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南唐词话

南唐词话

作者:西苏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4-01-06   阅读:

  

  李颢的顺陵还是可以窥见一点这位中主的性格,作为南唐的后继者,他还没有彻底纨绔起来,至少在预知亡国悲剧上演前,还能够知耻就地薄葬,虽然这样的反思对南唐帝国来说晚了些时间。

  三

  公元九五八年,南唐中主李颢改元“中兴”,以示内心的真实想法,南唐国必须休兵生息了,但没几天便改为“交泰”,或者李颢想欲中兴还先要国家太平吧。只是期望总难以成真,这年的三月,后周皇帝柴荣亲临扬州督战,挥兵北上,李颢惶恐中去慌忙自去帝号,上臣服表,传位太子弘骥,请划江而治。

  其实柴荣此时尚不具备完全侵吞南唐的实力,他的后方契丹蠢蠢欲动,南边南汉和吴越也都没有献上降表,柴荣并不想与李颢作拼死相争,以致伤了自己的元气便宜了契丹或者南汉等小国。这个问题在后主李煜与北宋赵匡胤的最初争锋中也同样存在,所以赵匡胤采取了与柴荣相同的手法,对李煜采用恩威兼施,一边让李煜臣服朝贡,一边又让他关门当老大,享受暂时的风花雪月。赵匡胤遇到的另一个症结是柴荣还没时间去准备的,北宋的军队不擅长水战,他的水师还要时间和金钱来训练扩张。

  所以南唐的臣服表献上,柴荣立刻脸色变缓,顺水推舟同意了李颢的请求,还并且准许李颢改名李景,以示自己对他臣服的信任。南唐的危机似乎暂时过去,但李颢依然处在惊恐之中,长江以北的淮南之地尽然丧失,金陵的地理位置与后周只一江之隔,出于安全的考虑,李颢决定迁都洪州。放大历史,李颢的轨迹与北宋末年相仿,金人铁骑袭来,徽钦二帝被掳,赵王泥马渡江,偏安江南,尽失江北大好河山,如此的偏安一地,终难逃灭亡的结果。

  此时的洪州虽经过先主李昪和中主李颢两代人的建设,但是与金陵城还是无法比拟的,不要说声色犬马,歌舞笙箫,就是连小康的生活都难以满足,随李颢迁去洪州的臣子抱怨不已。南唐的官僚不同其他王朝,这里主要有来自北方中原避难而来的游士阶层,吴杨本土的士人阶层组成,前一类又分为两种,一种以宋齐丘为代表的在乱世中寻找出人头地的,一种以韩熙载为领袖的胸怀大志,想施展政治抱负的;后者以冯延嗣为代表的东宫谋士,新君的宠臣。这三种人急剧在一起,根本不可能组成一个核心,尤其严重的前一种游士阶层,并不以南唐的兴衰为重,他们要的只是成就自己的事业,而后一种人虽以南唐的兴衰为重,却有没有治国安邦的真实才能。

  应该说李颢还算不得纨绔子弟,他是在戎马生涯中,一路追随其父李昪长大的,亲眼看到了吴杨政权的争斗,也历经了李昪由“家奴”艰辛走向帝王的过程,他本人甚至经历了继位的挫折,一度放弃了继承打大宝的奢望,潜心于“庐山国学”随李善道治学,收益颇丰。后来仅因为是长子的原因,其父怕废长立幼引发后宫混乱,最后才登上皇帝的宝座。

  白鹿书洞一段时间的修炼,对他的一生来说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用儒家之道来洗涤臣民的思想上,做的比他父亲李昪更出色些。南唐政权在中后主两代中,不断的衰败,非但并没有出现权臣篡权夺位的时代风气,反而在金陵城破时出现为数不少以死报国的臣子,正是这种思想成功灌输的直接体现。

  李昪在世时,尚能够明晰洞察天下局势,也知道自己的王国该采取什么的策略。因此在他传位李颢时,南唐的疆域达到“东暨衢婺,南至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凡三十余州,广袤千里”的程度。这样的地盘实在不是用一个弱小国家可以形容,他的确具备了会师北上的潜力。李昪似乎知道儿子的心思,所以临终告诫儿子:“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用今天的话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忙着去与人争锋,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

  一个国家仅有领导人的才智是无法成就事业的,君臣一心才是必要的,而此时的南唐新君主缺少审视全局的能力,臣僚又各具心态,如此君臣必然引来泼天大祸。既在的表面实力,藏之内心的奢侈渴望,加上各怀心态的群臣的献媚唆使,终于使得李颢盲目干戈闽楚。

  历时数年的两场征伐,不但耗尽了南唐的有限的积蓄,同时也将南唐逼到危机的边缘。李颢幡然醒悟的时候,留给他的似乎只是等待灭亡了。此时取代了后汉的郭威已经成立了后周政权,他采用与李昪相近的方法,休兵养民,大力发展,到他义子柴荣手上,后周已经成为中原强大国家。恰恰此时的南唐则“朝无贤臣,军无良将,忠佞无别,赏罚不当”,所以当周世宗柴荣把后周的大军开到寿州城下时,南唐还毫无准备。短短二年时间中,南唐军队与后周的多次对垒,一败再败,竟然把淮南十四州全部拱手相让。

