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味散文”之我见

作者:太行风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8-10   阅读:

    一
  来“红尘”发文、参赛,与同一些人的私下交流,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感觉:本论坛在评文、取文上,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过度推崇“淡味散文”。
  “淡味散文”是我的一个命名,其来源应该是散文“荷花淀派”旗帜人物的孙犁。他在《乡里旧闻》中说:“大道低回,大味必淡”。
  如果再往前追溯,“淡味散文”的理论根据还会追到苏轼苏老爷子那里,其言道:“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如果再深追下去,便追到了老子那里去了,他有至理名言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谓“希声”,所谓“无形”,其内核无非也是个“淡”字。
  既然是这样,散文是不是“唯淡为好”、“唯淡是取”了呢?非也,“淡”的后边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当代散文批评家陈剑晖就说过:“散文要‘淡而有味’才好,如果‘淡而无味’,就不是好散文了。”陈剑晖的这句话,依然推崇“淡”,但同时强调了至关重要的另外一个面,就是要“有味”。何况老子说的“希声”的前提是“大音”,“无形”的前提是“大象”,如果没有“大音”、“大象”,何来的“味”?那“淡味”真就成了“淡而无味”了。那么,散文如何做到“有味”呢?这话题就那么不轻松了,甚至可以说很艰难了。
  首先,什么叫“有味”。吟风弄月、感时伤怀是有味吗?品茶赏花、闲情逸致是有味吗?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是有味吗?一般化地说思亲怀乡、思念旧物有味吗?书生味十足地追求“清净、寂静、雅静”有味吗?欲说还休、故作玄虚是有味吗?我看不是,第一,好多东西,自古而今,被人写滥,熟面孔、大路货,是味也变得没味了;第二,即使有味,也是些小情调、小情趣、小味道,尽管也可以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可撇书便忘,终因小格局、小气象,给人留不下深刻印象;第三,轻挑慢点,故不说破,如果没有大点的事件承载和思想内核在里边,充其量只是玩小技巧而已,不可能有大味产生;第四,所述所记,不是贴心贴肺、刮心尖子的东西,执着于小资、贵族化的审美观,远不能让人眼前一亮,或产生心灵的震撼;第五,远离平民读者,做象牙宝塔尖的书斋文章,高居书楼八百丈,远离红尘两万里,端一副高高在上的写作姿态,除了酸味再无别的味道了。
  二
  那么,怎么样才能有味呢?下面是我读有关散文研究文章的一些摘抄,大约能回答这一问题:
  “文学作品要表达当代人内心最深处的最复杂性的东西。”
  “如果说,历史研究主要是材料发现,那么,散文写作则应该是一种精神发现。”
  “散文就是发现生活的秘密,生命的秘密、自然的秘密。”
  “文学的使命就是修补和拯救人类心灵的缺失,装饰和完善人的心灵世界,担当起对人类社会的道德规劝和道德约束的责任。”
  张炜对“作家”一词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光是能够虚构故事,不光是写写议论的文字,他要能够面对一个生命全部的复杂问题,发出个人真挚深刻的、有高度的回答,具有跟这个时代对话的能力。各种各样生命的设计,生活的设计,能够回答。他不仅是一个记录者,一个浪漫的想象者,还是一个对于未来具有强烈探索精神、对于过去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总结的力量。”
