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我就是喜欢那些不完美的特工

作者:梨涡小篆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1-05-09   阅读: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是不忍目睹的。
  白桦、黑松,白骨杂隐其间;白山、黑水,狼眼招摇其里。战争,破碎了山河,焚毁了家园;暴行,涂炭了生灵,激发了民愤。中国不能再忍,无奈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由对日军严令忍让。至此,东三省全部沦陷,3000万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国官方财产损失直达170个亿。日寇更对东北进行了肆意妄为的施虐。在哈尔滨五常县背荫河境内建立了“第731防疫饮水净化部队”,也就是民间流传的“731部队”,专门研制细菌武器。据统计,“731”曾经在3000名以上的中国人、朝鲜人和联军战俘身上做活体实验,所用手段极度残忍,被实验者生不如死。
  张艺谋的新片《悬崖之上》就是取材上述历史,以“谍战”的形式,揭开了那段让太多人已然淡忘的往事。
  我一直觉得,当下的国人特别容易“好了疮疤忘了疼”。无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多么重视历史记录,在修编前朝的断代史方面下了大工夫。老百姓们爱关注的往往不是前人留下来的血泪经验之谈,而是宫廷斗争或者名人轶事里与“花边”有关的传闻。尤其现代的影视剧将戏说历史作为主流,以“通俗”之名行庸俗之实,剧情花里胡哨,不是“玛丽苏”就是穿越梗,或者神经病云集,再不然颠倒黑白,委实让有点脑子的人看不下去。实际上,“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与恩格斯如是说。历史教育担负着铸造民族精神、培养国民意识的使命。真正对历史怀有敬畏心,以端正态度与工匠精神来拍摄正史影视剧的导演,才能帮助国人们“以史为鉴”,走向更远的未来。
  在这点上,七十岁的张艺谋终于想明白了。他不再被资本捆绑,也不再靠流量明星“套现”,他老老实实找了一个好剧本,认认真真请了一批好演员,踏踏实实拍了一部好电影。我敢说他是兢兢业业地磨出来了一部好电影。因为这部电影里的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故事整体说得圆,人物形象站得住,逻辑关系摆得清,镜头语言缜密运用,红色信仰贯穿始终——实属不易,在当下娱乐圈的大环境里,“国师”廉颇未老,会挽雕弓如满月,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剧情不再详细透,简单概括即是:日军占领东三省后,为了方便统治,扶持前清废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政权,又专门设立了协同日军控制东北社会的伪满警察机关。伪满警察机关隶属于伪满民政部,包含总务科、特务科、外事科、保安科及督察官室和侦缉室。其中,特务科主要是负责间谍与反间谍的活动。《悬》影开场不久,伪满警察将特务科逮捕的抗日战士押赴刑场,逐个枪杀。有地下党员贪生怕死,供出了地下党的情报。伪满特务科就穷尽心力,欲图将潜伏在哈尔滨的中共特工一网打尽。
  此时的中共特工处境堪忧。他们数量寥寥,只有四人。有两人经验丰富,还有两人是生瓜蛋子,初涉江湖。他们在苏联经过特训,被空投到林海雪原,准备乘坐火车前往哈尔滨,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任务。由于叛徒的泄密,他们刚刚分组行动,就遇到了威胁。先是特务谎称为“自己人”,在山林里险些将张宪臣与小兰所在的“一组”抓捕。后是火车上,楚良放不下内心对恋人的感情,几个转身回眸让特务们意识到了小兰身份的特殊。虽在张宪臣与王郁夫妻的随机应变下化险为夷,“乌特拉”行动的执行计划到底受到了干扰。
  “乌特拉行动”是什么?
