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产妇痛得跳楼,那古代女人生产怎么办

作者:梨涡小篆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9-10   阅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命的诞生本该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妇女分娩选择剖腹产的数量逐渐增多,形成潮流。2013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近一半的妇女生产是通过剖腹产完成,剖腹产率为世界第一,已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对剖腹产率设置的警戒线15%。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的产妇选择剖腹产呢?
  有的说是源于迷信,所谓“择吉生育”,捡到千禧年出生的宝宝、赶上“金猪”年见世的宝宝、迎合“奥运”盛会来到人间的宝宝、纪念父母结婚纪念日出现的爱情宝宝的新闻此起彼伏,加上热衷于“生辰八字”的家庭会提倡撞日不如拣日。
  有的说是现在的高龄产妇增多,习惯于办公室坐着工作,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营养又过剩,自然分娩难免有风险;有的说医院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考虑,有意无意地鼓励孕妇们选择“剖腹产”。
  还有的受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限制的影响,为赶“上学末班车”出现的8月孕妇扎堆剖腹产;此外产钳会把孩子脑袋夹坏,顺产影响体形、影响夫妻生活等等恐惧因素,让准妈妈们纷纷选择“一刀切”。
  最最关键的是,顺生孩子非常痛,痛到用死去活来,魂飞魄散,几欲跳楼的字眼形容不为过。近日,榆林产妇因顺生疼痛难忍,情绪失控,就带着肚子里将要出生的孩子从医院5楼一跃而下,一尸两命,再次将“生孩子有多痛”的话题带上了热搜,成为了热门。
  那么,在剖腹产并不盛行的中国古代,女人生孩子到底有多痛苦,多遭罪呢?
  首先,在南北朝之前,产妇临盆连个像样的产房都没有,因难产引发的死亡率相当高。
  众所周知,古人寿命不长,女子及笄之年不过15岁。这些妙龄少女的卵巢刚刚发育,功能尚不完善,生理尚未成熟,一旦婚嫁怀孕,在初次生产的时候,不亚于进了一趟鬼门关。
  《礼记·内则》有云: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
  在先秦时代,妇女临产前要迁入侧屋去居住,丈夫每天两次派人去问候。阵痛发生后,丈夫才会亲自去问候,但是不能直接与妻子见面,只能通过接生妇来传话。因为在男性眼里,女性的月经、孕期、生育过程都是污秽与不洁的象征。甚至称之为“血光之灾”。到了汉代,妇女临产则:将举吉事,入山林,远行,度川泽者,皆不与之交通。乳子之家,亦忌恶之,丘墓庐道畔,逾月乃入,恶之甚也。即是说这些产妇必须离开家庭,在坟墓和道路旁搭一个草棚子作为临时产房。凡是要做祭祀等吉利事情的人,或者准备外出远行做事的人,都不和她们来往。产妇的家里人也非常忌讳和厌恶她。产妇生产完也不能立即归家,需要等到孩子满月后,才可以抱着孩子回去。在满月之前,如果有人见到了她们,会迎来晦气和噩运。《晋书》记载,有一个女人要在一个人家分娩,并且说她截掉脐带就走。听到的人都说这是灾祸的前兆,果然不久这个人便被杀了。愚昧的思想认识,孤独的生产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够先进的卫生技术,使得产妇难产率高、死亡率高和新生儿存活率低的现象一度盛行。
  魏晋南北朝,由于暴虐嗜杀的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喜欢四出游走,又不想让老百姓看到他,他每次出行之前,令衙门驱斥百姓,不得留于其行经的道路两侧,使得民间“至于乳妇婚姻之家,移产寄室。”寄室谓借住别人家,要生孩子要结婚的人家,反正不得在萧宝卷面前出现,否则他一个不高兴就开其肚,剖其腹,这使得产妇们纷纷寻找固定的产房生产。
  除了王妃贵妃得以享用高级产房,如《南史·后妃下》载梁文献张皇后:方孕,忽见庭前昌蒲花,光采非常……后曰:`常闻见昌蒲花者当富贵。'因取吞之,是月生武帝。将产之夕,后见庭内若有衣冠陪列焉。张皇后的产房前有花园,房内可供高官贵吏排列成行,可见其待遇多么奢华尊贵。而普通人家的妇女的产房,仅仅达到遮风挡雨的条件即可内心满足。
  再者,找医生给产妇接生,乃是富贵权势人家才能享受的待遇。小心接生婆是催命鬼。
  由于古代人对产血的忌讳,古代妇科医生的地位并不高。尤其古代医生,男性居多女性极少。即便是妇科疾病,绝大多数也要靠男医生来诊治。
