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杂文随笔 > 大禹与蒙山

大禹与蒙山

作者:东岳雨石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9-01-28   阅读:

  
  鲧是最有资格做天子,他自己也很自负,无奈,天运没有选择他。
  鲧被他的政敌和情敌逼迫,本来是要回到家东蒙山的,怎奈祝融早阻住了他回家的道路,一路追杀他到羽山,离东蒙山不远的南边一座山上被害了。鲧死后化为三足鳖,实乃鳖龟一体,玄乃北方之水,鳖鼋乃龟属。鲧死原形就是鼋龟之属,现出颛顼乃北方之神,玄冥辅之,颛顼是鲧之祖;轩辕,音玄鼋,实乃一体;轩辕黄帝是颛顼祖,是龟鼋文化血脉一体传承,作为龟蒙山,它本是太皞发祥之地,又是八卦诞生之处,那么作为东夷族的鲧,他能不依东蒙龟山之地当作他部落的居地么?历史上有鲧始创都城之说,在蒙阴之地被称为城的地方和村名太多了!
  《书·舜典》载:“殛鲧于羽山。”《左传》昭公七年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国语·晋语八》载:“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乃音)以入于羽渊。”
  鲧死后没入水化作三足龟,名“乃音,一个能下边三个点,不是'熊’字。”三足龟,也叫三足鳖、三足鼋,是象征鲧的原形是玄鼋,既“轩辕”的含意;又义含龟与蛇交,老婆和别人过,戴绿帽的讽刺含义。三足鳖,也是无能的残缺之意,鲧生育有缺陷?
  羽山距离临沭县城约五十华里,山上的殛鲧泉,水淙淙,四季不涸。
  阳城是大禹的族群根据地,大禹继位后,在东蒙山召集了一次诸侯大会,当时东蒙山因为要定时祭祀,也称“龟祭山”或者“祭龟山”,大禹只有在这里才有号召力,因为,这儿是伏羲氏太皞创八卦启蒙圣地,在这儿召集天下诸侯,最能表示出自己显赫非凡的太皞后裔的身份。
  根本就不是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会稽山,原名苗山,又名茅山、防山、栋山,衡山、宛委山、镇山。这座山在江南,远古属于百越荒蛮之地;在大禹之前,没有一点重大历史意义;不像东蒙山是太皞后裔风姓家族,专祭的一座大山,是太皞出生、居住、发明八卦;发明豢养禽畜圣地家宅。不论是谁细想一下,大禹在东蒙山召集诸侯有意义呢?还是跑到江南苗山去召集诸侯有意义?当然,还是在东蒙山最有意义。
   《经·鲁颂·閟宫》载:“泰山岩岩,鲁邦所展,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尚书·禹贡》载:“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楚辞·天问》云“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史记·夏本纪》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索隐》云:“蒙山在泰山蒙阴县西南。”
  蒙山,又名东蒙山,东山,云蒙山、龟山、龟蒙顶、大山、亚岱山等;《山东省临沂地方名志》记载:“蒙山,东蒙山,大山,也名'会稽山、涂山’”看来,此山名讳音内有深意,“会”字在这山名念时,不念hui汇音;也不念kuai快音,只念gui龟音。所以就念“会稽山'龟祭山’”音。会稽山其实名为龟祭山,在民清时民间人说蒙阴县别名叫“祭龟县”,这个称法我是听老人们传下来的,这种称法,不是没有根源的空穴来风,颛臾国主祭蒙山龟蒙顶巨岩龟,不就是此称法的来历吗?由此看,“会稽山”就是“东蒙山”。《左传·僖公四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颛臾方国是专职主祭东蒙山的一个小诸侯国,而且,这个国是风姓太皞氏族。
    在夏朝时期,还有一个方国叫“有施国”是夏桀天子的王妃名叫妹喜,是个妖媚淫荡之人。《国语·晋语》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嬉女焉;妺嬉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太平御览·卷一三五》引国语载:“桀伐蒙山得美女妺嬉。”《帝王世纪》载:“夏桀妃为蒙山有施氏之女。”三国韦昭注云:“有施国。嬉姓。”
    有人认为有蒙山国,笔者不认为有此国,在蒙山附近只有有施国,而没有蒙山国,只是有施国拥有蒙山这座大山部分,所以,以山代称为蒙山之国。蒙山之名,是启蒙的用意,是开启中华文明的始点,所以称蒙,而不是因为有蒙山国才得名蒙名;而是有施氏倚仗蒙山之名才沾其荣光代称蒙山国,是先有蒙山之名,后有有施氏假名之事。
    桀伐有施氏时期,桀在斟寻之地,也在蒙山附近,桀十三年迁都河南。《竹书纪年·夏后氏》今本载:“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寻”;“十三年,迁于河南。”
