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浸润的文字——读高骏森诗

作者:从容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5-22   阅读:

  
 
  认识高骏森是从他发表在中财歌版《回乡记》(七首)开始的,读着他这一组眼泪都出来了,纯净朴素里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我心酸,疼痛。后来就开始关注他的文字,在他的文字里了解他,一个八零后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当和他同龄的孩子还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享受着读书的快乐时,他却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别唯一疼他的外婆北上南下漂泊讨生活,吃过多少的苦,流过多少的泪只有他自己知道。生活的磨练和一颗敏感的心让他爱上文字,来抒写自己心中的块垒。他是喝着沮漳水长大的,荆楚文化孕育着他的灵气与他的多情才华。一次他在QQ里找到我,我们聊了起来,并互留了电话。几天后我打电话给他,他显得非常惊喜。我们就在网上或电话里聊,彼此安慰,彼此劝勉鼓励。
  我把他发到中财歌版的诗全部复制下来,足足有六十页,每一首每一首细细阅读,用去了一周的时间。读着他的诗,知道他的诗和他的人一样,非常用心用情。他的诗,是用情浸润的文字,有着身体的温度和脉搏的跳动。
  一、难以割舍疼痛的亲情
  他在《疼痛的泪》中写到:“野草漫过人身,房子残垣断壁只是大门敞开着,却听不见里面有任何声音那个骨瘦如柴的老妇人,佝偻着背坐在一把木椅上。头发花白饱经风霜的面容”,用饱蘸深情的笔几乎情景再现似的写出了回到家乡见到外婆的模样,这样一个场景让人悲凉起来。诗人又用细节的手法再现外婆生活得处境“摆放在门槛的两桶饮用水桶底生了黑霉,水面飘着青苔而那一摞堆在蔑篓里还没有清洗的饭碗爬着蚂蚁,还有几只蝗虫”。诗人看到这里是心酸而疼痛的,读者在他营造的场景里看到也是心酸疼痛的。这就是当年那个民国少女的外婆,这就是那个含辛茹苦一辈子的外婆,到了老年生活还是这样艰辛,凄苦。这时诗人感情闸门打开,情感倾泻而出“轻轻喊一声外婆我的喉咙已哽咽,泪水夺眶而出”,外婆年老眼花,半天认出作者来时,慈祥和沧桑交织在诗人的内心,诗人是疼痛不能自己的。“看着您跨过门槛,孱微的身子差点摔地我的眼泪已裂开了一道伤口”,这是一道怎样的伤口啊?外婆是“那一堆燃尽的煤渣,守着一座老屋沉默”,外婆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贡献给了我们,年老了守着老屋沉默。没有去告诉别人,没有去向外面争取什么。可以通过文字看到诗人此时一定是泪如雨下,心在流着伤痛的血。自己这么大了,还不能报答外婆的养育之恩,还不能照顾好外婆,是一种怎样的伤口啊。
  用情浸润的文字,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技巧的表达,只要如实的再现,那场景,那真情就已经让读者泪流满面了。
  疼痛的泪
  这里到底还有没有人住,我严重怀疑
  野草漫过人身,房子残垣断壁
  只是大门敞开着,却听不见里面有任何声音
  那个骨瘦如柴的老妇人,佝偻着背
  坐在一把木椅上。头发花白
  饱经风霜的面容
  没人猜的出,她曾经是民国的少女
  还是清朝的儿童
  摆放在门槛的两桶饮用水
  桶底生了黑霉,水面飘着青苔
  而那一摞堆在蔑篓里
  还没有清洗的饭碗
  爬着蚂蚁,还有几只蝗虫
  轻轻喊一声外婆
  我的喉咙已哽咽,泪水夺眶而出
  您用满是惊讶而又喜悦的表情看着我
  是那么的慈祥,又是那么的沧桑
  半天,一句话也没有说
  看着您跨过门槛,孱微的身子差点摔地
  我的眼泪已裂开了一道伤口
  那一堆燃尽的煤渣,守着一座老屋沉默
  把一个老人的心情,积压的密不透风
  哀其不鸣,怒其不争
  再来看他后面两首诗《乡愁》和《祭父亲》。《乡愁》中诗人回乡忆起了童年的孤单,小路的冷漠,这是诗人无法抹去的成长经历,痛苦里明白一些世事。童年远去,房屋还在,门却锁着,不能进去,是啊,童年一去怎能复返呢?一同远去的还有那自然纯真。诗人内心却醒悟着,尽管已经长大,田园却荒芜,自己也好像荒芜一样,有着什么呢?没有。这就是乡愁,回乡之后所看见的所感受到的一片荒芜的愁绪。一片玉米林让诗人想起自己和这片土地的血脉相连,玉米从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伸展枝叶,孕育玉米,开出天花直面天空和微风。而自己呢?也是这土地孕育的,尽管一无所有,但血脉相连。于是感情的闸门再次打开,“我终于流泪了。在一支烟即将熄灭的瞬间像疯狗般咆哮起来,胡乱窜跑尾随的风声最终把我绊倒在田埂上一座孤独的矮小坟头,让我在火阳下嚎啕大哭”。诗人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来到父亲坟头痛苦不已。乡愁在这痛苦里达到顶点。
  诗人在《祭父亲》一诗中用口语化的文字,对着里面的父亲说话,对着自己不停地诘问,自责、悔恨充满心间。读着这样的文字再铁石心肠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字字平常话,字字满是情。诗人是痛苦的,是悲伤的,但痛苦之后诗人还是明白,九泉之下的父亲是希望儿子生活得好一些。一种更深厚的情生发了,“父亲,日落了,风起了让我在您的坟头饯洒这杯酒好好安息吧这里有青山绿水伴您长眠在下一个春天我会静静的来,来看您”。诗人要好好地活着,让九泉之下的父亲放心,下一个春天,会静静地来看您。到那时或者会告诉父亲好消息吧。诗人用情浸润并不是滥用情,而是理智的,醒悟的。读到最后这几句,我们只有由衷的祝福诗人,一切都好起来。
  乡愁
  河流的金曲依然唱响我童年的孤单
  右边的山峦,七月的风吹疼我感性的胸口
  这条小路夹在山与河的中间
  没了主人,冷漠的回归了原始
  房屋还在,门却紧锁着。山寂谷静
  风景依旧,却不闻狗吠鸡鸣
  田园成了荒芜的废园
  只有一片密集的玉米林,告诉我
  千万不能忘记——这里和自己有着
  血脉相连的根系
  我终于流泪了。在一支烟即将熄灭的瞬间
  像疯狗般咆哮起来,胡乱窜跑
  尾随的风声最终把我绊倒在田埂上
  一座孤独的矮小坟头,让我在火阳下
  嚎啕大哭
  祭父亲
  父亲,儿子来看您了
  带着冥钱、草纸、爆竹
  还有烟和酒,以及忏悔和虔诚
  跪拜在您的坟前,除了烧纸
  还和您轻轻诉说着我心中的知心话
  这么多年我俩的僵硬、瓜葛
  究竟孰对孰错,现已成了阴阳两隔的永久缄默
  归终血浓于水呀!父亲
  您去的那么心酸,也那么的不瞑目
  我用拒绝接听您电话的方式拒绝见您最后一眼
  请恨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孝的男人吧——
  因为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
  此次您不再是和我火战,而是做最后的诀别
  父亲,日落了,风起了
  让我在您的坟头饯洒这杯酒
  好好安息吧
  这里有青山绿水伴您长眠
  在下一个春天
  我会静静的来,来看您
  二、纯净醇厚温暖的友情
  诗人是个很善待朋友,重视友情的人。特别是以文会友,志同道合,朋友们一起谈诗说文,对诗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温暖的事情。为此他用纯净绵长深情的笔写出了一系列友情诗,有很多写得相当不错。《以诗歌的名义,我们在花城相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友聚会,诗人却看得非常重,也特别珍惜。诗意盎然里写出了这次相聚的见面,交谈,畅饮,谈诗,话别的情景和深情。
  4
  好多天过去了,我一直沉浸在幸福中
  为这份诗缘,幸福的不会了写诗
  当多年过后,若我已失去了全部的记忆
  唯记忆的,是这次
  以诗歌的名义,我们在花城的相聚
  相聚时的点点滴滴。那一场多情的雨
  那一轮皎洁的月,那一场温馨的风
1234
  审核编辑:五出眉心   推荐:五出眉心

