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梦之队】一篇黄山尽引用

——我看《黄山断想》

作者:淡淡不如风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1-08-19   阅读:

  
  作为一个读者,是有点害怕看到“黄山”“泰山”“凤凰古城”这样的字眼的。或许是前人写得太多太精吧,后人无论怎么变换角度,都难以超越。因为山还是那座山,城也还是那座城,千百年来它们的模样不变,犄角旮旯、雨天雾天都被以天文数字计算的游客墨客写遍了,常常让后来的文人“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我们读文章,不就想看到新意,想看到共鸣吗?
  以眼下这篇《黄山断想》来说,虽然感觉难度大,但我仍然认真读下去,仍然寄希望于找到亮点。
  其实文章前两段就比较拖沓。拿吃包子举例,包子有肉不在褶——写作结构明确了,曲折有趣的情节有了,自然清新的语言准备好了,那么,把蒸好的纯肉馅大包子端上来,开始吃吧。
  说吃包子,就是在说文章的主次之分。什么是主次,就是树干与枝节的问题,一棵大树的树干是主,伸出来的无数个枝节为次;也是本和末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本是宇宙本源,末是天地万物,宇宙自然是主要的,天地万物是次要的。因为总有人忽略了主要的去追求次要的,所以就有了“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的成语。
  写作者容易犯“知无不言”的错误,所谓“形散神不散”,不是指东拉西扯写到散花都可以——我觉得用大包子比喻比本末和树枝都要浅显易懂。写作就是吃纯肉馅的大包子,我们重点要吃的是包子馅,馅是主要的;包子皮起个辅助作用,是次要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主题就是包子馅,写作者就是蒸包子的,阅卷者就是吃包子的,你的包子皮薄馅大,一口下去舌尘就触碰到鲜美的肉汁了,越吃越香,包子蒸得好,作文给满分。
  但要是忽略了主题,一口下去,包子皮;两口三口,还是包子皮;吃到后来顾客都噎着了也没吃着馅,肯定得拍着桌子吵吵:“老板过来,你是不是忘了放肉馅,你卖的这是馒头!”
  同理,如果一篇作品的第一段过后主题没有出现,两段三段之后你还在做着相关铺垫,那你是不是把主题给忘了呢?是不是把包子做成了馒头了呢?
  这样爱绕圈的写作者,通常是在写作初期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往前延伸甚到可达小学时期的作文拖沓。大家读一读碧野的《七月的天山》,作者第一段只用了一句话: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接着第二段就开始进入了主题——天山的美丽景色。真真正正是一口咬到了“包子馅”!
  若是照着绕圈子写法,第一段写骑马上天山;第二段写马坏了,换了一头驴;第三段写驴跑了,满世界追驴;第四段好不容易把驴揪住了,没等骑驴上天山呢,该结尾了,天也黑了回家睡觉去吧。
  因而,一篇好的散文,即便是要凑字,也得从主题上凑啊,不能从铺垫上下工夫吧。就像蒸包子的想要打点成本上的“算盘”,也得从包子馅上做文章(肉馅里多掺点葱花啥的),总不能一味从包子皮上下工夫吧。
  再回到本文,读到第二段的时候我已经有了阅读疲劳。作者自以为介绍得很详细,可是读者想看的是主题——黄山断想?看到什么了,想到什么了?怎么还不麻溜儿的?磨叽啥呀!
  我还是认真地读了下去,中间难免一目十行,因为引用太多。徐霞客、弘仁、原济、渐江、石涛……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足迹、他们与黄山的缘分、他们的或风骨或操字或情怀。哦,原来是作者替古人担忧啊!我以为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一下看到黄山后的所感所悟呢!
  一时间有点费解,从散文的分类来说,和叙事散文无关;也不是单纯的写景散文;说是抒情散文,感觉作者个人情怀穿插不多;更不像哲理散文,因为思想和智慧都要求高度的文体,一般人做不到。
  然而,这又算什么?什么都不太像,那算杂文可好?
  或者,我们可以忽略了这些分类,文无定式,何必拘泥!余秋雨不也写过很多类似的文章吗?但我们不要忽略了比例。余秋雨的文章中引用了我们熟知的故事,但更多的是我们不熟知的细节,这足以吸引读者的兴趣;而引用固然是行文的必要手段,但作者的思想、情坏、睿智才是文章的亮眼。否则的话全篇引经据典,那还叫散文吗?
  而纵观本文,徐霞客的游记引用、石涛拜倒在康熙脚下的引用,还有那“挂瓢曳杖,芒鞋羁旅,长日静坐空潭,月夜孤啸危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僧”弘仁……这些引用固然可以有,可是因为篇幅的限制,而引用的历史人物又偏多,所以把能体现作者情怀的重要部分挤对得可有可无了。
  再较真点说,把开头的绕圈子删减,把引用的部分去掉,完全属于作者的原创有多少。目测一下,大概能有五六百字吧,恰好是一篇六年级学生的作文字数要求。——恭喜你,小明,你小学毕业了!
  综上所述,读者希望看到新颖的题材、怦然心动的语言、引发共鸣的思想内涵,这三样我全没看到。虽如此,我却并不失望——对于一些离开百度就不会写字的朋友,要求向来不高,大家需要的只是继续努力罢了!
  
