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剥开轮回里的生活鳞片

赵小波《轮回书》赏析

作者:蝶小妖    授权级别:A    绝品文章    2016-06-05   阅读:

    大凡写轮回,总会不知不觉透出一股灵异之气,但这组《轮回书》没有。小波老师对于文字的修辞很讲究,他不蔓不枝剥开岁月附着的枝叶,犀利的笔直达事物的内核,仿佛隔岸就能听到梵音般的回声。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一组《轮回书》。

  一、平静的内涵

  《轮回书》的第一首是《仿佛梦境》,人用一把理性的梳子开始梳理,生活的枝枝杈杈、岁月的尘埃就这样被梳理掉,然后才现出禅意的核。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人所要呈现的,就是核里的那份平静和淡然。其实早在八年前我就读过小波老师的了,后来中间中断了几年。最近再遇小波老师,发现他的诗歌,生活的味道越加浓郁了,笔端的抒发也更加趋向理性。要知道,这生活的味道可不是随意就能揉进去的,而是需要原汁原味的揉搓和文字的醇厚结合,才能呈出这浓浓的滋味。正如这首《仿佛梦境》中读到的,一切事物皆有渊源,而诗人只用一个梦境就把尘世看得比我们更深远更透彻。

  《仿佛梦境》

  老梧桐是一直被忽视的事物
  在旧庭院的角落幽居多年
  每年谷雨过后
  它会祭出体内深藏的闪电
  以鞭之形抽亮村庄晦暗的天空
  但你必须承认,这只是你的臆想
  在远离故土的岁月
  你不是树,难以老而弥坚
  不是鱼,可沿季节回溯
  时光剐掉了一个人身上的所有鳞片
  在多疑、吊诡的时代
  当你忙于造梦,被抽空的
  不只是老去的村庄
  被填满的,也不只是彷徨的梦境
  大风吹过狭长的胡同
  桐花飘落,如同流亡

  读这些文字,心是微微震颤的。这个微微其实是被击中了,就像诗中那株旧庭院的老梧桐,幽居在角落,那样冷冷的只轻轻一瞥,布满皱纹的眼睛就把这个喧嚣的尘世看透。而读的人就会不知不觉沉入,被诗中的文字闪电一样击中了最柔软的地方。诗中深藏叠敛的梦境虽然抽象,但因为隐含了人世况味在内,读来就有味道了。
  诗人以梦境暗喻,试着剥去一些物质。这种物质不是鱼,不是树,不是神秘的臆想,而是经年人生里独特的感受。正因如此,读这诗要沉淀心灵深吸一口气,你就能感觉到文字在眼内心内涌动,犹如波涛搅起:“大风吹过狭长的胡同/桐花飘落,如同流亡。”结尾这时候戛然而止,让读的心也流亡般一下子停顿下来了。然而当你停下来细细琢磨,却又越嚼越有味如同嚼一块带劲的肉,细密的肌理正被一丝一丝撕开。“如同流亡”这四个字特别沉。另外,在诗歌的技法上,这首诗质朴自然,虚实相间,有韧性有情感,且深入浅出,漂亮的句子和深邃的哲理不乏其中,譬如:“老梧桐是一直被忽视的事物/在旧庭院的角落幽居多年/每年谷雨过后/它会祭出体内深藏的闪电。”“你不是树,难以老而弥坚/不是鱼,可沿季节回溯/时光剐掉了一个人身上的所有鳞片。”不由得击节赞叹。
  仿佛梦境,不说事物本身,而是借梦抒发,可见诗人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这也说明了一个诗者内心的思考、习性和感悟,“在多疑、吊诡的时代/当你忙于造梦,被抽空的/不只是老去的村庄。”诗人知道怎样的表达可以让作品的内涵更加广阔,读者也切切实实感受到文字的细腻、绵密、深沉带来的阅读痛快,“在多疑、吊诡的时代”,到“被抽空的,不只是老去的村庄。”这是内心的爆发,这一刻诗人的心是被抽空的,痛的,他的双手在回忆里摩挲,恰恰这样的表达,使诗歌的意境成立体状站了起来。

  二、站在乡土上的反思

  赵小波老师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轮回书》的创作背景,小波老师和我谈过。他说,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的高速发展,如今的很多乡村都在逐渐走向消亡。有这样一组数据,2000年时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十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了,平均一天之内就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很多在城市中的人已经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故土,失去了根。
  小波老师的故乡是山东的,他的根在山东,所以读他的诗歌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对于离开故土的任何一个游子面对这样的一组数据,心头不免会产生巨大震荡。那些因为生活而远赴城市的年轻人,有相当一部分都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他们在城市中生活了下来,有了工作,有了房子,可是在真正的城市人眼中,他们仍然是进城的乡下人。而回到家乡呢?假如还能回故乡的话,他们又成为了乡下亲戚眼中的城里人。而那些在乡下至死也不肯离开故土的父辈祖辈们,他们大多数不能理解年轻人为何会义无反顾的离开故乡,《祖父的困惑》中的祖父便是如此,所以这首诗诗人要表达的主旨正是对乡土的反思。
  下面我们来读这首《祖父的困惑》。