上一篇: 《 小小说评论两篇

下一篇: 《 穴位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五出眉心:
笔者从容,通过诗歌的品读走进高骏森,了解他的文,了解他的人;读者,通过笔者的文字,也开始走进高骏森,了解他的文,感受他的人。诗人高骏森无论是做文还是做人,都很用心、用力、用情;笔者从容在品读高骏森时,同样很用心、用力、用情。 此文点评比较精准、简练,且饱含着对诗人高骏森的深深景仰与美好祝愿很,很值得一读,不但让人感动于诗人高骏森歌声里鼓动的深情,而且让人感动于笔者对诗人深藏于文字中心灵的体贴与感悟。荐欣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五出眉心

    感谢从容的文字,让我们对高骏森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遥祝!

    2014-05-22

    回复

    • 高骏森

       问好眉心,感谢您耐心地认真地读完这篇文,这篇从容老师引用了我的诗歌占据的篇幅很多,辛苦您了。再次也感谢从容哥,感谢您给我的支持。

      2014-05-22

      回复

    • 从容

       谢谢你用心的阅读,进行编辑点评。辛苦你了。问好。

      2014-05-22

      回复

    • 从容

       很谢谢编辑的。这个是对你作品的介绍,并不是评,更多的是感受和感想。祝快乐。

      2014-05-22

      回复

    • 五出眉心

       不客气。高老师的每一首诗都非常耐品,都非常感人,眉心也好喜欢,曾于冲动中想写点什么,但遗憾地是一直觉得认识肤浅、笔力薄弱,未敢下手。非常感谢从容老师的精心点评,给我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2014-05-22

      回复

    • 五出眉心

       从容老师好!您干万别客气,是您让我多开了一扇窗,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非常感谢!

      2014-0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