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也|《天下凉州》第43章:投降汉赵,张茂大城姑臧

《天下凉州》卷八:张茂时代(7)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7-18   阅读:

  
  
  1
  
  张茂、 陈珍打败刘曜,胜利返回凉州姑臧。
  东部前线上,司马韩璞、护军阴鉴,依然在冀城与桑壁,抢修战备工事,严防敌军来犯,守卫着凉州边境。陈珍还未稍事休息,就给张茂汇报他对未来形势的看法,对张茂道:赵军这次粮道被袭,辎重损失惨重,无异于釜底抽薪,然据在下愚见,赵军如今兵势虽遭小挫,却未损元气。两头兼顾也并非难事,因此,刘曜可能会对冀城、桑壁甚至金城郡实施更猛烈的报复,压境武威,威胁姑臧。以逼迫使君就范求和。使君当未雨绸缪,调遣晋兴郡精锐兵马赴援金城。一方面继续遣哨骑四出,寻机袭扰赵军粮道,另一方面应作最坏打算,乘刘曜兵马恢复士气之时,迅速复工,完成姑臧城墙的修建,加强防御工事,以防万一。如此则有备无患,赵军来时,就是他兵败之日!
  张茂听过陈珍这一番深谋远虑的分析,内心顿生佩服:“知我者,卿也。”
  前凉建兴十一年癸未(323年)秋,张茂依陈珍之计,更加坚定了张茂大修姑臧城的意志。派遣完攘外援金之军事,重新启动“复大城姑臧”工程,大兴土木。但陈珍亦只是建议“复大城姑臧”,而非重新修建灵钧台。张茂却在“复大城姑臧”时,又私带了复建灵钧台的工程。为抢时间,争进度,张茂征调了各郡县数以万计的民工施工。
  令张茂不高兴的是,好像流年不利,刚开工不久,别驾吴绍又出来反对。吴绍谏止的大意是:“明公修城墙、筑高台,大概是怕刘曜来攻打姑臧吧。但我认为眼前政府的第一要务是为民办实事,让臣民感受到君王的恩泽。否则,你这样修城,反而是懦弱的表现,更能挑动起敌人来犯的欲念,这怎么能辅佐天子,称霸诸侯呢!曾经希望减少劳役,使下民休养生息。现在却又兴起土木,劳动民众,这难道是百姓所期望于明君的吗?希望能急速停止,减少人力和钱财的巨大耗费。”
  吴绍这话极不中听,比到三朝元老马鲂的谏言水平,差的太远。即便时空穿越到一千七百年后,是谁听到这话,都不爱听。从大理上说,这叫谏言者目光短浅,站位不高,不知安内必先攘外之理,国家都不安宁,又怎么安民呢!从说话技巧上说,吴绍的话比屎臭。你怎么把张茂修城墙、筑高台,说成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表现呢?从因果上说,吴绍的话更叫颠倒黑白,你怎么能把以后刘曜万一进犯凉州,说成是张茂“复大城姑臧”而惹的祸呢?
  相反,张茂“复大城姑臧”,正是为了更好地防御以后刘曜的进犯啊。这有什么错吗?吴绍戴给张茂的这顶帽子,张茂当然不戴。毫不客气,不遮不掩,直接对吴绍说出了本不为外人知,为何要执意修筑灵钧台的张氏私密:“亡兄怛然失身于物。王公设险,武夫重闭,亦达人之至戒也。且忠臣义士岂不欲尽节义于亡兄哉?直以危机密发,虽有贲育之勇,无所复施。今事未靖,不可以拘系常言,以太平之理责人于迍邅之世。”
  这段话,张茂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亡兄被人杀害,身首异处,一旦你被杀,难道没有愿意以身殉节的忠臣义士吗?只因为灾祸发生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虽然有智有勇,也无所施展罢了。王公设置险阻以保守国家,勇士关闭层层房门以防身护卫,这些都是古人的道理。我做为忠臣义士,怎么能对亡兄不尽节义之礼呢?现在,国家不安宁,你们以国家危机谏言,其情虽切,勇气可嘉,但不能以太平盛世的理论去要求生活在艰难时代的人们。
  这会,张茂一气之下,却把修筑灵钧台的动机给道出来了。原来是为纪念张氏政权的开创者和其兄的遇害,才征调百姓,借“复大城姑臧”之机,新建灵钧台的。有一种说法,就是秘密地给哥哥张寔修建宁陵的。联系张寔死于非命,张茂继位,又名不正,言不顺,属于“私署”凉州。张茂只要有点良心,就有上对不住哥哥,下对不住侄子的愧疚,这种心情是合乎情理的。他现在唯一能补救的,就是为哥哥好好修个陵墓。唯有这样,他的良心才不受谴责,也才能安抚侄子张骏,在州牧的位子上安心做事。
  除此之外,“灵钧”二字,亦反映了张茂极其隐密的心思和政治抱负。“灵钧台”是“灵台”与“钧台”的合称。灵,善也。钧者,平也。历代帝王多喜欢在建国立都之地大筑“灵台”或“钧台”,其名虽然不同,但其作用不外乎以“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以考观天人之际,法阴阳之会”,即“天子立灵台以揆乾度,诸侯设观台以望云物”。张茂不顾官员百姓反对,必须修筑他心中以“天下之轻重而立”的灵钧台,就想将功补过,阳为观台,阴为兄陵,阴阳合一,实施统览全局,上应天端,下符民意,承先启后,取信于民,励精图治,与时俱进的执政方略,又可彰显忠诚节义,减轻良心之不安。
  复大城姑臧,是为了居安思危,加强防御。
  修建灵钧台,是为了哥哥张寔,忠诚节义。
  所以,张茂理直气壮地把吴绍的谏言顶了回去。
  这也是张茂为政过程中,腰杆子最硬的一次。别驾吴绍的谏言,水平确实不咋的。他自己就没认识到加固姑臧城池的重要性,他把张茂加固城池,加强前凉国家防御之策,理解成了张茂胆小怕事,怕刘曜入侵。这话说的实在太臭,自然极不中听。在一片反对声中,张茂坚持着姑臧城和灵钩台的修筑。
  可惜,张茂的流年真的不顺。好像老天成心与他作对似的,工程正干得热火朝天之时,一场更大的人祸也紧随而至了。
  
