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花满国香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2-08-03   阅读:

  
  从此,土地这两个字从此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
  十九岁那年,袁隆平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当时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专门学习农业领域的科学知识。几年后,他顺利从大学毕业,遵从自己的内心,到了湖南省黔阳县安江镇农业学校当了一名老师。
  袁隆平很早就注意到,中国有了良好的农业体制和机制,有了亿万亩良田,如何提高单产,是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投入和产出不能配比,粮食仍然无法满足国人需要。他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光一闪,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观点相悖,许多权威学者认为他是蚍蜉撼树,周围充斥着反对声甚至嘲笑声。
  他在反复思考、探索之后,却更加执着地坚信自己的想法。为了寻找到理想中的稻株初种,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返回。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肠胃病。炎炎酷暑,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成千上万的稻穗中寻找,汗水在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可他就是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意志,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甚至更多。
  海南岛南部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和加代繁殖、引种繁殖的天然基地。1968年的冬季,袁隆平一行三人第一次来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在这里,他们开始了杂交稻种的培育和扩展新试验。五十多年后,海南的试验基地已经达到数万亩,惠及当地百姓数百万人。
  水稻的生长期是100天左右。在湖南,一年只能种一到两季。到了海南岛,则可以在冬天多繁殖出一代稻子。
  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林永平后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些用镰刀锄头在海南岛开展南繁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很多都成为了现在活跃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泰斗级专家。袁隆平自不必说,还有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发,中国‘转基因抗虫棉’创始人、棉花育种专家郭三堆,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西瓜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
  
  4
  袁隆平不被埋没,能够科研有成,是因为,他遇到过几位真正的伯乐。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明确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实验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文革”洪流袭来时,袁隆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各种大字报上,袁隆平屡屡被点名批判,被指责为贩卖资产阶级反动学说的“白专分子”。黔阳地委书记孙旭涛拍案而起,抖动着国家科委给袁隆平的公函说,袁隆平就是受保护的对象!
  1975年12月20日,为杂交水稻而进京寻求帮助的河北农业专家陈洪新,给自己的老同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写了一封汇报信,针对杂交水稻新品种的进行介绍,并提出了向全国推广的建议。两天后,华国锋等人听取陈洪新作了三个多小时的汇报。
  听完汇报,华国锋当即拍板:中央拿出150万元人民币支持杂交水稻推广,给广东购买15部解放牌汽车,装备一个车队,运输“南繁”种子;由农业部主持立即在广州召开南方13省(区)杂交水稻生产会议,加速推广杂交水稻。
  这一年的冬天,数以万计的制种大军云集海南,发动人海战术,大规模南繁制种,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3万亩。第二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次飞跃。
  此时,距杂交水稻研究发端整整十年。
  袁隆平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中国人远离饥饿。
  农业科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应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打实地使亩产和单产不断提高,这看得见的成果,令举国上下惊喜连连。
  我们都是门外汉,不知道他所讲的“三系法”、“两系法”到底是什么戏法。但科学是严谨的,绝对不是变戏法。它是一个执着者的坚守和耕耘。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超过了半个世纪,呕心沥血,苦苦追求,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科研团队的人们一直都记得,上世纪90年代,袁隆平带领团队继续奋战在田头,连续攻破水稻超级育种计划。1997年,袁隆平又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逐步跃至1100公斤,并不断刷新这个记录。而今,已经迈过了亩产1200公斤的门坎。
  2013年,他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同时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不断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自2007年以来,中国杂交水稻取得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全国已有7个省市实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参加的县(市、区)由20个增加至2012年的50个,面积达882万亩。截至2020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增产30多亿公斤。
  2006年,袁隆平亲自将中国26年粮食受捐史画上了句号,中国彻底脱离了联合国的粮食捐助。从1976年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推广至今,中国累计种植60多亿亩,增产稻谷6亿多吨。现在,杂交水稻被推介到全世界,如果全世界50%的稻田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全球能够多养活四、五亿人口。
  袁老曾深情地怀念他的母亲,他说: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他累了,他走了,永远地长眠在他的母亲身边,长眠在他的祖国母亲的怀抱里。
  秋天在望,丰收的季节又要到了,在三江平原,在黄河河谷,在长江沿岸,在珠江之湄,在南疆,在北国,满地的金黄成规模成建制地扩展着,延伸到天涯海角。金子般的谷穗沉重地垂着头在风中摇曳,到处洋溢着稻谷的飘香。
  新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超过世界上22%的人口,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粮食生产领域也从从原先传统的“湖广熟,天下足”,转变为遍地开花的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基地。中国农业,不仅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更为中国的崛起夯实了基础。现在,机械化农业生产逐渐代替了人工劳动,耕地的设备,插秧的设备,收割的设备,打米的设备,等等,不断推陈出新。中国正在向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迈进。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将最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
  
  ——2022.08.03.
  
123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淘尽狂沙始见金

下一篇: 《 我家门前的百合花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中国的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为了喂饱一张张嘴,自古以来中国都注重农业,注重粮食生产。为了粮食,为了民生而贡献毕生的人,永远值得人们铭记敬仰,他们的精神不息,受惠的人们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英沙

    题目早就拟定了。袁老去世的时候,本就想以他个人的生平,写一篇纪念性文章。但是,一方面对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各大报纸和媒体报道得又太多,而且,都以那些堆砌的科研名词和数据为连篇累牍。如何从字缝里提炼出精华,非常难。过后,激动的情绪慢慢冷却,才想起组织起一些材料,以完成这篇心愿。却不料,一动笔,写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以某些撰文者的观点来看,它是一篇类似于“报告文学”的东西。报告文学就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也是散文。我向大家报告一下,也算是完成了一个任务罢。

    2022-08-03

    回复

  • 落叶半床

    2022-0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