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地的回声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5-08   阅读:

  
  1924年,国民革命大潮澎湃,在第三共产国际的援助下,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孙中山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并以此为基干,组建国民革命军。中山先生寄望于革命军,象当年曾国藩的湘军一样,收拾旧河山,挽救中国的危亡。
  中山先生曾写过一幅对联送给“介石吾弟”: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大意就是勉励蒋介石,效法曾国藩等先贤,做一个有高尚完美人格的人,尽忠报国。
  1926年11月黄埔军校开学,大量优秀的共产党员进入军校学习,人数达到了空前的4400人。蒋介石背叛革命“清党”后,军校学员只留下了800余人。数千共产党人离开了黄埔,他们怀带着革命的初心,凝聚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精英力量,驰骋奋斗在祖国的山河,用他们的热血铸就了新的人民共和国。
  国共决裂后,毛泽东和蒋介石已经是分属两个对立阵营的领袖,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的治军精神和救国思想的火种已经在他们的心上熊熊地点燃。
  由时务学堂走出来的杨昌济先生,被称为新文化运动中,国民近现代教育的先驱。
  杨昌济,因世居板仓,被人称为“板仓先生”。杨昌济早年曾师从过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绝意仕途,转而向西方寻找真理。1913年春,先生留学归国后,接受了湖南高等师范和第一师范等学校的聘请,担任伦理学和教育学课程的导师。他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大批有志有为青年,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输送了尖端人才和中坚力量。
  杨昌济先生对曾国藩是推崇倍至的,他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了毛泽东。毛泽东现今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本读书笔记《讲堂录》,记载了大量的有关曾国藩的语录,特别是杨昌济先生给毛泽东授课时的提问、考试的题目,内中有大量的内容涉及曾国藩。
  曾国藩曾编有一部《经史百家杂钞》,毛泽东对它评价很高,其中谈到恒心和毅力的论述,使他深受启发。曾国藩曾说,“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1916年,毛泽东写了一首咏志的律,其中一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指出要惜时如金,振奋有为,表达了强烈的进取心和远大的志向。
  曾国藩带兵十分重视体能的锻炼,讲究日课,推广兵操,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即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一生践行游泳、跑步、洗冷水浴,坚持不懈。
  曾国藩重视“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泽东一生都很注意这点,他在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的来源,就是曾国藩的《行军爱民歌》。1911年时,蔡锷编著了《曾胡治兵语录》,毛泽东认真研读过这本著作,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中吸取了爱民、爱兵、重视精神教育的精华。今天,当我们去韶山瞻仰领袖故居,在毛氏宗祠的案台上,仍然可以看到,上面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毛氏族谱,另一本则是《曾文正公家书》。
  蒋介石一生都在效法曾国藩,他的床头经常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学治军,其练兵之法,以《司马兵法》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基础,治军则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指出忠勇和血性的重要性。蒋介石把这些都当成了他治军的准则,他要求将领们必须“认清历史,效法曾胡”。曾国藩赠予部下腰刀,蒋介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之时,也授予学员和部下“中正剑”来获得他们对自己的忠诚。
  1934年,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希望借助儒家的“四维八德”进行社会道德和价值的重塑。国民党政要对于圣贤的推崇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响应,大量的曾国藩书籍著作出版,评价曾国藩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挽救民族存亡的关键人物,形成了一股学习曾国藩的热潮。
  19世纪末年至20世纪初的那个时期,在军政界、文化界精英的共同推动下,民族的气节在磨难中锤炼成形,奔流在民族英雄们的血液里,象钙质一样补充到他们的骨髓里,形成了坚强和硬气。在革命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涌现了相当壮观的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英雄们以他们的生命印证了中国“没有投降将军,只有断头将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以身许国的壮歌。
  1934年8月1日,瑞金出版的简报《红色中华》全文刊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史称“八一宣言”。这一篇战斗檄文,标志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中国先进分子和先锋力量吹响了迎击日寇的冲锋号。
  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1935年初,被国民党军合围于怀玉山地区,绝大部分将士殉难,方志敏、刘畴西不幸被俘。方志敏在狱中,在牺牲的前后,心中仍然念念不忘对新中国的憧憬。他这样写道:
  “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
  “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这是一位革命者临刑前的绝唱,是他的心室和热血呯然搏动的拳拳之声;那充满希翼的声音,洪钟大吕一般铿锵地回荡在中华大地,鼓舞着无数勇敢的革命同志,向着他描绘的美好蓝图和指引的方向劈荆斩棘,奋勇前进。
   6
  百里先生说:“当国家危难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战士。”
  1943年5月,为了逼迫蒋介石最后投降,日寇重兵逼近长江上拱卫四川的最后门户石牌要塞,黄埔四期学员胡琏奉命率军抵抗。战前,陈诚将军打电话问他:“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翻开历史,可以看到至今仍然留存的,胡琏将军写给家中老父和妻子的遗书,白纸黑字,字字如铁。
  《致父书》
  父亲大人:
  儿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操拔顽儿灵魂也。
  敬叩金安。
  《致妻书》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
  “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勿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悲莫悲兮生别离,关山万里,故人长绝,那是怎样的撕裂之痛?可是,国家,民族,大义昭然,将军不会后退半步。
  下文为胡琏将军在展开石牌战役前一日,带领全体将士的祭天誓词,亦为集体遗嘱。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一师祭天誓词》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花落无声