  2
  
  前凉建兴十一年(323年)八月。
  赵帝刘曜削平陈安后,策马向西,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凉州。
  刘曜又故计重演,遣其将刘咸攻韩璞于冀城,呼延晏攻宁羌护军阴鉴于桑壁。刘曜自己,则亲率甲戍兵卒二十八万五千人,自陇长驱至西河,屯军于黄河岸上,安营扎寨,营帐绵延一百余里。这等布兵摆阵,自古战事未见之也,威风不已。这就等于把韩璞、阴鉴的凉州军装进了口袋,黄河百里长阵一布,扎紧了口袋,凉州军即使想救援,也过不去。想致其于死地,分分钟的事儿。
  刘曜这样摆兵布阵,是做给张茂看的。刘曜此次大动兵戈,几乎是举汉赵全国之力,欲致凉州于死地。特别是对冀城、桑壁、金城郡,布下了铁桶围困之势,营帐绵延亦数十里。张茂紧急调兵构筑防线于黄河,与刘曜大军相峙于黄河两岸。又命令金城郡太守布兵摆阵,誓死守城,又在金城南北两山,构筑了第二道防线,严阵以待。
  面对大兵压境,金城太守站在坚固的城墙上,心里先感激起了韩璞,要不是去年韩璞攻打完南安,建议他迅速加固修建金城城墙,提早做好防范,今日刘曜大军一旦攻城,必不保也。但刘曜只对冀城、桑壁发动攻势,与韩璞、阴鉴驻军相战,对凉州,并不主动出击,而是按兵不动,让兵士整天在黄河岸上擂鼓呐喊,金鼓之声震天动地,摇旗呐喊声如洪涛,连黄河水都为之激荡。
  史书形容这场对峙“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
  近三十万大军摆在黄河岸上是什么样子,几千只大鼓敲起来是什么声音,那阵势的确把凉州兵士给镇住了。凉州军虽有虎狼之师、威武之师的称号,但面对刘曜近三十万大军,一百多里长的阵势,即使把凉州境内的全部军民拉向前线,兵力也极不对等,顾首顾不了尾。沿黄河戍守的凉州士兵,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加之一些将军鼓舞士气不足,军心随即出现动摇,张茂“诸将咸欲速济”,将军们都建议速战速决,但张茂犹豫不决。大堤自蝼蚁而溃,军心自士兵而散,凉州军士开始望风溃逃。张茂的黄河防线,很快不战而溃。刘曜见凉州军的心理防线被攻开缺口,乘机加大宣传攻势,扬言要从百路渡河,直捣前凉国都姑臧城。
  凉州军民闻之,州内各郡县皆大为惊恐。
  一份又一份前线吃紧的军情急报,摆在了刺史府张茂的几案上。
123
  审核编辑:闲言碎语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闲言碎语:
最受屈辱的战败,是不战而败,一国之将领如斯,心中便永远不能平度。那屈辱会镌刻在血液里,直到生命的完结之处!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一场屈辱的称臣,成了永远抹不去的黑历史。从即位到此时,诸多的不顺,而这也成了压垮张茂的最后稻草。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