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吵闹讨马屁,称呼奉承说礼义

——读史明理之二

作者:老百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4-15   阅读:

  
  据庄季裕《鸡肋篇》中记述,衢州一个叫周曼的人,多年苦熬,好不容易混了个“迪功郎”。“迪功郎”为宋代文官中最低级别——从九品。宋代做个县令也不过是七品芝麻官,从九品之类真正不算“入流”,与称为“官人”有布衣百姓无甚差别。但即便实情如此,周曼却一本正经,不肯苟且,当别人拿着请柬,他见上书为周官人,怒斥人家,一定要称他为从八品的“宣教”。有天夜晚,他到灵山寺,只因主持忽略了他的身份,未以官礼相迎,他便敲着桌子大骂“我是国家命官,怎可如此?”还做势要抓人去衙门。最后由和尚们赔礼道歉,又贿赂他仆从,风波才告平息。
  庄季裕录此奇趣,用心良苦,一则告诫世人称呼不可随便,要察言观色,别人想着“宣教”,就不能直呼“官人”。二则提醒后人,有些官虽比芝麻还小,可抖起威风来连和尚们也吃罪不起,凡夫俗子不在称呼上拍拍马屁,能行吗?
  老百认为,既然有人会吵着闹着来讨马屁,何不变被动为主动,以拍为主,将马屁拍在前头呢?大家心领神会,久而久之,移风易俗,称呼与马屁就变得伯仲难分,真假莫辨了。
  比如,一自谋职业者,即便只是街头摆个小摊,也概呼“老板”,若有三五人的作坊业主,可称为“老总”,进某政府机关办事,遇到一个小科员,也要称呼“科长”。读者且记,无论是官场、商场,还是学界,称呼中“副”字是大忌,万万不能出口的。副局长、副主任、副以理、副教授,一概免“副”,候补“待阙”,也须以相应官阶称呼,以表尊重。这样,你上下嘴皮一动,拨高对方身分,对方听着入耳,交往的气氛就和谐许多。
  老百知道,假作真时真亦假,鱼龙混杂,明辨良莠谈何容易,倒不如送个流水人情,水涨船高,行得春风有夏雨。像“迪功郎”者,那些和尚们稍许聪明点,先以“国家命官”之礼奉承一番马屁,保不准日后还能得到一份布施呢?
  只是要注意,什么事情也要讲究个分寸,拍马屁不能拍在马脚上。“迪功郎”以从九品之身,所想得到的敬重,是从八品的“宣教”水准,官升二级而已。倘若以御、史大夫、翰林学士等二三品的官阶敬称之,就会出力不讨好,反落个讽刺挖苦的坏名声。因为正经事做过了头,就有悖情礼,显得滑稽可笑。
  当然,中国是个礼义之邦,称呼素有尊卑雅俗的区别,人之常情,不能皆以马屁论之。人情中带马屁,马屁中通人情,也是国人善于变通、深明世事的“智慧火花”。一介虚名又何足挂齿,其中这间实惠倒须认真,衣食住行,哪一样不与称号息息相关?如“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而冠“长”者一沾“副”,权威顿减大半,“教授”者带个“副”,学识也似一落千丈。说说轻巧,处世行事的艰难困顿,却不是可以轻描淡写的。
  其实,称呼的聪明与机巧,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产。小而言之,西方多称女士为“小姐”而不论年纪,此番风情虽与国情略有参差,但细细品味,不也在风雅之中夹带着马屁和人情的趣味么?可见人情不分国籍,也是相通的。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机巧不同而已。

  附:原文
  周曼,衢州开化县孔家步人,绍兴二年以特奏名补右迪功郎,授潭州善化县尉待阙。有人以柬与之,往寻周官人家。曼怒曰:“我是宣教,甚唤作官人?看汝主人面,不欲送汝县中吃棒。”又尝夜至邑中灵山寺,以知事不出参,呼而捶之,曰:“我是国家命官,怎敢恁地无去就?”欲作状解官,群僧祷之,且令其仆取赂,而已。
  审核编辑:冰止乙醚   推荐:冰止乙醚

上一篇: 《 文学与人类发展的某些暧昧

下一篇: 《 人嘴有多大

【编者按】 红尘会员   冰止乙醚:
官人的“假大空”皆能冠以礼仪规则变为“高大上”,官场如此,世风如此。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五出眉心

    老百厉害,以古人说事,针砭时风弊俗,尖利深刻,十分辛辣!

    2014-04-17

    回复

    • 老百

       感谢眉心,针贬时弊的文章,属于杂文系列,解放前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可惜现在写这样杂文的作者少了,毕竟投鼠忌器呀。有五出眉心的鼓励和支持,老百会继续努力的。

      2014-04-17

      回复

    • 五出眉心

           客气了,老百。能写杂文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有思想有见地,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或社会的高度去说事,很是令人钦佩的。老百加油!

      2014-04-17

      回复

  • 瘗花秀士

    老百的杂文标题跟章回小说似的,哈哈,好玩。

    2014-04-16

    回复

    • 老百

       十分感谢秀士的关注,老百写的读史明理系列好几篇,标题就是这样有点古典,呵呵,有点做作了!

      2014-04-16

      回复

  • 霜冷关河

    听说过秘书给主席台排坐坐没排明白而遭外放的,听说过办公室主任给客人敬酒“没大没小”了而遭谩骂的,这都是如今官员的德行。没法子,就这体制。

    2014-04-15

    回复

    • 老百

       感谢霜冷关河友的光临并留墨。马屁人人会拍,手法不同而已,当然林彪将“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挂在嘴上,使得毛伟人迷失理智,以林为“亲密战友”,成为“一人之下,万一之上”的副统帅,林彪的拍马功夫堪称一流。当领导者谁都知道“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的道理,可是,有几个真正喜欢听逆耳的话呢?看看我们身边被提拨的干部就知,会干的不如会说的,据网上流传三个作风成为“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被表扬。”

      2014-04-16

      回复

  • 老百

    感谢冰止乙醚主编的推荐,老百在文章中说“拍马屁”话是不好听,其实就是人情世故,虽然明知“忠言逆耳利于利”,但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尤其是领导干部,长官意志浓烈,自以为远见卓识,习惯性被人奉承着,所以做为凡夫俗子,何必自讨没趣。

    2014-0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