  四

  后主李煜原本不会成为南唐的君主,王国维说他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与夫人之手”,如果不是太子弘骥英年早逝,他也就一个风流成性的王子,琴棋书画外加美姬歌舞,三寸金莲的故事照样可以发生,姐夫戏小姨的行为也照样可以成为风尚。偏偏他那个既有政治抱负又有统帅之才的王兄弘骥死了,让他这个只懂风月的男人去接受那个烂摊子。

  作为国君的李煜还是把中兴国家当成首要之事的,这点毋庸置疑。可惜的是李煜少一点这样的政治才能,如果换成他的王兄弘骥,南唐也许在那个特殊年代可以从新获得一线生机。因为后主登基的时候,南唐的生存环境还不算非常艰难,此时后周国柴荣早逝,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天下;耶律阿保机的后人改契丹为辽,称雄西北又欲染指中原;后汉刘知远弟弟建立的北汉政权与辽勾结,奉辽为父皇帝,也想趁机吞并诸强称霸中原。赵匡胤面对这样的局势,不得不重兵严防西北方之敌,而长江天堑又阻隔宋人的兵马,没有强大的水军,宋军还难以在短时间内一举扫平南唐。

  李煜登基前,他的父亲李颢为他铲除了朝中以宋齐丘为首的专权小团体,而他在即位后,也立即起用了被两代国君冷落的韩熙载。才华横溢的韩熙载果然不是泛泛之辈,与宋人的外交上,屡屡占先,为南唐挽回一点颜面,深得李煜的欢心,同时韩熙载建议新铸铁钱,以挽救国家财政危机,总之绝境中的南唐似乎看到一丝的生机。然而,当初跟随李煜留守金陵监国东宫谋士们,很快掌握的权柄,新旧权贵间的党争再次袭来,尤其在迎娶小周后的事情上暴发。

  小周后为周娥皇之妹,小其姐大周后十四岁,大周后进宫时,小周后嘉敏才五岁。李煜贵胄子弟,又颇通音律,而大周后恰好是一位有文化的女子,所以与李煜情趣相投,颇得后主的宠爱。《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

  所以后世把缠足似月牙而舞归咎于小周后身上,这结论却也未必是果然,也许小周后只是模仿其姐姐的方式而舞。三寸金莲的恶事还是要到宋以后才兴盛,缠足如月是舞蹈者的手段,以此来增加身姿的柔美和感官的美丽,那种缠绕也是临时的,没有到宋以后变成自小而缠的怪样。

  李煜初见小周后被她的美丽沉迷,抱美入怀对帝王来说不是什么天大的罪过,而从之后李煜对待小周后的态度来看,也称得上是情有独钟,至死不渝。这样的爱情虽是以姐夫戏小姨开场,但比之始乱终弃朝三暮四的荒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大周后一病不起,终香销魂飞,后主亲写祭文,痛哭流涕。这样的表现还说不上做作或者虚伪,十年的宠爱,他们帝王夫妻间确实有深厚感情的,而这些情感并不因为小周后的出现而消失殆尽,“鳏夫煜”的碑刻足以说明,后主毕竟不是普通百姓,即便以他风流才子的身份,同时爱上几个女人也不是什么荒唐的行为,假如要作秀一番,痛哭流涕地演绎祭文再写几首悼亡妇的词也就可以了,何必去写那鳏夫的诅咒。
123
  审核编辑:韵无声   推荐:花落无声

上一篇: 《 明月来相照

下一篇: 《 “花眼”与“花心”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韵无声:
初初看到题目,以为是词话鉴赏,本想转到红尘鉴赏版,待到细看内文,发现作者没有多少与词话相关的内容,倒是把笔墨多着意于国事政治风云,稍显削弱,偶尔谈到相关的词,有点牵强,若换作南唐旧事是否更为妥帖些。编者以为可以词为主线索,依西苏才子的能力,可以写得更精彩。编者个见,仅供参考。


管理组   花落无声:
在中国这样有着高度统一文化认知的大背景下,五代十国那样的分治时代终究要被大一统的封建王国所替代。所以在我们今天看来,南唐的亡国也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南唐君主以其文采风流而留名千古,除了带给我们文化上的盛宴,还再次证明了才子不适合做天子这样一个道理。文中观点耐人寻味,知识量也非一般泛泛读史者所能够写出,故推荐阅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7

  • 晓月凝窗

    为帝者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每个皇朝似乎都不一样。一段历史,一段风流,参详西苏文后,后主留下的文字略有理解了。

    2014-02-26

    回复

  • 紫衣侯

    于平和中指点江山,为后来者追忆前人,英雄落魄美人迟暮,或叹或惋惜,那些曾经的逝去。西苏大哥这篇文字在淡淡笔调中追思抚远,历史可鉴,感受各人不同。唯写者用心,站在历史岸边,处身其中,或是谁在历史之外,谁在历史之中。就如那人在桥上看风景,谁又在看他?

    2014-01-08

    回复

    • 紫衣侯

       其实有时文字激情容易,反而想淡了却是难。

      2014-01-08

      回复

  • 花落无声

    以词为线索,向我们讲述了南唐三代君王的兴衰亡国史。不同的视角,让读者感受不同的文化历史。

    2014-01-06

    回复

  • 吟湄

    散漫了。。。

    2014-01-06

    回复

  • 瘗花秀士

    李璟

    2014-01-06

    回复

  • 孔雀东南飞103

    两张皮了~~西素看来不善历史文章啊

    2014-0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