  东蒙山上有一座庙叫雨王庙,这是不对的,应该是禹王庙,而不是雨王庙,雨王一称是毫无道理,若说禹王才是有根有源。有人说是臾王庙,也是毫无道理,颛臾不是王爵,他也没有什么利民的大功绩,是禹王庙才是正确的。
  据《吴越春秋》载:“凡从太伯至寿梦之世,与中国时通朝会。”;“寿梦元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鲁成公会于钟离,深问周公礼乐,成公悉为陈前王之礼乐,因为咏歌三代之风,寿梦曰:'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因叹而去,曰:'於乎哉!礼也!’”这是首次记载南方方国和中原交往的事,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五百八十五年。寿梦看到鲁成公给他详解的中国礼仪,表示了这样一个态度。《竹书纪年》今本载:“大禹至桀十七世,四百七十一年;自商汤至纣王,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自大禹至寿梦合计为一千五百五十二年,才有首次记载江南吴国过江和中原交往。那时的江南蒙蛮之地,在大禹时期越地更是荒蛮,实难相信大禹在苗山召集诸侯。这个时间距离大禹时期也有一千五百多年,通过这个事情足以说明,江南在大禹时期还是非常荒蛮之地,大禹是东夷人,能跑到江南荒蛮之地去号召诸侯吗?这纯粹就是天大的历史错误。《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
     ​​从道理上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禹在会稽山号召诸侯的历史错误呢?笔者认为有四个历史原因造成了这个天大的历史错误。
  一者:是越王勾践有意为之;二者:是山和山的名称音同造成了潜移默化;三者:是自春秋末期颛臾国灭亡,东蒙山失去祭祀所致;四者:是文人只知抄袭,而不去详考,造成了这样的千古天大错误。
  会稽山按《吴越春秋》载是大禹登苗山,召集诸侯,而改名会稽山。
  会稽山只所以名震天下,并非因大禹在此召集诸侯和葬于此山,实则是勾践被吴国败后养锐此山,卧薪尝胆,隙机灭吴国称霸,迁都琅琊,威震中原诸侯,是这个声誉把会稽山给宣扬天下的。后人文士皆崇而仰慕,口耳相传,文笔写记,成文传世,虽有纰漏差错,也无人详考,久而成真。
  越国自无余建立,传至勾践兴霸,迁都琅琊,建台观海,意使诸侯,自觉身出荒蛮,威不能服众,则借用大禹功绩德性之威以慑天下诸侯,就树立大禹乃其宗祖威名。
  勾践迁都琅琊据《吴越春秋》、《越绝书》记载,自勾践在琅琊城都传八世王,前后历二百二十四年,现在有人认为没有那么长,有一百二十四年。勾践世系家谱:“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禹生启、启生太康、太康生中庐、中庐生相、相生少康、少康生无余、无余生无玉、无玉生无嘷、无嘷生夫康、夫康生勾践。”自黄帝至勾践是十五世,而文字记载只能从无余开始,上边是无从考证真伪。
    勾践身后家谱:“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王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强立”。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自勾践公元前四百六十五年十一月薨,至无强三百三十三年,共计一百三十二年,雄踞琅琊,傲视诸侯。
  审核编辑:沁芳闸   精华:沁芳闸

上一篇: 《 晴雯的讽刺都成了真?

下一篇: 《 2019开心事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会稽山?龟祭山?千百年来不但人有冤,看来地也有其冤,特别是在一些帝皇--秦始皇,圣贤--孔夫子的推动下,大禹在会稽山会诸侯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得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蒙山才是大禹会诸侯之地。加精,让更多人看到,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东方玉洁

    研究得透,这得翻阅多少资料呀。

    2019-01-29

    回复

  • 千千

    长见识了。

    2019-01-28

    回复

  • 沁芳闸

    大禹陵就在我家边上,原来这么多年我们都以为本来就是的竟然有可能错了。还有,韩非子的这段话,我倒是一直知道并深信不疑的。

    2019-0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