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同题】菩提之路

作者:西苏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9-09-08   阅读:

  
  三
  关于“妙善”这个法号,最初是由传说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化身的三皇姑的用的,她不是和尚而是尼姑,所以中原的观音大士的形象也随之变为慈祥的雍容仪型的贵妇,这是西域佛教汉化的开始。民间流行的观音大士的传说大致来自赵孟頫之妻管道升的《观世音菩萨传略》,妙善也不是法号,只是三皇姑的名字。不过如今千手千眼观音的塑像却不是以这传闻而来,应该还是依据佛经的记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发下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菩萨发完誓言,立即应验,“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同时还出现许多宝物,用来替众生祈福消灾,于是观音在中土成为“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的菩萨。
  中土佛教僧侣中似乎都没敢取“妙善”这字号的,对于后世的释家弟子来说,也许是传统思维让他们有大不敬的感觉,也许他们更惧怕由此而造成的魔咒应验,所以这样的规避一直到民国。已经不知道当年两个小和尚是如何用上妙善的法号,是他们是师傅接受了佛的旨意,要让他们接受百折的磨难,苦度众生,还是剃度他们的禅师一时口误,总之自妙善三皇姑之后有了法号妙善的僧人,金山活佛妙善和普陀僧人妙善。
  金山寺中的妙善和尚很大程度上是灵隐寺道济和尚的现实翻版,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神奇事迹都可以在《济公传》的章回小说中找到蓝本。外形邋遢,行为无羁,无一寮一单,寒暑四季仅一衫遮丑,医术高超,甚至神奇,不需诊脉问病,所用丸药也无须去药房购买,身上污垢,喉中浓痰,嘴里唾液,甚至是洗澡水。后来去南洋弘法,在仰光大金塔前礼佛,赤足五体投地,所食之物水果皮,花生壳,甚至是纸屑,皈依弟子所献之物则转赠拜佛的穷苦信徒,最后一刻站立淋浴下圆寂,仿若雕塑。
  弘法布道也许不是非要靠经文或顿悟来实现,行动永远胜于言辞,金山妙善和尚正是在做如此的转变,这样的和尚或真的是跳出六界的得道之人。不过所有关于金山妙善活佛的事迹,主要来自于四九年后去台湾的两位和尚写的书中,一个是煮云禅师写的《金山活佛》,还有一个是乐观禅师写的《金山活佛神异录》,两者的共同来源是另一位于逃亡台湾的太沧法师。
  太沧法师说,虚云老和尚讲,金山妙善俗家姓董,家近终南山,二十岁时经常问道于他(虚云),后又求他剃度,老和尚念其独子,未允。于是那个妙善拜了同虚云一起的另一位和尚出家。
  虚云大和尚是近代的著名高僧,他的弘法时间跨越了“五帝四朝”,坐拥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兼承五宗禅门,为近代禅宗泰斗。一九五九年十月十三日,以一百二十岁世寿,一百零一戒腊在云门圆寂,出五彩舍利子。
  有关虚云老和尚的出生年代还是有必要多讲几句的,毕竟一百二十岁的人世间少有。《虚云老和尚年谱》是由虚云俗家弟子岑学吕所著,其来源是虚云老和尚的口述年谱草稿,所以在没有其他确切书面证据时,当以次为准。这也是后世将虚云老和尚定为百年僧腊的缘故。但遗憾的是,此老和尚口述年谱是在一个非正常情况下记述的。
  一九五一年三月,在广东乳源县云门寺发生震惊世界宗教界的“云门事变”。广东警方百余众包围云门寺,囚禁老和尚于方丈室,关押僧侣于禅堂,逼老和尚交出黄金百和枪械。在得到老和尚否定答复后,十数名大汉对一百十三岁的老和尚施以暴行,用木棍及铁棒严刑逼供,一天之内有四次之多,老和尚头面流血,肋骨折断,坐而无息,以为已死,呼啸而去。老和尚趺坐入定,闭目不视,九日后终倒下作吉祥卧,气息全无,唯体温如常,面色无改。越十余日,忽有微弱呻吟声。弟子怕老和尚时间不多,乃请口述生平事略,此为中华禅宗之第一等要事。此时老和尚伤势并发,目不能视,耳鸣重听。所言断断续续,因此这本口述历史,我们很有理由怀疑其中某些时间人物记忆的不准确性。
