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风(上)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7-13   阅读:

  
  这次来凉者,还有一批因罪而被流放凉州的官员和罪犯。如戾太子反叛事败后,“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位居高官将作大匠的解万年,因为选建昌陵不当,以劳民伤财之罪,不宜居长安徙敦煌。李寻卷入欲图政事的贺良纷争中,最后虽减死一等,但同样被徙边敦煌。这些政坛上的失意客,到了边疆凉州,很快与当地民族融为一体,一面接受了凉州人豪爽意气的熏陶,一面融入当地,促进儒了家文化的传播。
  第二次,是西汉末年,王莽败后,中原大批豪族大姓为了躲避兵祸,离开中原,迁往凉州。这时,经过第一代中原移民的开垦,早有了“良田之益”的凉州,成了他们的避世净土。如建威将军令狐迈起兵讨王莽,兵败身死,其子皆避祸入凉州,定居敦煌,到东汉中末期,就完成了由武力军功到文化世家的转变,形成了儒术传家的传统,儒风雅士辈出,世代在河西为官仕宦。还有扶风茂陵人杜林和其弟杜成、同郡人范逡、孟冀,都避祸凉州,“将细弱俱客河西”。杜林学识渊博,当时被人称为“通儒”。扶奋茂陵人孔奋,与老母幼弟避乱于河西。扶风平陵的窦氏家族,因西汉末年中原战乱,举家迁于武威,成了武威的世家大族,窦氏世代为凉州诸郡官。这些大族中,虽然有个别因受拔擢入朝为官后又离开了凉州,但绝大多数都定居凉州诸郡,成为当地豪强世家。
  汉朝实行举孝廉制度。规定郡口十万以上者,每年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者,每两年举一人;五万以下者,每三年举一人。同时,辟西州豪杰、良家子弟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而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从中原避祸而来的世家大族,他们基本垄断了孝廉官及辟良家子弟为掾属官吏的政策红利,渐渐在凉州扎根深植,不断坐,促成了凉州世家大族的形成。他们中,大部分与中央派来的守边大将、边防屯将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客观上为凉州的稳定和发展做做出了贡献。
  凉州,经西汉武帝至王莽百年间的建设和经营,地盘不断扩大,诸郡民殷物丰。到光武帝时期,凉州已成了光武眼中的“完富”之地,“当收降之”。于是,这样一个仓库有蓄,民庶殷富的地方,自然成了官宦们图谋的理想之地。消息灵通,嗅觉灵敏的窦融,最先闻到了凉州的富裕和羊肉的清香。新莽灭亡后,窦融本任巨鹿太守,他的从弟为武威太守,就对他说:“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国。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窦融一听,这地方简直是人间天堂,一个野心随之产生,求人说情,辞去巨鹿太守,谋求镇守河西,竟然心想事成,很快被任命为张掖属国都尉。
  窦融到凉州,初心并不高远。他任凉州牧后,很会笼络人心,很快将政经军事大权集于一人之手,又把各郡守与豪杰名士抚纳于自己翼羽之下,组成了政治联盟,其目的只是为了屯兵凉州,以观天下,一旦时机成熟,割据凉州。但一个人在一地呆久了,总会被这个地方的民风融化。窦融很快被凉州人“臣属汉故”的国家情怀感染。当国家有难时,普通的凉州人,都能做到“父死子战”,义无反顾,他一个封疆大吏,怎么就生了卑劣的割据之心呢,随改变初心,真心经营凉州,为凉州百姓造福。窦融从29年至凉州,到37年四月离开凉州,任冀州牧,在凉州为政八年。任上,他抚结雄杰,怀辑羌众,颇得河西民心。终于由一个心怀割据的军阀,锐变成了刘秀称帝后维护国家统一,书写“窦融归汉”故事的爱国将军。从这一点上说,是凉州人的血性影响了窦融,成就了窦融,而窦融又改变了凉州,成就了凉州。
  千百年来,凉州人一直记着窦融经营凉州的热血和智慧。农业上,推行“军屯”,实行“田吏”,组织百姓广种麦米谷豆。林业上,严令“吏民毋得伐树木”。畜牧上,禁杀马牛,保护役畜。民族上,严令禁止征调各少数民族的马、牛服徭役,各族民众纷纷归附。军事上,平日“厉兵秣马”,防羌人扰乱,击匈奴侵扰;战时风卷残云,屡战屡胜,东破隗嚣,为朝解患;兵不血刃,瓦解虏土。很快使凉州社会出现了“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和“兵马精强”的盛况,朝野“上下相亲,晏然富殖”,“政亦宽和”,民俗质朴。安定、北地、上郡流民避凶饥者,归之不绝。这就是东汉时的凉州,农耕文明达到了汉朝的最高水平,直到前凉张轨效法“窦融故事”,莫人能及。
