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的一些浅识

作者:江南忆雪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12-13   阅读:

  
  一直就很喜欢歌,也尝试过大量的习作。各种各样的体裁,比如歌的几个大类现代、近体格律诗、古体格律诗、词,以及来自西方的十四行诗。过去写过一些关于诗歌创作的文章,可惜因为前阶段换了一台电脑,存放在移动硬盘上的文件,又因为硬盘故障被格式化了。结果这些文字再一次化为乌有,已经是第二次了。前几年是电脑上的硬盘坏了,结果将尽五百万的文字烟消云散!看起来电脑这东西也不是万能,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动动笔头子。
  诗歌,是最早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是两个内容:“诗与歌”。有文字表述的是诗,可以吟唱的为歌。所以,诗就是一种文字之歌。再比如词牌原本就是有乐谱可以用来吟唱的一种文体,只是现在大部分词牌已经失去了原曲。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诗歌是一种文学样式,也可以叫它文学体裁,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是最早的一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常使用的传统手法有绝句、词、曲。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现代汉语解释诗歌的定义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歌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形式。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关于诗歌的起源,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文学史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简单说,就是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创作了诗歌。因为古代人类的信息传递要靠声音,靠口口相传的原始方式。为了方便记忆,人类发明了诗歌。社会生活、两性相悦、生产劳动,以及原始宗教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最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
  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后期的宋词与元曲也属于这个类型,只是到了近代,又从中分离出来,也成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我国的诗歌有非常清晰的一条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现代诗。
  关于诗歌的修辞和表现手段,古人早就总结得非常准确: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六义中的风雅颂是诗经的形式分类,赋比兴就是修辞手段。我们今天读到诗经的时候,会发现这些诗歌会分别记载为国风、大小雅,以及颂。这些诗歌中文学价值最高的集中在国风,风就是民风,也就是民歌的意思。
  关于赋比兴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赋”?
  赋,是一种文学修辞的手段,但也是一种文体。作为一种修辞,是指主要用来铺陈叙事,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当然,因为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我们在把这层意思讲得更加通俗和现代一些,可以给赋这种修辞手法这样一个定义:赋就是详尽用文字来描述事物和人物的方法。采用的是实描,要详细、形象和贴近真实。
  作为一种文体,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起于战国,盛于两汉。《阿房宫赋》则为佳作之一。笔者也曾写过一些赋的习作发表在烟雨红尘,如《回京都赋》、《武夷赋》、《金陵赋》、《秦王宫赋》等。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赋体文字在南北朝发展到它的鼎盛阶段,但是也被士大夫演变成一种过于铺陈和华丽的文体,不仅讲究有韵,而且要句句对仗,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四六骈文。这种文体可以作为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中一朵奇葩欣赏,但是,并不值得我们现在去提倡和相仿。因为它严重地束缚着作者创作思想的发挥,不利于作者尽情表现自己的才学和情感的表达。故而,在唐朝出现了打着“复古”旗号的散文运动,开始重新重视先秦散文的写作方式。这场运动的旗手,就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学家韩愈。
  后期的文人所做的赋,已经于两晋时代大不相同,又被称为“文赋”,或者叫散文赋。它突破了原来从头至尾都是四六句骈体的格局,出现了有韵与无韵相间,骈体文与散文并举的修辞方式。给赋这种古老文体,注入新的生命。笔者习作的就是这样的文赋。
  我们不妨试举几个例子:
  “金陵雄踞大江之东,襟江带河,依山傍水。左钟山,龙蟠卫护;右石头,虎踞亘横。山川秀美,而集会天下瑰宝;古迹众多,竟纳九州丰华。”这是笔者《金陵赋》中一段文字,这样的写作手法就是文赋的手法了。
  再看一下《武夷赋》中的一段文字。
  “观九曲溪由西向东,蜿蜒自如,水绕山行多变幻,山临水立增彩韵;滩潭交错恍惚,溪水晶莹剔透。曲曲连环多含异趣,湾湾相套常藏佳景。山不高而气魄秀俊又不失雄浑,水不深却集万千大成。丹山映碧水、绿树衬蓝天、白云飘于山水间;奇峰相叠、嵌空而立,吞云雾,幻天地,其趣妙不可言。”这就是用基本对仗的四六句为主体的景物描写手段,也就是所谓骈体。
  但是笔者并没有通篇采用这种手法。
  下面这段文字就不是采用骈体,而是比较典型的散文手笔。
  “相传泰山育孔子创儒道,武夷造朱熹成理学,百代万世再无可比肩。追思孔子“论语”礼治天下,朱熹撰“四书”集大成。依紫阳言:“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实乃“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博大精深。叹吾辈后代子孙,不及前贤万分之一矣!何不效其“反躬践实,穷理致知”,“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日后当以朱子训为做人之本也!“
  赋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不仅用在诗歌创作,在现代散文,乃至杂文中,同样可以间或使用。就是采用一连串颇为工整对仗,甚至有韵的排比句,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现代散文中使用,可以使得文章显得华美、旖旎,光彩照人。在杂文中采用,则大大加强了文章的犀利、辛辣和杀伤力。
  在前面一节,我们谈论了有关赋的运用,这一节,我们谈论比喻兴。
  什么是比?比就是类比,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们再来看一首人人皆知的诗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类比为从天而落的银河,就是非常典型的手法。
1234
  审核编辑:文清   推荐:文清

上一篇: 《 【周年】红尘里,我们都来过

下一篇: 《 时空隧道里的思考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诗歌犹如一个磁场,读者与你的诗文对视,则接通了正负极电源,从而完成诗人与读者的心灵沟通,达到诗歌意义的最后创作合成之渠道。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文清

    我也喜欢诗歌,却写不出来。只有欣赏和学习的份儿了。

    2014-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