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广告营销要从“粗直俗”走向“绝妙美”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作者:彝人小哥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2-21   阅读:

  
  
  是你做得不绝妙,别把群众当文盲!
  
  澄清两点:一是好的定位语言,美而不深奥。深奥其实不美,至少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美的语言文字都简白,简白才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没有一句是深奥难懂的!都是老百姓一听就懂的。但是意境高远,回味无穷。这些语句在古代相当于“你吃饭了吗”的大白话,不过藏着意蕴和美。不是有文化、有美感就等于深奥难懂,这其实是不懂文化和文化粗浅的人的想法。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白乐天每作,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近于鄙俚”。白居易每作都要让路边的老太太听懂才罢,听不懂则改。所以,唐诗已经是民间大白话了。唐诗绝对是简单、直白、美。
  
  文化文化,文字融化。把难懂的融化成易懂的,让人明白。文以载道,文字文化是用来传道、传真理的。只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化育万众,才能传道。简白美是并列关系,也是因果关系。
  
  所以,不是“庄稼一枝花”才是通俗易懂,才是简单直白。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也是通俗直白。然后还一看就美,一想就远。通俗不是庸俗,不是非要大汉抠脚丫,东北二人转。玉树临风、邓丽君的歌也是通俗(邓歌简白美,唱与词已到出神入化之境)。邓丽君多少粉丝?关于她,有一句绝妙含蓄的广告词:十亿个掌声!二人转多少粉丝?东北小剧场啊。(本人很喜欢东北小品,别的是咯吱人让你笑,他们是人站在那里你就想笑。也到了一个化境。)记住,道不远人。道、法、真理都是通俗的。高僧大德家常话,禅门话头一截棒。
  
  平易之俗是大美,平凡之俗是真俗。平易之俗是俗中有雅,雅俗共赏。平凡之俗是为俗而俗,俗不可耐。
  
  粗直俗是一听就懂,绝妙美和简白美是一听就懂,一看就美,一想就远。纵深大多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
  
  熊大寻二十年前就做广告策划了,广告的那点道行太熟了。我们既不主张广告语言要高雅,也不主张广告语言要通俗。我们只主张广告语言要绝妙,要有强大的势力和说服力。香格里拉、风花雪月、伊甸园这些词都具有强大的势力和说服力。不是高雅就说服不了人,不是通俗就让人心服口服,只有绝妙才是标准!绝妙是最高境界、是天意,绝妙有九天而下之势。
  
  绝妙不等于深奥。绝妙等于简单直白,不简单直白怎么一秒听懂、绝妙即服?怎么表现大漠的孤寂清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直烟”和“圆影”啊!孤烟无风,长河无浪,多孤独啊?绝对是方圆百里不见人啊。这个多绝妙。所以流传千古,写大漠孤寂,无法超越。这句诗不需要任何翻译,简单直白到跟看见相片一样。通俗绝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寂?绝妙联系:一是大漠苍茫,长河无声。二是孤烟凄清,落日感伤。三是直烟无风,圆影无浪。三个联系,三个巧合。
  
  红塔集团“山高人为峰”,人人一听就懂,但是不俗,平易不平凡。每个字平易,组合起来不凡。风花雪月,清泉石上流,古镇大院山水画,一听就懂,平易中有深意,平淡之中见神奇!邓丽君的歌开了通俗歌曲的先河,但是你好好看看她的歌词,都是平易不平凡的绝妙好词。尤其是与旋律相配,简直无法超越。讲人话,诉家常,人间烟火,绝美动人。
  
  讲人话不是粗直俗,人不都是大老粗,你产品的调性也不都是大老粗。解放前中国的文盲率是80%,大多数人是文盲,这个时候你搞宣传,那是得俗一点。以前的人话是俗。现在中国的文盲率只有5%。有文化的人增长了十五倍!现在搞宣传你的人话得像人,不能像文盲。很多信奉粗直俗的广告和创意,真的是把目标消费者当文盲来沟通。把粗直俗、听得懂这种初浅的方法当成最高的真理,完全不知道产品和创意的多重联系和巧合的征服力,完全不懂绝妙即服的能量。
  
