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饺子

饺子

作者:三随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8-16   阅读:

  
  作为北方人,很喜欢吃饺子,也喜欢自己包饺子。就算平日里也喜欢自己和上面,买点肉剁成肉馅,掺上各种喜欢的蔬菜剁碎,调成自己喜欢的味道,然后擀皮,再一个个包好下进锅。看着饺子一个个活蹦乱跳地上下翻滚,止不住馋得满嘴口水。
  小时候吃的饺子有肉馅和素馅,其实两种馅差不了多少:因为那时肉很贵吃不起,肉馅里菜多过肉很多倍,但吃起来还是有肉味,感觉饺子就是人间至味;素馅诸如胡萝卜粉条馅,用炼下来的猪油炒制,掺入剁碎的炼猪油剩下来的油渣,同样感觉鲜香无比。不过那时平日里是吃不到饺子的,只有过年才能割点肉,吃上顿肉馅饺子。
  记忆当中,我十岁左右就开始帮家里干家务,其中就包括包饺子。后来在老姨家包饺子,老姨一看我娴熟的动作,称赞不已,说没想到我包饺子还能那么快。更让她称慕不已的是她说我擀饺子皮还能让皮子自己转,因为她擀皮是按老北京的擀法:一只手拿擀杖,另一只手用两个手指捏着起皮子的一个边,擀一下转一下。而我是小时候跟母亲学的擀法是两只手拿擀杖,通过对擀杖两端的控制,让擀杖下面的皮子自己转动,这在别人看起来很神奇的。
  后来,老姨告诉我,用我的方法擀出的皮子因为力度是从中间向外发散,所以檊出的皮子一般厚甚至中间薄边上厚。而用她的方法是擀杖从边上往里擀,所以边上薄中间厚,这样的皮子更好包些。我觉得用老姨的方法很科学,于是后来我就开始跟着老姨学这项技术。刚开始手很不听话,两只手总是不能好好配合,不是拿擀杖的手快,就是捏饺子皮的手慢。老姨看我笨拙的样子,一边笑着,一边不厌其烦地给我做model。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我终于学会了,很骄傲,这是一种获得技能后的满足感。
  或许是生活习惯或者文化差异,饺子的形状各地也不尽相同。豫东鲁西南一带包饺子,一般是月牙状。通常的包法是一只手用大拇指抵住皮子的一边,先把中间捏住,另一只手用三个手指从一头捏向另一头,这样就包成月牙状。东北和北京一带的包法(也可能还有更多地方是这种包法,因为没见过,所以不敢妄言。)是两只手的大拇指并齐,两个食指和两个大拇指一挤,这样包出来的饺子有点像有带有指印的蛤蜊一样。当然,这些都是很普通的形状,还有带花边的、元宝形的……不一而足。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很多人都喜欢吃,老话讲“站着不如坐着,好吃不如饺子”,过年吃饺子也成为了每家必备的一道主菜。特别是在中原,在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每家都会在大年三十上午包好饺子,初一早上很早就起来下饺子,并且在下饺子前还要很隆重地放一挂鞭炮,告诉邻里我家开始下饺子了。好像还有个约定俗成的讲法,说谁家下饺子越早,证明他们家就越勤劳。
  在中原地区的农村,下完饺子,一般都先盛出来一碗给老人送去,然后再盛几碗分给左邻右舍,而左邻右舍也会再回过来一碗,大家交换着吃。这样桌子上饺子的内容就丰富起来了,各种面,各种馅料,各种味道……换完以后,一般还会多准备出来几碗,留给过世不久或者羁旅他乡的亲人,意即不管阴间阳间、不管在不在家,全家都可以在一起吃团圆饺子。
  饺子不光可以煮着吃,还有很多种做法。九十年代的时候,我第一次到西安出差,吃过一次百饺宴。印象中那时的百饺宴饭店是在火车站往南走大约几百米路东,后来再去西安的时候,再按记忆中的位置去找竟然找不到了,不知是我记忆有误还是他们搬迁了。名为百饺宴,当然名副其实地种类很多。不光有各种馅料,还有各种面诸如荞麦面、玉米面、高粱面、杂面(用几种面和在一起)等,做法也有很多,有煮的、炸的、蒸的……摆在一桌子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煞是壮观。
  我喜欢吃饺子,特别是过年吃饺子。一是做法比较省事,一碗饺子主食副食全都有了;二是小时候平时忙,没时间包,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当然就视之为罕物,日久成为一种期盼。还有,我认为饺子可以包进很多食材,芹菜、韭菜、西葫芦、胡萝卜、荠菜、小茴香……当然,它还能包进去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和对来年的祝福和希望,吃着饺子,咀嚼着过去和未来,就是砸吧生活的味道。
  
  庚子岁尾廿五,三随记。
  审核编辑:冰斯语   精华:冰斯语

上一篇: 《 老街

下一篇: 《 唯有杀猪才是年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饺子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从古至今深受喜爱。吃饺子的渊源悠久,制作饺子的工艺和食料五花八门,这也体现了人民的智慧。饺子更是被人们赋予多种意义,吃着饺子,砸吧生活的味道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