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故乡的风景

故乡的风景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5-09   阅读:

  
  你来自哪里?
  法国。
  你来长沙多久了?
  一年多。
  一年多就说中文说得这么溜?我太佩服他了。我想如果我到法国去,要学会说那鸟语,怕莫会要学十年罢。
  他解释说,父亲是个外交官,懂中文,很多年前就带他来过这个城市。从小时候起,对中文便是耳濡目染,如此而已。
  我恍然,又问他,你觉得长沙怎么样?
  那个葛明瞪大了眼睛,十分夸张地说:啊,变化太大了,简直太美了,美得我都无法形容了。你们湖南人了不起,长沙人了不起,开福区的人民更了不起,我顶两个大拇指,点赞!
  你毕业以后会有什么打算?回法国吗?
  不不。葛明拍着胸脯说:我要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扎根,我要在长沙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找一个长沙妹子结婚,建设我自己的家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他那一脸浪漫又认真的样子将我逗笑了。
  我们的声音太大,吵到了附近阅读的人,管理员走过来严肃地向我们示意。我们相视而笑,坐在十米宽的舷窗处观望起窗外的风景来。坐拥湘江望岳麓,象看一场宽银幕电影,高楼林立、车流脉脉、树木参差。湘江水象时间一样流淌着,它没有黄河的惊涛裂岸,也没有长江的浑厚辽远,但它澄静明澈,波澜不惊。平时,我们从远处,是看不清江水的流速和和方向的,但每当江中有大船经过,激荡的江水便会白浪纷涌,后浪推前浪,显出滚滚前行的态势。静是暂时的,动是永恒的。时间不会停滞,只会在变化中向前。
  那一刻,我真想带上一个朋友,哪怕他是一个外国朋友,我们乘一叶扁舟入水,倾一壶老酒,拼一场醉,枕一江的细浪轻风……
  在长沙市规划馆里,我看到了长沙的历史和规划。唐朝的时候,长沙城里仅仅有百余户人家。1913年,黄兴以战略家的胸怀,草绘着未来长沙规划的蓝图:东西相联,北据东拓,一江两岸。而现在,长沙已经拥有了400余万人口,到2020年,长沙的中心城区将扩展到629平方公里,人口也将增加到629万人。长沙的将来,还要更加篷勃地发展下去。
  在规划馆里,我还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是1938年的刀光血影,1938年的枪声炮响。
  日本鬼子一路烧杀,从东北杀到江南,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却不料在这里,碰到了宁折不弯的长沙人,在长沙这座古城的城墙下栽了个大大的跟头。
  在那里,我更震惊于先辈执着的韧性和抵抗了。长沙保卫战,从1938年末一直打到了1944年3月,七个年头。据老人们说,中国军队以八千子弟兵的代价,消灭了日本鬼子十好几万,大大地出了一口恶气!那是多么扬眉吐气的一场战役,它雪洗了中国军队节节败落的耻辱,打破了鬼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更重要的是,就是这一场大仗,拖住了鬼子的主力,把它彻底拖死了!1945年的8月,鬼子投降了,离长沙保卫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我揣测着,长沙保卫战前的文夕大火,让多少长沙人断绝了故乡的念想。破家失国,与旧日一刀两断,那是多么的决绝啊。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哪来辉煌如许的胜利呢。
  我们义无反顾,我们同仇敌忾,我们砥砺前行。
  我十分感慨地想道,长沙人从来不怕凶恶的敌人,也不惧怕艰苦的困难。消灭贫困,美化和亮化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同样需要我们痛下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啊。
  感谢那些城市的设计者和决策者,感谢那些动员群众搬迁的工作者,感谢那些日夜奋战在小区工地的建设者,感谢那些城市整洁和干净的捍卫者,是他们带给我们繁荣和幸福。
  余秋雨先生说,我们不是高大的伟人,但我们有资格骄傲。中国在巨变,长沙在巨变,本应该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就象过去,我们的领袖是一口标准的湘潭话,现在,我们的领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无论他说的哪里话,都是中国好声音,我们都会高兴地适应,习惯,接受,甚至拥抱他。
  余先生还说,每个人都会对人生中最重要的地方,最重要的人物告别,却无法预想告别的方式。但那逝去了的故乡,仍会带着江河的水声,带着那轮圆月,带着池塘的鱼腥味儿,在我不着心不着意的时候,惶惶地进到我的梦里来。
  哦——,当老屋离我越来越远的时候,故乡却离我越来越近了。
  ——英沙写于2018年9月28日