上一篇: 《 劫后余生温绮梦

下一篇: 《 故乡的风景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走进苍茫的大山,寻访一位沉睡于此的大人物。这位大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侵染出来的忠贞之魂,他又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中国近百年。文章纵横捭阖,尽数百年来英雄人物,是他们挽救了濒临危亡的中华民族,使他们用自己的牺牲缔造了我们今天的国家强大,民族兴盛。文章读来让人心血彭拜!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3

  • 英沙

    中国,其实早已超脱了一个国家的概念,从深层次上说,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文明体系。

    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我们之所以自认为是中国人,不是因为民族身份的认同,而是因为近5000年文明成果的认同。

    因此,生活在2020年的我们,只要稍加用心便可分辨出甲骨文上的部分文字、青铜器上的铭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近200年的中国或许只是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意外,这并不是常情。如果今后中国要回到属于她的位置并不意外。

    他对此解释称:

    “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建立,总有一个开端,但中国似乎没有这个概念。在他们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随时都是一个起点,每当他们建立起大一统盛世的时候,总是不认为这是创造而是复兴、是回到巅峰,似乎那个巅峰的中国,早在黄帝之前就存在一样。”

    任岁月流转,世事变迁,

    我们的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

    虽经风霜,荣光不改,

    而我们,正见证着它的又一次伟大复兴!

    2020-05-29

    回复

  • 英沙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35军104师312团占领南京总统府。在“子超楼”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中,解放军发现了一对曾国藩的鸡血石章,一对翡翠石章,两串清代的朝珠,一套线装雕刻版《曾文正公全集》。可见,蒋介石对曾文正公的著作一直是曲不离手的。

    2020-05-15

    回复

  • 英沙

    郑重感谢编辑和各位评委老师的优评,你们的鼓励就是我不断进步和前行的动力!顺祝编安!

    2020-05-09

    回复

  • 英沙

    作者简介:英沙,男,湖南长沙人,政府工作人员。曾用名:彭英沙。自称半闲堂主,笠翁墨童(李立先生门下)。好文,喜游历。

    2020-05-09

    回复

    • 花落无声

      @英沙  欢迎英沙先生入住墨舞红尘,感谢您带来的大气磅礴的文字!祝您创作愉快,在墨舞红尘的舞台上开心!

      2020-05-09

      回复

  • 吟湄

    欢迎新朋友,祝夏安。拜读!

    2020-05-08

    回复

  • 落叶枫

    大气磅礴好文章!欣赏学习了!真的是受益匪浅!人文历史信手拈来,笔力遒劲,语言凝练!

    2020-05-08

    回复

  • 瘗花秀士

    一次祭祖行程,巧遇曾文正埋骨之地,于是经历了一场先贤精神的漫长洗礼,一个个身上烙着曾公印记的名字闪亮登场,讲述着近代以来历次重大战争与变革,勾勒出一个国家的苦难、挣扎与崛起。文章资料充分,结构宏大,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作者的个性化可再突出一些。

    2020-05-08

    回复

  • 落叶半床

    扑面而来的好景致,更是好山好水好男儿。读来热血沸腾,深感正气思想影响后人之深,更加没想到茉莉花还有那么一段。

    2020-0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