  我想,如果散文写作能够扎根于此,而且在写作手法上做到艺术地表达,散文才会“有味”。换言之,所谓“有味”,绝不单单是浅浅淡淡的那么一点美的感觉,而是有比较深的思想含量与艺术魅力,可以形成一种对读者的思想撞击力,灵魂震撼力,值得人去咀嚼,去思考。总之,“有味”的散文,应该像一家刊物取舍稿标所提示那样:“好的散文是充满激情,富含哲理,能唤起人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散文,能令人欢天喜地的散文,能令人潸然泪下的散文,能发人思考的散文,能令人读过以后就不会忘的散文。”也像散文权威刊物《散文》在封面倡导的:“表达你的发现。”
  这个“味”,绝非那种充满小资气、贵族气、书斋气、学院派气、士大夫气的散文所能写出,而多来自于那些有黄土味、红尘味、江湖味、底层味、血泪味、脱俗化愚的大智味、乃至一些带匪味的东西,才能传导出来,真正做到——有味。当然,“有味”更依赖于思想的深邃,思考的睿智,见解的真灼,对大众普遍疑惑疑虑的穿透与破解。
  由此而言,以上说的“大味”,好像“淡味散文”不大能够胜任,除了题材选择上的狭窄外(限定于纯美的东西),多停留于玩技巧,成为写作者的一种刻意的写作样式追求,而往往忽视思想层面、精神层面、普世价值层面的东西,忽视对新的写作对象、写作方向的探索与追求。因而,尽管“淡味散文”中也有好作品出来,但总归停留在小格局、小气象上,完不成让散文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历史使命。因此,“淡味散文”,只是一种技巧提倡而已,只是散文里的一个风格样式(算不上是流派)而已,只是“什么叫散文”众多声音里的一种声音而已,绝不是“什么叫散文”的最后结论。因此就不能拿这个作为散文衡量的重要标准,更不能作为散文衡量的唯一标准。因为衡量散文,组织散文赛事,是面向散文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所以不能“唯淡为好”、“唯淡是取”,除非你搞的是“淡味散文”论坛或杂志。
  三
  在这里,我们必须看清楚散文目前的发展动态,看清“淡味散文”的局限性。
  散文从打破“杨朔模式”之后,可以用风起云涌、百舸争流来形容。尤其是当代散文,新流派迭出,企图打破散文小格局的突围者汹涌而来,从贾平凹的“大散文”,到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再到“在场主义”、“新散文”等流派的出现,纷纷发起对散文新探索,新追求,散文因此早已不是人们茶余饭后品赏的小情调、小摆设的小品“美文”,而进入一种大格局、大气象的写作方向探索与文本探索。也许,著名散文女作家塞壬下边这段话可以反映新生代散文作家的积极探索精神:
  “我个人认为,好的散文应该有纵横交错的肌理,开阔、层次多变,有大起有大落。有细处的喋唼,有管涌般地一泻千里,疏密有度,贯穿时空感和历史感。既情感丰沛,又理性昭然。它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母体,它最终呈现的是作家这个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在他眼里是个什么样子,他对世界做了什么样的回应,他的态度及立场。在我看来,好的散文没有明显的文本意识,它是横跨小说、随笔甚至包括歌的一种复合体,它无法让你一语中的,它让你难以度量,难以定义,甚至难以以一种视角解读。好的散文绝不是单一的,平面的,简单的,它是考量一个作家才华、勇气、知识及生活经验的综合能量的试金石。”
  在这种探索进程中,“淡味散文”必然会受到冲击,甚至被碰撞得稀烂。比如,按照“淡味散文”的要求或者说潜要求,散文是不能议论的,是忌讳把话说完说透的,可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偏偏就大发议论,有的几乎通篇议论,而且言无不尽,比如他的《废墟》,就是这样。它起篇就说: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下边是整段整段的议论: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人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12
  审核编辑:五出眉心   精华:紫衣侯