  附注:
  1、 南瓜叶钓草鱼是我外婆的发明,她没有钓竿,就用一根鱼线。门前的池塘是生产队的塘。
  2、 父亲跳到淤泥潭里摸鱼是真实的。鱼是一段一段用盐淹着吃。我母亲现在还记得这件事。
  3、 杜家山,即今天的烈士公园。福寿桥,即今天的幸福桥。
  4、 本文的写作,参考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故乡》,以及有仿效王鼎钧、余秋雨先生的风格。
  
123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从一幅美妙的画面缓缓驶入故乡的风景,聪慧慈祥的外婆,爱讲鬼故事冬日摸鱼的父亲,是故乡的远风景,那些消逝了的却永远清晰在心中的新河的夏天和冬天,弯弯的路,长长的河,河边的故事,河上的桥,童年虽然不乏艰苦,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温馨回味无穷的。从某一年开始,桥发生了变化,身边的许多事情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的事物和持续不断的发展,让故乡旧貌换新颜,发展变化的故乡的风景和从前不同了,这里有着诸多值得回味的,除了桥和路,桥上的风景,有开福寺及其庙会,夜市,物质而外,文化和艺术当然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比如那个说着流利中国话的小伙子,哈哈,真叫人想到酒逢知己。还以为就这样要结束了,看到后面更叫人震惊了……想必你也有同感。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英沙

    长沙,我们童年梦幻生长的地方,我们中年事业打拼的地方,我们老年夕阳辉煌的地方,它是故乡的一轮明月,是前程的一杆航标,是此生我们梦魂托付的土地。

    2020-07-07

    回复

  • 英沙

    写在后面的话:
        《故乡的风景》一文,本来是投在本区与市委宣传部门联合组织的一届“福文化”征文里。而《穿越大地的回声》,则是投到了“汩罗江”第一届征文当中,本来的题目是《桐溪寺的夕阳》,后来觉得这个名字太过低沉而改成了现在的这样子,《穿越大地的回声》,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印证。自己看着还比较满意,不知道别人的看法如何。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时代需要正能量。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两面非常鲜艳而引人注目的大旗,而习总书记倡导的“四个自信”,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我自始至终都认为这种导向是对的,五千年的古文明,屹立东方,足以让我们骄傲。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自信的人,我们的人生脚步才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第二个观点是,文字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挥舞它的时候,有时候会刺伤到别人,更可能刺伤到自己。我爱写散文,也写那些刺骨的杂文。我固执的看法是,虽然杂文象辣椒或者烈酒,非常刺激人,但它们同样是正能量。人不喜,不发也罢。
       说实话,很多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能力欠缺。很多想说的话不能畅快地说出来。而更多的时候,不是当一名写手,而是在做一个好“编辑”。很多历史沉淀的东西,感人的材料,它们本来就在那里,它们象璀璨的明珠一样闪闪发光,我只是提拉着一根绳子,用它串起了它们。
       几年当中,一直在学习曾国藩,了解曾国藩,也许这是一场缘分,也许这是一种情怀。在读过曾国藩、看过曾国藩之后,曾写过几首诗,其中一首《大道猛蟒行》是歌行体的,发在天涯上,字句上仍然有需要斟酌之处,正在改。
       也有写过这样的《七律》:

    《清明拜谒曾太傅墓塚感怀》

    帝师冢宿青山近,城阙昏鸦夕照浓。
    仙行还道功非过,血齿锥成吐或吞。
    倚天照海寻常事,流水高山异样魂。
    千年瞬逝白驹过,回首功名一梦中。

      很有一些一樽还酹江月的味道,对吧?
      几年当中,也有写过两副对联,以纪念曾太傅。
    其一:
       赤心蹈汤火,保家卫国忠昭日月;慷慨拯危亡,舍生忘死义秉千秋。
    其二:
       成败何所凭乎,谱大江韬略,还五岳雄风,莫使英豪争宝鼎;
       天地实可鉴之,铸万世丰功,造千秋伟业,恭维黎庶作福田。
       写的时候觉得很潇洒,其实唐突古人。无论写得如何,在这里都是抛砖引玉,希望在编辑的美言善意和所有文坛高手的虎视眈眈中,能够领悟自己笔耕之缺失和瑕疵,促进水平的提高。
       谢谢!

       

    2020-05-12

    回复

  • 花落无声

    文笔细腻传神,开始的回忆像涓涓细流,令人回味。越往后写越有一股气脉在涌动,那就是作者心中真实涌动着的感情,对故乡的感情,对故土的热爱。

    2020-05-09

    回复

  • 英沙

    @落叶半床,文友,十分欢迎来长沙一聚。有朋自远方来,可效古人坐而论道,心向往之。

    2020-05-09

    回复

  • 落叶半床

    忽然想去长沙看看了。

    2020-05-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