  碍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男医生不能与女病人有肌肤触碰。比如孙思邈为长孙皇后诊病,是通过一根细丝线来诊断她脉搏的跳动,得出长孙皇后胎位不顺引发难产十多个月不生的结论。同时运用针灸技术帮助皇后助产,使得母子平安。但是民间凡妇,指望的只有接生婆。接生婆的水平良莠不齐,为了保证产妇顺产,通常是让孕妇第十个月就服用各种“滑胎药”,如丹参膏、甘草散、保生丸、达生汤等。到了分娩之日,产妇家属请接生婆来接生。同时备下“好醋,白米,煎药炉,铫子,煮粥沙瓶,滤药帛,醋炭盆,小石(一二十颗),汤瓶,软硬炭,干柴茅,暖水釜,洗儿肥皂,头发,断脐线及剪刀(当时剪脐带不用刀,只用帛裹脐下,齿咬断),干蓐草,卧交椅,软厚毡,灯笼,火把,缴巾,油烛,发烛,灯心。”(宋陈自明《妇人良方》)。
  这篇清单里,煎药炉、铫子、滤药帛是为产妇出现难产时,好煎药急用;好醋、小石是为产房消毒用,也就是把醋泼在烧红的小石上,产生的蒸气弥漫产房,起到杀菌的作用;汤瓶、洗儿肥皂、缴巾、暖水釜是为了给新生儿沐浴和给产妇用水准备的;灯笼、火把、油烛、灯心为产房照明所用;干蓐草、卧交椅、软厚毡是产妇生产时坐卧应该备有的物件,白米、煮粥沙瓶是给产妇饥饿时补充体力。
  由于宋人忌讳在光线明亮、房屋低矮之处进行分娩,产妇若是赶上盛夏生产,天气再热,也不准打开窗户。最多贮置些凉水放在室内降温,导致很多产妇还没有生就大汗淋漓。若是遇到产妇交骨不开、产门不闭、胞衣不下、血崩不止等难事,有些接生婆技术不够,就会声称产妇遭遇恶灵附体。要求家属们焚香燃烛,祈求神灵救驾,赶走邪鬼,解除难产;或念咒作法,召令正神下凡助阵,消灭为害产妇母子二人的鬼怪,结果当然是拖延了时间,坑害了性命。还有恶者,会让孕妇嚼着自己的头发往肚子里吞,引起呕吐,借此增加腹压,有时候会用“擀面杖”推产妇的腹部,说是要让孩子“赶紧”出来……
  因此在古代,产妇生子的风险很大。哪怕过程顺利,如果接生的器具不卫生,或是脐带包扎不好,胞衣清除不净,母子被感染,也容易导致死亡。  
  另外,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产妇生产别指望娘家人来照应。
  古代有一句话:“见死不见生”。意为姑娘死在娘家可以,但是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古人相信,女儿在娘家生孩子会把灾祸带入娘家。到了产妇临产的月份,娘家人只能送来礼物以示催生。
  催生礼,一般有衣、食两项。衣有凡婴儿出生后所需用的衣服、鞋帽、包被、诞兜及至尿布;食有鸡蛋、红糖、长面、桂圆、核桃等等。
  福建泉州有娘家于孕妇临产前,通常要送鸡蛋、线面、鸡等物品到男家,祈望外孙降生顺遂。江苏高邮多送瞟肥不生蛋的鸭子,表示女儿生养顺利。浙江温州则由母亲送约一寸见方的肉,切得端正,不偏不倚,烧熟送去,当地叫“快便肉”,以为产妇吃了,临产快捷。杭州在清末民初时,孕妇产期将届,娘家要送喜蛋、桂圆及襁褓。预产期将到的月初一,派人将上面各种物品送往男家时,要携带一笙吹着进门,以“笙”谐“生”,以“吹笙”表示催生之意……
  如果母子平安,婆家娘家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一尸两命,娘家则是有泪肚里吞。
  《搜神记》曾记载:诸仲务一女显姨,嫁为米元宗妻,产亡于家。俗闻产亡者,以墨点面。其母不忍,仲务密自点之,无人见者。元宗为始新县丞,梦其妻来上床,分明见新白妆面上有黑点。意思是诸仲务有一个女儿叫显姨,嫁给米元宗做妻子,生小孩时死在家中。当时民间的风俗:生小孩而死的,要用墨点在脸上。她母亲不忍心这样做,诸仲务就偷偷地自己去给女儿点墨,没有人看见他这样做。米元宗任始新县丞,梦见他妻子来上床,分明看见她那刚用白粉化过妆的脸上有黑点。
12
  审核编辑:开心彩虹   推荐:开心彩虹
【编者按】 红尘会员   开心彩虹:
不管古代,或者现代,女子生子都犹如过鬼门一遭,不是古代女子更能忍耐,而是那个时代的女子身份低微,没有话语权,只能听天由命。而现代女子自立自强,经济独立,拥有完整的人格尊严,榆林产妇案虽是个案,但也显现出制度的不完善从而导致的悲剧。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开心彩虹

    记得那年我做个小手术,都还得让家属签字,当时就想骂人了。

    2017-09-10

    回复

    • 渭雨轻尘

      @开心彩虹  医院图省事,搞一刀切,患者万一出了什么事,医院还可以找亲属要诊疗费,而且也可以用签字来堵亲属的嘴。实际上这件事上完全可以实现人性化操作,就是除了危重病人,其他的患者一律都由自己签字。现在医院一般都提前让患者交费、续费,术后要钱的事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2017-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