  太沧和尚与金山妙善曾在镇江金山寺有过交际,金山妙善一度挂单金山寺有十年之久,但不知为何太沧和尚需要用虚云老和尚的话来讲妙善。推测原因只有一点,十年间他并不曾从金山妙善口中得知有关他的过往经历。从乐观禅师所著的书中可知,金山妙善对别人打探自己过往经历相当反感。中国人喜欢讲究出身,哪怕断绝红尘的和尚也不例外。
  暂且将活佛的神奇放下,但看一条,一九〇二年,金山妙善在宝华寺受具足戒后,便进入金山寺藏经楼修行,一直到一九二九年离开镇江,他始终呆在金山寺的藏经阁中二十七年。这条信息或许是唯一准确的,因为他来自于民国金山寺最后一任方丈太沧老和尚。太沧和尚一九一七年在金山寺受具足戒后,在金山寺坐了一年的禅堂,那时候金山妙善已经来了多年。那么即便金山妙善是在此时挂单金山寺,那么他也在藏经阁中住了十年。一二十载独坐经堂参禅,这样的和尚无需神奇已经堪称杰出。
  四
  普陀妙善出关担任法雨寺代理主持时,时代已经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已经全然改变。普陀所有的庙产已经充公,和尚不可以接受供奉,他们必须自己耕作,自生自灭。如此八年,省吃俭用重修殿堂僧寮,法雨寺稍有改观。一九六〇年形势突变,普陀山僧众一百零七人被赶出寺庙,集体还俗,下放至浙江余姚芦山农场。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妙善在一生中最有精力的时候,遭遇了又一次的会昌灭佛。也许这又是佛祖对一个真正修行者的考验,假如他是一位虔诚的佛家子弟,红尘中的变化于他来说都是无关的。
  二十年弹指一挥,普陀妙善在浙东的深山中,小心翼翼,夹紧尾巴,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那些年的浙江山村夜晚,没有尘嚣,没有红尘,还没有电灯,更是没有经书。对老和尚来讲似乎也不需要,早已经烂熟与心的文字,现在他需要的还是觉悟。僧人的潜心礼佛,教化弟子,度化众生等所为,此刻他能够做的只有一样,青灯一盏,入定沉思。
  南顿北渐,不过是因人之慧根上下产生的修行之路,只是慧能所讲的“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除六祖外不晓得还有谁!无此上上之根,和尚还得老老实实坐定身子,一步一步渐修,只是这样的清修机缘不是每个小和尚都有的。
  重入法雨寺的妙善已经七十岁了,面对满目苍凉的海天佛国,老和尚没有感叹,他卸下那件刚披上肩头的九品上衣,与一众比丘走入重修殿宇的劳作之中。
  法雨寺正山门上再次挂上“天花法雨”的蓝底金字。妙善和尚没有去寻找当年康熙帝的御笔,而是寻觅到了弘一大师拜别老和尚印光时留下的手迹。此四字恰合弘一对印光的评价:“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天花乱坠”一词今天不当褒义之讲,但这词的出现确实是非常的“褒义”。《续高僧传》有这样几句:“法云法师……尝于一寺散讲此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于堂内,升空不坠。讲迄方去。”
  这样的说辞大概是中土最早关于和尚讲经出现祥瑞的文字了,虽然那是被中国经验神话的产物,但是中土佛教的意思已经不单是说经文灵验,而更在意那个诠释经文的和尚修为的高深宏大。对了那本当初法云和尚讲的经文叫做《法华经》。
  当然观音菩萨的道场,只有大德高僧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观音菩萨二度显身示灵祥之兆也终于出现了。其一在选址南海铜观音像时,妙善走过潮音洞,往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望去,空中忽现一尊清净庄严观音大士;其二南海观音像开光之际,漫天阴云顿开一线,阳光直落铜像之身,光芒万丈。
  对妙善和尚来讲,这也许是否极泰来或者功德无量的显现,而对菩萨来讲呢,也许终是要在此护佑众生的。南海观音铜像的所在,据说正是当年日本僧人慧锷渡海留不肯去观音像的地方,千辛万苦求来的佛像,东洋和尚就此留在普陀渔民之家,那时间或许连一柱清香也没有。
123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沁芳闸

上一篇: 《 老年公寓

下一篇: 《 黄鹤楼游感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这一番研究可是做足了功课,给读者理清了海天佛国菩萨道场的存亡兴灭,大德高僧在劫难面前的淡定从容,果然是佛法无边!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