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同题】菩提之路

作者:西苏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9-09-08   阅读:

  
  五
  印光老和尚最终没有把衣钵留在法雨寺,而是留在了苏州城外的灵岩山寺,接受他衣钵的人是一个叫明学的小和尚。
  明学第一次踏上灵岩山不为拜佛而为求医。那年他患绝症肺痨,四处求医无门,走投无路时,拜倒在印光老和尚的陵塔前。这一年老和尚往生已经七年了。不过老和尚住生前,曾经念大悲咒加持了一大缸米,留给后人作为结缘之用,明学得到了这份缘分,更为重要的是缠绕身上的恶疾居然真的好了。
  依照印光老和尚制定的“净土五条规约”,灵岩山寺是不允许剃度也不能够收徒的,所以方丈妙真禅师让他去普陀山找真达老和尚,如此明学算是真达老和尚的弟子。之后明学在宝华山隆昌寺受戒,转福州舍利院慈舟法师座下修习戒律。慈舟法师是民国间的律宗巨擘,他与灵岩山寺净土道场也有极大的渊源,民国十七年上山静养念佛,次年应印光真达两位老和尚之请,接任寺庙法席,创念佛堂,建净土道场雏形。
  明学再上灵岩山,已经从北京佛学院毕业,时间也到了一九五九年。数年之后明学被赶出寺院,脱下僧袍,下放天平果园监督劳动。再十年,赵朴初访苏州灵岩寺,亲临果园请他出山。老和尚只说了一句,让我穿上僧衣,我就再也不脱下了!
  灵岩山相传为吴王馆娃宫旧地,山不高寺也不大,僧众兴旺时也不过百余人。《吴趋访古录》有记:“晋司空陆玩舍宅建,后毁于火,梁天监间,有异僧入憩,画像于壁而去。胡僧曰,此西土智積菩萨像也。”灵岩智積与唐宰相陆象先之弟的故事,是中土可见智積显圣的唯一记载,范成大《吴郡志》中讲:“唐宰相陆象先,吴人也。有弟失其名,得危疾,国医不能疗。一日,有僧扣问疾。象先引至卧内,僧索杯水噀之,一噀而病良已。”
  这个典故与明学身上发生的似乎有点类似。不过灵岩寺成为净土宗庙还是要等印光上山,定为净土道场之后。净土莲宗没有师徒的传承或相应的宗派组织,严格意义上只是佛学的一个学派。自净土二祖善导后,不断融合其他宗派以及儒道二教,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佛学的集大成者。印光大和尚一生援儒入释,提倡佛法不理世间,又以孔孟人伦道德及念佛教人,并主张禅戒净兼修,最终归于净土。宗派也许会因为人或事湮灭,而学派不会。
  明学和尚依照印光大师定下的五条规约来管理寺庙,几十年未变。灵岩山寺的规模似乎也几十年没变,入寺还要从山脚沿青砖御道拾级慢慢而上,先过继庐亭,再上迎笑亭,经落红亭至山腰,印公塔院在亭东,亭西为西施洞,左折白步阶而上,路北一侧有智積和尚衣钵塔,路南为山崖,极目可眺太湖,再上数百步,遥见黄墙掩映在翠碧之中。
  进寺拜佛的门票涨了三十三倍后,终于凑足了一元面值。五条规约立碑于山门,由民国吴县县长邹竞签发的布告。规矩很简单,聊聊不过一百多个字:一,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五,不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五条有一违者立即出院。
  看似简单的东西,做起来或是最难的。垂老后的明学长老曾经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恣议委员会的主席,算是佛学的领袖人物,但他依旧没有离开当年妙真和尚住的那间狭小旧库房,老和尚怕是哪一天他出了那间方丈室,世间再无”专一念佛,不忘根本”八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老和尚坚守着净土僧人的最后一份本分。
  印光大和尚圆寂七十六年的那天,明学禅师往生西天。净土灵岩山寺最后一位和尚走完了他九十四年的俗世旅程。或许他还带走那五条净土的规约……
  下一位结缘的人呢?
  南无阿弥陀佛。
  西苏于吴中沁庐
  二〇一九年九月五日初稿
  
123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沁芳闸

上一篇: 《 老年公寓

下一篇: 《 黄鹤楼游感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这一番研究可是做足了功课,给读者理清了海天佛国菩萨道场的存亡兴灭,大德高僧在劫难面前的淡定从容,果然是佛法无边!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