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生命的涅槃

生命的涅槃

作者:夏冰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2-25   阅读: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其深沉博大情怀、独特丰富内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细读细品,可以发现,这是属于史铁生个人的收获,是个人化极强的私语,是心灵的舞蹈,是意志的飞翔,能够使人震撼,生发共鸣。我想,只有经历了那样非同一般的生活历练,他对于题材的把握,对于情感的处理,对于理念的揭示,才会如此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吧。

  另外,我可以想见,对于作者来说,完成这样一篇作品其实并非易事。其中蕴涵着的复杂滋味,他可以说刻骨铭心。等于是重新观照自身,发现自身,挖掘自身。曾经的阵痛会再一次出现,隐约的伤痕会再一次提请他注意那别人不曾见过的而他自己却难以忘怀的惊涛骇浪。再一次的面对,是他灵魂的飞跃,升华。他获得了涅槃。

  对母亲的深切追忆,成为文本最感人的部分。在这个不幸的儿子跟前的种种“无言”准备与帮助,一次次执着而含蓄的园中寻找,那种隐忍的痛苦和期待,那种绵延的理解和关爱,足以使人感受母亲那颗博大的心灵了。所以我们读到“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样的句段时,会发现,一方面,母亲的辛苦历历毕现,另一方面,儿子的追悔也灼热炙人,叫人心灵难以平静,引发深度共鸣。所以我们也便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会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园子里举凡种种人事——15年如一日相携相伴来散步的一对老人(一开始是中年夫妇),热爱唱歌的小伙子,有着卓尔不群的饮酒情状的老头,捕鸟的汉子,矜持素朴优雅的中年女工程师,最有天赋的长跑家,漂亮而不幸的姑娘和她的保护神哥哥……鲜活呈现,栩栩如生,是生活里平凡真实的景象,却深深打动人心。

  那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以及园子里的各色人等,构成一个丰富的意象群,或者说是一个磁场。我们可以深切地从中感知凸显于生活表层之上的那些细致入微的点滴;那些对人生、对世界彻底的思考和觉悟。嘈杂的世相在这个园子里渐次得以梳理。灿烂的落日,高歌的雨燕,孩子们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暴雨激起的灼烈而清纯的草木泥土气味,落叶微苦的的味道……那些活生生的景象,令人怦然心动。我们会理解,我们会明白,能够以一颗淳朴的心去全心全意感知这个奇妙世界的人,活着,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件心生疑惑的事情了。而且,活着,已经是一件美丽事情。

  作者是由那个漂亮而弱智的女孩引发思索的。因为遭到了一些淘气孩子的戏耍侮辱,“她呆呆地望那群跑散的家伙,望着极目之处的空寂……”,于是他想:凭她的智力绝不可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吧?她的哥哥只好选择无言,带她回家。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于是他又想:谁又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呢?

  当作者发现“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时,他又发出疑问: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马上他就自我作答: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这样的结论是沉重的。但又是真实的。种种的偶然,造就了种种的生活情形和景观。我们对于这种种偶然,无能为力。

  接着作者再问:那么,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

  然后,他冷静地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流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这就在普遍的意义上得到了答案。那种宽容、理性、大度、智慧,让我们获益匪浅。生命的力度由此诞生。

  由于作者生命历程里突然遭遇的残疾事件,故此引起他对生死的反复琢磨考量。所以文本中有关生死的思考与领悟就很引人注目了。

  死很容易,但是也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所以不妨活下去试试。而为什么要写作?他坦陈“作家”能够带来的那种众所周知的“被人看重”、“光彩”、“位置”。在这时候,他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写作。但是随着作品问世,获奖,自己名声日显,他却陷入恐慌。他意识到,人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生存于这个世界,“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没有谁能够挣扎得脱。因此他痛苦不堪。很偶然,当他又一次陷入“生?或者死?”的泥潭时,朋友劝他“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的一番话,促使他明白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只是因为活着,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想活下去,才不得不写作。在这里,写作已经屈从于活着本身,不再是生存的惟一意义。禁锢着的一切悄然退却,轻松自然而来。而这种战胜欲望、求得轻松的理念,则对我们极富启迪意义。

  文本结尾,有一个回归的话题。我们知道,他的生命,获得新生,归功于那所园子。所以在他的心目中,园子已经是一个富含精神意义的所在。因此那一声声的呼唤,他听得清清醒醒,我们读得明明白白。无论是那个孩子气的孩子,还是那个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的老人,抑或那对热恋中的情人,他说“每一步每一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以为,这是回归生命底线的一步又一步,这是摒弃一切生命渣滓的一步又一步。生命已然涅槃。我们从哪里来,便再回到哪里去。即使是面临死亡。

  
  审核编辑:梁星钧   推荐:梁星钧

上一篇: 《 【风情诗点染】清明,人生的感悟

下一篇: 《 焦虑或者坚持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这篇随笔式评论极有思考的深度,推出来大家先阅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