  乃是这四位特工要不惜一切低价,将从“731部队”里逃出来的王子阳护送去苏联。王子阳只有成功到达安全地带,才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力量揭发日军的罪行。为此,中共党组织安排了这四位特工执行使命。他们能力出众,意志坚定,均擅长俄语、化妆术、游击战、枪战、格斗术,精通凯撒密码,又能完全掌握轻武器和自动武器的使用技术。他们置身于困境波澜不惊,又能徒手杀人而不留痕迹。看似超能得有些夸张,实际毫不夸张。
  在那个年代,从事情报工作中的地下党员,没少经过苏联专家的特训,所擅技能还包括跟踪、窃听、解铐、开锁、摄影、暗杀、爆破、心理学、传递情报等强项。大将陈赓就作过特工,他一度用名“王庸”,灵活如蛇地深入龙潭虎穴,结交三教九流,通过人脉关系来获取情报;周总理曾经化名“伍豪”,亲自创建情报保卫组织“中央特科”。当然,国民党内部,也有特务科。
  说到国民党的特务,寻常影视剧里总喜欢把他们拍成智商为零的傻子。实际上,国民党的特务系统覆盖面是相当广的。单伪满洲国成立的专职特务机构“保安局”就下设18个地方保安局、190个特谍班,伪满警察在成立之初,人数就大约7万,到了1938年,总人数已破10万。重要城市哈尔滨几乎成了“间谍之城”。伪满警察具有随意逮捕、毒打、审讯与秘密处决“嫌疑犯”的权力。这就是我们在《悬崖之上》一片里看到的,伪满警察为何在车站想抓人就抓人,在大街上说开枪就开枪。张王楚兰四人在层层罗罗如蜘蛛网的监控环境里,能够破除万难,完成任务实属不易。
  有些网友说,《悬》片不合逻辑:经过专业训练的特工,竟然出场不到五分钟就暴露了战友;玩“狼人杀”玩到天花板的张宪臣,竟然在生死关头“柔情发作”去找孩子;经受了一系列严刑拷打都没屈服的铁血汉子竟然会在敌人的迷药作用下供出信息;楚良服毒是为了牺牲自已保护周乙,周乙却目睹楚良的惨死冷静的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械人……我不清楚这些网友的脑子是否都长到了脚指头上。张艺谋拍摄本片的一大亮点就是运用了群像镜头。在电影里,并非张宪臣与周乙是主演,也并非楚良与小兰是关键。而是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极为重要,包括路边的小乞丐与修鞋匠,罗马尼亚大使馆门前的外国保安与火车上被换票的一对小夫妻。芸芸众生看似平凡,却是那个时代里命如草芥又顽强生存的人。正如电影里的四名特工和心智最强的周乙,他们能力卓越,却也有着正常普通人必然具备的软肋。
  张宪臣的软肋是骨肉亲情。他心思缜密、性格刚毅,为了完成“乌特拉行动”,宁愿与王郁分成两组,以免夫妻双方同时被捕泄露机密,同时也暗藏了一个私心;俩人起码有一个活着能去寻找失散的儿女。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过得是刀头舐血,过了今天可能就没有明天的日子,而孩子意味着传承,只要有孩子在,他的个人生死即能置之度外。孩子就是生命,生命不息,希望不灭。
  王郁则比张宪臣冷冽与决绝得多。她精明内敛,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作为女人,固有的弱点即是重视与依附情感。王郁却能准确地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当张宪臣在火车厕所里留的记号被叛徒谢子荣涂改后,她意识到了不对劲,当机立断要求改坐另一班车。因为小兰已经暴露,如果再揪出一个张宪臣,四人小组被团灭的可能性基本是百分之百;当周乙将张宪臣被捕泄密的消息告诉王郁与楚良,王郁只给了自己很短的时间伤心恸哭,随后保持淡定与从容的行事作风。王郁唯一软弱的表现是她与特务车战之后,拖着受伤的身体去搭救楚良,这个时候她忘记了保护自己,若非楚良及时掩护了她,她很可能死在特务的枪下。
  楚良的软肋是爱情。他爱小兰。爱人的眼神是隐藏不住的。他在张宪臣分完组要与小兰分别之时,忍不住想去拥吻小兰。这说明他是一个性情中人。性情中人在生活里是一个好伴侣、好朋友,在特工生涯里则易犯出致命性的错误。当年的著名特工潘汉年因为与博古、王明关系较好,即使遵义会议上党组织严厉批评了王明的左倾投降主义、机会主义,确定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潘汉年却不能认清时务,未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本该按照上级指示,将共产国际密电及时带回,却又想攀附王明而绕路帮对方完成托付,导致这封紧急密电拖延了九个月,才传到党组织手中。毛主席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意见。当然,楚良与潘汉年相比,他政治觉悟已够强了。他吃亏在他太年轻,太血气方刚。瑕,不掩瑜。
12
  审核编辑:闲言碎语   推荐:闲言碎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闲言碎语:
铭记历史,感恩英雄,如今盛世,全部为血与泪的铸就。透过镜头,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品读如斯之恐怖,忆起曾经的感动。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