  《祖父的困惑》

  南下的火车是一列停不下的动词
  祖父的死讯,则是另一列动词
  并且更为迅猛,它呼啸而来
  瞬间把你击穿在2008年的春天
  而生活的车轮,并没有因此停下
  多年后,在西南的另一个清晨
  当你再次想到那列悲伤的词
  宿命的车轮,已再也难以停下
  ——“他的一生都在忙于修补!”
  回溯记忆,越来越清晰的
  便是多年前那些下雨的日子
  雨声总是令他焦躁、兴奋、不安
  夯土砌的院墙常因连绵阴雨而坍塌
  他也因此而成为邻居们的座上宾
  那些循环往复把烂泥糊上墙的过程
  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热情
  “要学会一门手艺……”
  而晚年他常在红砖围墙的院子里发呆
  对村子里年轻人越来越少
  表示不解,对那些身无长技
  却纷纷远赴他乡的人表示不解
  他空有一手砌墙的绝技
  却再也没有用武之地

  《祖父的困惑》其实是大多数留在乡土老人的困惑,诗人采用了老电影的推进方式,然后将画面定格。“南下的火车是一列停不下的动词/祖父的死讯,则是另一列动词。”动词的运用在这里是不可言传的痛,这样的诗非得是富含学识的诗者才写得的。在当今的时尚之下,这样的乡土情思尤其弥足珍贵。小波老师是一个始终保持着清新姿势的人,他的文字犹如散打,一拳一拳出击,连绵有力。
  “他的一生都在忙于修补!”这是祖父的写照。绝不是单纯地对生活进行修补那样简单,而是打碎了糅合后再修补。“要学会一门手艺……”这是祖父的叮嘱,在祖辈们看来,学会手艺就等于有了生存的法子,有了一技之长就有用武之地,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门手艺在身,祖父是深知手艺的生存法则的。“回溯记忆,越来越清晰的/便是多年前那些下雨的日子。”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雨声总是令他焦躁、兴奋、不安/夯土砌的院墙常因连绵阴雨而坍塌。”那么焦躁、兴奋、不安的是什么呢?诗人没有明言,“那些循环往复把烂泥糊上墙的过程/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热情。”诗人无声的呼喊告诉我们,祖父用一生坚守着故土,这坚守看似平静,却潜藏这万千汹涌的波涛。站在祖父的角度,或许并不理解年轻人远离故土去打工,他在不解中眼巴巴看着自己的手艺成了绝技。“对村子里年轻人越来越少/表示不解,对那些身无长技/却纷纷远赴他乡的人表示不解。”诗末的烘托,是复杂的是无助的,但同时也是体恤的,这样的布设和营造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诗人站在乡土上反思,彰显了诗人的人文情怀,无论是远走的年轻人还是留守老人,诗人的笔抒发了对人性的理解与包容,在情感的表达上给了读者更广阔的关于生活关于故土深层次的思考。

  三、指缝间锐痛的人生速写
123
  审核编辑:老判   推荐:老判

上一篇: 《 寓情于景展风华

下一篇: 《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编者按】 现代诗主编   赵小波:
“红尘路上,除了美文还有你!”征文三等奖作品。获奖理由:正如作者对其评论的诗歌所言,她同样不蔓不枝剥开诗歌意象的枝叶,犀利的笔直达诗歌的内核,深度的剖析与解构同时具有一种强有力的指引力。(瘞花秀士)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9

  • 花非花

    小波老师的诗歌,大气,内涵,接地气。小妖老师的赏析,细腻而中肯。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都很精彩,来学习。问好二位老师。

    2016-07-31

    回复

    • 蝶小妖

       谢谢花花来读。小波老师的诗歌确实写得好!

      2016-08-13

      回复

  • 村姑翠儿

    评析的非常到位,深刻,投票了,给妖妖加油!!

    2016-07-06

    回复

    • 蝶小妖

       谢谢小翠儿,感谢来支持妖妖。我们一起加油!等你来!

      2016-07-06

      回复

  • 千千

    剖析得好深刻啊。

    2016-06-12

    回复

  • 高骏森

    厉害!

    2016-06-11

    回复

  • 落叶半床

    解读得好到位。

    2016-06-06

    回复

  • 简竹

    小妖读的透彻啊,佩服。

    2016-06-06

    回复

    • 蝶小妖

       谢谢小竹的鼓励。小波老师的诗歌写得真好!

      2016-06-06

      回复

    • 简竹

       我也觉得好,但说不出哪好,你能说出来,腻害。

      2016-06-07

      回复

  • 三旬

    我来学习啦~~言语难以表达我的敬意呢。问好老师~

    2016-06-06

    回复

  • 韵无声

    对小妖,我总是膜拜的。
    学习

    2016-06-05

    回复

    • 蝶小妖

       谢谢无声老师您来鼓励小妖,给您敬茶!问好您,老师!

      2016-06-06

      回复

  • 老判

    每一首的赏析,都分明是又一次创作,带着从容穿梭于诗与诗意之间。每一句的回味,都恰似一次品茗,幽香沉静,步调舒缓。诗人与笔者,成了彼此呼吸共鸣的知音。你懂他的情怀,他写你的感触。如此这般,是诗之幸运,亦是彼此之幸事。问好作者,问好诗人。(因是征文,故无法添加编者按以及推荐,见谅。但,着实喜欢此文。)

    2016-06-05

    回复

    • 蝶小妖

       谢谢老师对小妖的鼓励。谢谢您对此点评的肯定。小妖给您敬茶!祝福您!

      2016-0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