上一篇: 《 让梦想不再漂泊

下一篇: 《 诗歌乱弹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五出眉心:
从网站发现“淡味散文”到对“淡味散文”的追溯,到对“有味”散文的界定,再到如何让散文有味,再到散文的发展动态,以及“淡味散文”的局限,作者都引经据典地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充分彰显了自己对散文的深入思考与独特见解,管中窥豹,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思维的敏锐、思想的深刻与学识的丰厚。 的确,散文是个大概念,可从题材、内容、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角度划分不同类别,“淡味散文”不过是万干之一,当然不能替代其它散文的存在与作用。眉心很是赞同太行风的散文观!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1

  • 梁星钧

    一副醒脑药!

    2014-08-16

    回复

    • 梁星钧

       本篇文字就有味。理由是可让你思索,也给你许多新鲜及震撼。

      2014-08-16

      回复

    • 梁星钧

       红尘网站及杂志选稿是不是重“淡”我不知,但我本人而言还是特喜“淡”。此“淡”我没有过多的理论诠释及引经据典的解释,但我有自认形象不知是否恰当的比方:如“水”你说淡不谈?一般会说淡。但“水”你说有味吗?只要我们的味觉没问题,当回答有味;甚至可以说,胜过了百味。老子说的“上善若水”,非指其平和,而是一种洪涛之后的平静,低级之上的趋高。也似同某文友说过的,“千帆过尽,留下简淡”。又比如我们喝中药,是要连渣一起吃下去吗?不是。也要喝滚烫煮沸百度药水吗?也不是。而是要去渣,晾凉,温和而入肺,漫漫入血道。如此而已。--与辛兄老师笑谈。

      2014-08-16

      回复

    • 太行风

       谢谢梁老师参与讨论。你的话可以理解为,是散文,均有味。这话对,但毛病是散文的优劣就难以区分了。我想说的味,是大格局、大气象的厚味,有比较大的思想与情感含量的承载,而且讲出新,不是泛泛的、似曾相识的题材与题旨等,这样的东西,才可秀出一方。

      2014-08-16

      回复

    • 太行风

       再次感谢。

      2014-08-16

      回复

    • 梁星钧

       懂你那意思。有味的理解不同而已,没别的,知你有特指,不多说。问候。

      2014-08-16

      回复

  • 雅施达

    感谢太行老师关于“淡味散文”的精彩的诠释!受益。问好。

    2014-08-14

    回复

  • fy0019

    一个人的观点只能代表自己而已,何以每次论文总要贬低他人,抬高自己,这就是所谓的高吗?
    一个大家,重要的是尊重他人,取长补短,而不是自以为是的高谈阔论,什么什么的都比人家强,不见得吧!

    2014-08-12

    回复

    • 太行风

       请明示,此文在什么地方贬低您了?您写有什么文章,我怎么不知道???

      2014-08-13

      回复

    • 太行风

       郑重声明:我的这篇东西指的是一种倾向,绝非针对一篇文章或某一个人,请大度看,光明磊落看,千万别心怀鬼胎!

      2014-08-13

      回复

  • 东江湖主

    悦读,问好!

    2014-08-12

    回复

  • 火飞娃

    磅礴的引证,深入的分析。拜读佳作!

    2014-08-12

    回复

  • 古刹昏鸦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喜欢风格各异的文章!先生对散文的精辟阐释让人受益匪浅!

    2014-08-11

    回复

  • 紫衣侯

    文无定法,简单的是我笔写我心,只要不是无病呻吟,能够写出风轻云淡的文字也是不容易。文章之好,写的人不同,看的人不同,有人喜欢厚重,有人喜欢轻灵,只要发自内心,都应该是好文字。所有文章不可能千篇一律,至于作者这一篇,倒是见解独到,不失为一篇好文字。关于文字,欢迎讨论,如果就文字说文字,敢于争论应该能让自己提高,给别人提示,有时候也就是一个网站一个论坛应该有的作用了。

    2014-08-10

    回复

  • 花落无声

    太行风老师所言极是,以一个散文作者犀利的眼光,看到了散文写作的局限,并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此文可推荐网站所有散文写作者和爱好者学习、讨论!

    2014-08-10

    回复

  • 五出眉心

    如果哪位管理打此路过,请斟阅此文,看可否加精。谢谢!

    2014-08-10

    回复

    • 太行风

       精华不是目的,大家参与讨论就好。

      2014-08-11

      回复

    • 五出眉心

       言之有理。但是如果设置了精华,就能更早地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讨论,岂不是更好?何况你的文章形神兼备?

      2014-08-11

      回复

  • 五出眉心

    文章荐而读之,问候太行风!

    2014-0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