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谈“脊梁”

谈“脊梁”

作者:竹溪居士    授权级别:A       2015-01-18   阅读:

  
  脊梁是什么?不就是人身上最长的那根骨头嘛!
  那根骨头,由数十节骨头连接而成,由脖子到尾椎,长不过一米而已。它亦刚亦柔,亦阴亦阳,但是却可弯而不可折,可毁而不可屈。想想也是,要是脊梁断了,就不是站立的“人”了。
  中国人很喜欢延伸,喜欢给司空见惯的事物拓展意象。当然,对于如此重要的脊梁怎能放过?于是,便有了以脊梁代人格、囯格、精神、品质的说法,也不在话下。
  前人写文章称赞某人时,往往称某人有“风度”。但我更加倾向于用“风骨”。“风度”指气质、品质与仪表,而“风骨”则指品质、精神与气质。二者之差仅在于仪表与精神上,而精神于仪表则更进一层。因为精神的匮乏根本不能用仪表上的装饰来遮掩,就如没有知识与思想的人却对才华横溢的人侃侃而谈一样,任凭他辞藻如何华丽,口舌如何巧妙,也不过是跳梁小丑。当年王导去王家求贤婿时,王家其余人“咸自矜持”,独王羲之坦胸露乳于东床上吃饮,似全然不知此事。而郗鉴最终没有选择仪表上“咸自矜持”的其他人却选择了不遵礼法的王羲之一样,难道不是因为他有“风骨”吗?
  附庸风雅者有内涵,是谓风韵;舞文弄墨者有才情,是谓风骚;指点江山者有大气,是谓风度;放浪形骸者有精神,是谓风骨。说到此,便可与脊梁联系起来了。若无“脊梁”,何来“风骨”?而若无“风骨”,那自然也不敢说自己有“脊梁”。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那么,脊梁这个担子便不是随便谁就能挑的,那得是有“风骨”的人!
  审核编辑:文清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鲁迅先生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因这许许多多响当当脊梁的担当,中国人的自信力曲曲折折升涨至今。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文清

    实真正的‘脊梁’,不是评选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风骨气节,永远在人民的心中。

    2015-0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