  广告跟追女孩一样,谈吐很重要。谈吐太雅、太深奥,别人嫌你装;谈吐通俗直白,别人嫌你俗;谈吐简白美,才能让人一见倾心。广告人不要老是强调“说”——听得懂,你得把重心放到“服”——心服口服。记住:听得懂不会成交,信服才会!你试试老用听得懂的态度谈恋爱、交朋友试试,把人当文盲、没文化,只会让人反感。你用心服口服的态度,你才明白绝妙是你无往不利的法宝,恋人、朋友都是你的。别的不说,幽默就是一种绝妙。
  
  “听得懂”跟“服”没有一点关系。“绝妙”也让人听得懂,但是让人信服是靠多重联系和巧合。
  
  比喻在说服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比喻不说服。比喻为什么有那么强大的说服力?因为它在两个事物中间找到了联系和中介,每个联系都是一种巧合,通过这个联系和中介承上启下,你就能秒懂并信服。
  写文章、演讲、传播、创意、策划都要绝妙,无绝妙不说服,无绝妙不传播。
  毛泽东对绝妙的运用炉火纯青,其“九大绝妙比喻”众所周知,成功进行了数亿群众的传播说服:
  一是用“小石头”比喻革命力量,把蒋介石比喻为“大缸”。据胡耀邦同志回忆:“我12岁在家乡文家市里仁学校上学时,那天早晨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我第一次看到毛主席给起义部队讲话:‘我们现在力量还小,还是一块小石头,可是总有一天能够打烂蒋介石反动派的那口大缸!’他这话给我留下了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象,使我从小树立起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强信念。”小而硬战胜大而脆,农家小孩一秒听懂,起身跟党走。
  
  二是用“星星之火”和“汪洋大海”比喻人民战争。1930年在回答“红旗可以打多久?”的问题时,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1938年《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一水一火,用到绝妙。汪洋大海与人民战争的绝妙联系:一是地球最大的力量,灭顶之力。二是有容乃大,代表团结一切力量的统战和政治动员。三是深厚持久,涓涓汇入,磅礴滔天,持久战的形象代言。绝妙无比!
  老子用水之柔,毛泽东用水之强。应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是用“两座大山”比喻旧势力。1945年《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的工作,我们也会感动造物主的。这个造物主不是别人,就是中国的人民大众。”
  大山是大家天天见到的东西,占着地、遮着眼、挡着路、绕不开,大山与压迫有着多个联系和多个巧合,再合适不过。
  
  孔子问道老子,回来后三日无言。子贡很奇怪,问孔子为何如此。孔子答道:“我遇见有人的思维像飞鸟一样活跃时,我可以用像箭一样的论点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维像鱼一样遨游在像深渊的理论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获他。然而老子的思想似龙一般,遨游于太虚,无形无影,我无法捕捉,甚至找不到言语去反驳他。我很久心神不定,难以测知老子是人还是神。老聃,真是我的老师呀!”(老子如何运用“绝妙即服”来说道?详看《方法之王》)
  
  其他高手讲道,孔子听得懂、看得清,你像鸟讲得再高、像鱼讲得再深,我都可以秒杀你。但是,老子讲道,讲得云里雾里,神龙见首不见尾,孔子也没全听懂,但是绝妙感受到了,服啊——老子是神!可见讲通俗、听得懂跟说服没有关系,绝妙才能让人服。(熊大寻也提倡“通俗易懂、听得懂”,但这不是一种技术,没有技术含量,只不过是常识。看看河南农村的防疫标语和口号,全是通俗押韵的广告,这在咱农村就是一个熟活!恁就别提了!)
1234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花落无声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如何从“简直俗”到“绝妙美”?作者从最近很火的日本捐赠语说起,列举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例子,把二者之间的差别条陈缕析,并引入到广告营销策划领域,剖析得透彻,让读者读得明白,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吟湄

    欢迎新朋友,祝春安!

    2020-02-22

    回复

  • 一尘

    绝妙美,好追求!

    2020-02-22

    回复

  • 花落无声

    很专业的文章。好的创意的确不易,绝妙美更是难以达到的境界。但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020-0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