  审核编辑:冰斯语   推荐:冰斯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果然是一篇语言犀利的评论。怎么写好散文,虽然带有一个“散”字,但也不能写得太散漫、让读者费解。作者虽然点评犀利,阐述的观点引人深思。好文,欣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5

  • 祁连雪

    入木三分,欣赏。

    2021-09-21

    回复

  • 韵无声

    恕我直言,同感!我在编审原作时的初步印象就是如此,可能是作者急于投稿支持征文,但不可否认的是原作作者文笔尚佳。感谢支持征文!
    该评论文打破惯例,也非人云亦云,语言犀利、一针见血,给文友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2021-08-21

    回复

    • 淡淡不如风

      @韵无声  想夸两句的,完成先抑后扬,但没找出优点。
      语言尚好?达到无病之呻吟、有病瞎哼哼的境界?
      感觉这不太像夸人,一时犹豫。

      2021-08-22

      回复

  • 南坡文畦

    命题作文不好写,散文写好也难。

    2021-08-20

    回复

    • 南坡文畦

      @南坡文畦  进一步说,那篇断想文的问题不在于引用。题目本来就是“关于黄山的所想到的片段”嘛。问题在于引用的目的,产生了怎样的主题,也就是淡淡兄说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原创”。

      2021-08-21

      回复

  • 鴳雀

    也许她没去过黄山,看着百度断断续续想到啥写啥,她没有看到徐迟的《黄山记》,写得有点乱。你嘛,也太急吼吼欲吃肉馅子,包子皮也是粮。

    2021-08-20

    回复

    • 淡淡不如风

      @鴳雀  这几个字还要多少包子皮,包子皮多了就是馒头。
      显摆啥玩意名人典故啊,百度搜索谁不会啊,看她的啊。

      2021-08-20

      回复

    • 南坡文畦

      @淡淡不如风  我来引用一个故事吧。话说曹阿瞒征讨孙刘,路遇一个包子拦路。八十三万人马吃了七七四十九天,吃出一块碑,碑文“此处离馅三百里”。阿瞒厌食,于是自烧战船仓惶北走……

      2021-08-21

      回复

  • 沁芳闸

    我想吃馒头。哈哈。

    2021-08-19

    回复

  • 吟湄

    观棋不语真君子。我刚从寄北的棋局那里过来

    2021-08-19

    回复

  • 喻芷楚

    说的在理。        

    2021-08-19

    回复

  • 欧阳梦儿

    哈哈哈
    我笑,我骄傲!光头强,果然不负我望。不但才思敏捷,还很敏锐。
    此评深入浅出,估计再笨的读者,也能明白此文之不足了。读这样的文章是受益的。得这评的作者,是幸运的。今天也许你很难受,但当有一天,你达到相当的高度回头再看,必然心存感激。
    再说引用。欧阳认为然也。引用过多的文章,谁都不愿看。时光倒回一些年代,人们喜欢引用,显得有知识有水平。听说以前写情书,都要引用毛泽东语录,否则不算真理不算真心不算真的有文化。引用不是不可以,适可而止,且语境要恰入其份,才能增色。否则画蛇添足。读者要看的,毕竟是你的东西,而不是掉书袋。
    此文大白话,收放自如。虽然率性如初,确实做到了彬彬有礼,以理服人,相当克制。谢谢光头强,你越来越像个人鸟!

    2021-08-19

    回复

  • 落叶半床

    很有意思。

    2021-08-19

    回复

  • 东方玉洁

    这就是光头强的文风,好像初来这里,还有所保留,不那么咄咄逼人,尽量的以理服人。

    2021-08-19

    回复

  • 落叶枫

    欣赏

    2021-08-19

    回复

  • 冰斯语

    点评语言犀利,吓得我都不敢动笔些征文了。问好作者。

    2021-08-19

    回复

    • 淡淡不如风

      @冰斯语  和人家正规写评论的差远了,结构、层次啥的,都不正规,所以只是读者心得。

      2021-08-19

      回复

    • 冰斯语

      @淡淡不如风  观点中肯,读来很受益

      2021-0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