恶死。人们谈它多半是因为对另一个世界有种种猜测。生死殊途,永不再见却是真实的。这个世界的原有的一切对于逝者那是永恒的寂灭。死亡,是一种状态,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必定的目的地,是人的一种归宿,是一种回家的感觉。经历了多少次与亲人和朋友的死别,我开始明白:当离开世间的人们步入了天堂,这里便成了情思相约的地方。阳光下没有写完的故事,在这里,精彩依然流淌……
  又一年秋风习习,又一秋寒意瑟瑟,年年北风起需要加衣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想到了逝者。这一切无关迷信,无关宗教。只关千年至今的一种传统,只关人类一种自然的感情。这一刻,人们也许都忘记了人有生死轮回,有一个叫做阴间的世界。适才抱着为二老准备的棉衣,于路口焚尽。看着燃烧的火苗慢慢熄灭,只见那原本鲜亮、艳丽的生命与棉衣一样,最终蜕变为一堆灰色,在夜幕下闪烁着微亮的火光。火光时隐时现,我不由感慨生命的脆弱和无力、短暂和无奈。然而,火焰吞噬和绞杀的只是生命的肉体,充实生命的灵魂在烈焰升腾之时已腾空而飞。如凤凰涅槃,突然升腾的烈焰正是灵魂腾空时辉煌的冲击。一阵清风荡来纸灰随风而起,游移,飘动,旋舞。这随风飘移的纸灰不正是我们和先人的灵魂吗?
  “寒衣节”是随古时记时文化自然形成的,源于秦时民间传说。在我的心里,这是一个访问逝者、与仙者交流、灵魂与灵魂对话和拥抱的节日。“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几千年前有人写下《葛生》,存于《经》。道尽千古悼亡之思。说到悼亡,我就会想起纳兰容若。纳兰容若的“悼亡之词不少,知己之恨尤多”。他年仅31年的人生写了许多悼亡词,看过一些,那是心的呐喊,而不是无病呻吟。他死后又有这么多的人来悼他。“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大约那样的挂念,那清泪、那纸灰,那样的光景与如今送寒衣的人们何其相似!
  彼岸花如火如荼地唤醒度魂前世的记忆,一路魔香送魂灵入幽冥。深秋的夜晚,虫鸟蛰伏,流萤不飞,万籁俱静,空旷的原野,明灭的火光,飞扬的纸灰。一个灵魂在为另一个灵魂守候等待。我闭上双眼,平稳呼吸,冥冥之中,我的灵魂与双亲的灵魂相遇相拥,所有的思念和相思之苦都在这相拥的瞬间化作了一缕轻烟随着有情、有缘、有恩之风飘去,留下的只有相聚、相靠、相依、相偎、相抚的幸福与回忆!影随形,风沈露,云暗斗,月勾星,魂游境也。攒新火,点妙香,虔诚为双亲祈祷。为双亲送上天堂的祭念,一炷香一句问候的变迁,夜风吹得黑白纸张在夜空中飘荡……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人若悖亲忘祖,必为人之不耻天地难容。爸,妈,今天又是十月初一了,女儿为您二老送来了棉衣,还有这篇用心写出的祭文。女儿很好,勿念!在这个送寒衣的日子,除了为我的二者双亲送来棉衣之外,也祝所有的逝者安息!也愿岁月静好,流年无恙!祭奠毕,没有回头向家的方向走去,嘴里还吟着纳兰容若的那首: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审核编辑:水语   精华:紫衣侯

上一篇: 《 吃茶

下一篇: 《 愿把丹心化春泥老骥俯首再耕犁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水语:
此文有三美:情意深重;文笔优雅;引纳兰词。 世人皆好生恶死,却世上哪有逃得过死亡之人。凡是引人惧怕的事由,皆是出自不了解。与其莫名恐惧,何如直面生死。因而我要赞叹作者尊重古老习俗、探索生命真相的做为。是啊,正如作者所言: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人若悖亲忘祖,必为人之不耻天地难容——很感动。很欣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9

  • 浏阳河

    喜欢看文清的文章,平和、淡雅、温暖,在寒衣节这个特定的日子,又想起了至爱的母亲,昔日的温情仿佛就在昨天,深有同感!问候!

    2014-11-24

    回复

    • 文清

       感谢老朋友的关注和留言,请晚茶!

      2014-11-24

      回复

  • 吟湄

    寒衣节我乡俗似乎没有。不知是古礼已失,还是一直不曾过过。

    2014-11-23

    回复

    • 文清

       中国地域之在,许多民俗在不同的地方都不一样的。

      2014-11-23

      回复

    • 东方玉洁

       这个节倒是听过,但我们这里没有。我们只有清明、冬至与过年上坟。

      2014-11-23

      回复

  • 水语

    敬请给予加精。问好文清,谢谢你的美文带给我感动与思考!

    2014-1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