  姑臧城,在窦融的治理下,更是繁华似锦。
  姑臧城外,西域胡商“日夜塞野”,毡帐相望,牛马遍野。姑臧城内,胡商所携皮革制品及各种货物堆积如山,货仓高耸。窦融没顾上修“城”,但一心建“市”,在姑臧城中心建了大市。又在大市的东面了朝市,东者木也,升发之气也,寓意市场兴隆;在大市的西面开了夕市,西者金也,收敛之气也,寓意交易丰收。就这样,来姑臧城中要求入市生意者仍动辄上万,络绎不绝。窦融又在大市的南面增开了“午市”,南者火也,炎热之气也,寓意生意火红。但仍满足不了需求,又在大市的北面增开了夜市,北者水也,滋润之气也,寓意生活自在。就这样,窦融把“古者为市,一日三合”的规矩改成了“市日四合”。以大市为中心,朝市,午市,夕市,夜市,东南西北,象征一年四季,市场繁荣,一日四时,生意兴隆,这是何等的繁华景象。凉州,因之成了中国最早开放夜市的城市,夜生活最为丰富的城市,西北商贸经济最发达、最繁华、最富庶的城市。在当时中国的城市群中,再没有那个城市能象凉州这样,达到“市日四合,商贸繁华”的程度。
  凉州,俨然成了汉朝的深圳,丝绸之路最早向西开放的窗口。但汉朝的豪族社会性质,注定了窦融治下的凉州,成了豪强、著姓、地主、高门大族的天下。走在凉州的街巷里,想象汉朝的繁荣,还常常怀疑,两千年前的豪强和地主们,就说富,又能富到啥层次呢?小时候,我见过村子里住房最阔的人家,就是地主家一院子的八廊房子。我听过地主家最好的生活,就是天天有拉条子吃,有馒头吃,有搅团吃,有酸菜吃。就觉得两千年前豪族地主,生活再好,能好过两千年后的地主?但是,当我定居凉州,在博物馆看到雷台和长城乡出土的两个东汉时期的豪族陶楼院模型时,完全颠覆了我的三观。
  汉朝的豪族地主们,居住的楼院竟然那么豪华气派。他们把生前居住过的豪宅庄院,按比例缩小雕塑,烧成陶楼模型,活象今天的陶制楼盘。豪族们死了,把陶楼院带到墓中,还象生前那般住豪宅,喝好酒,享受着奢华的生活。长城乡出土的那个陶楼院,是个正方型的院子。有院墙,院内用十字墙隔开,将院子一分为四。后院有两层塔式楼阁,两重楼阁上下套接而成。楼身呈细长的四棱柱形,上有大屋脊顶。中部套接回廊,正面开门。楼院底部,有四根大柱子支撑。整个建筑,还有瞭望防卫的功能,十分气派。
  就这么气派的陶楼院,比到雷台出土的黄绿釉陶楼院,又小巫见大巫了。雷台陶楼院,整体即是一个豪华的庄院,又是一个戒备森严、设计严密、通畅坚固的防卫体系。庄院四周有围墙,正面开门,庄门两旁设窗,装菱格形窗棂。正门上方,建有两层门楼,院内除正面外,其它三面墙体,均有夹墙,墙头上宽可跑车,夹墙内暗道相连,防卫体系十分严密。院墙四隅上立两层角楼,门楼与角楼间飞栈通连。院子中央的主体建筑,是一栋五层重檐高楼,每层四面坡出檐,由下至上逐渐收分。中央阁楼与四个角楼的外壁,均开设有透窗。人不论站在阁楼,还是角楼上,都能通过透窗,观察清外面的情势,遇有外敌和盗贼来抢劫时,可以由此射箭,打退盗贼。
  难以想像,这样的豪宅庄院里,地主大族们的日子有多富有。如果我们对陶楼院模型没有真实感受,那就去民勤,看看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私人庄园“瑞安堡”。此堡虽建于民国,但完全是汉朝的风格,冥冥中,好象遗传了汉朝地主庄园的精髓。虽然只有近百年时间,但院墙上的亭台楼阁,防御设施,夹墙,射击孔,与东汉的两个陶楼院功能、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妙。墙顶通道宽可跑车,防火防攻设施齐全。堡内设有暗道、暗室、射击孔等设施,宽1.6米、高3米的暗道夹层在堡子院墙内纵横交错,长达60米,角楼及护墙上装满了射击孔,设计巧妙,里大外小,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枪弹很难射进,而里面的人看外面一目了然,随时都可向外开火。
1234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心迹之四十六(组章)

下一篇: 《 汉朝的风(下)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祁连山外的那片土地,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么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到底来自哪里?作者做了系统而明确的描述,汉朝的各种风促进了凉州风土的开化而凉州自身品格与之相容相济,造就了这个不可多得的地方。而每一种的风背后与之息息相关的人物极事件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些。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