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浩气长存

浩气长存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3-17   阅读:

  
  1931年4月5日,共产党员刘谦初在临刑前写给妻子的信:不要为我悲伤,我为真理而死,亦为正义而死。希望你紧记我今天所说的,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
  他在信中所说的这个母亲,就是指中国共产党。
  1935年,共产党人瞿秋白被捕,蒋介石命令将他就地处决。6月18日清晨,江西瑞金罗汉岭下,瞿秋白仰头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他戴着近视眼镜,一袭黑色对襟唐装,端坐在草坪上,微笑着向刽子手点头说,此地甚好,开枪吧!
  共产党员毛泽建曾说: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
  1935年初,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到国民党围攻,寻淮洲牺牲,主要领导人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等被捕。方志敏被押解到南昌,进城时引得万人注目。
  带着脚镣手铐站在铁甲车上的方志敏,衣裳褴褛却难以掩饰他从容不迫的凛然正气和傲然挺立的英气。那神情,完全不象一个阶下囚的样子,倒象是得胜还朝的将军。
  观看的群众都被他的气概所感染,那些敌人和站在敌人一边的人们,也被他的气势所震慑。他的头颅高昂着,身上打着补丁的旧棉衣,象是百战不碎的铁衣战袍,即便脚镣沉重地拖压着他的脚步,仍然步履坚定,气宇轩昂,无人能夺其志。
  如今仅存于世的照片中,还可以看到这三个共产党人的样子:从左至右分别是,刘畴西、方志敏、王如痴,象三座山一般挺立着。
  刘畴西,长沙望城靖港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20师师长,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校友,牺牲时38岁。
  方志敏,江西弋阳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党代表、政委,牺牲时36岁。
  王如痴,湖南衡东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19师师长,牺牲时32岁。
  同时被俘的,还有红十军团第21师师长胡天桃。按照曾经的国军上将王耀武的供述,我们仍然能够想象出他的模样:
  共产党员胡天桃,他一步一步坚定地走来,走在1935年凄寒彻骨的严冬里,走在中国现代史中那段最为崎岖的小路上,走在一段共产党人曾走过的血迹斑斑的来路中,向着他内心永远不会倾颓的理想决绝地走去,也一步一步走进了我的灵魂深处。他离开我们时,打着补丁的军服上背着一条打着补丁的干粮袋,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袋里装着一个破旧不堪的洋瓷碗……
  1935年春,陈毅因伤病被留在梅岭地区坚持游击战争,与敌周旋,几近弹尽粮绝,处境非常艰难。叛徒们带着国民党兵,天天在草丛中搜索,放火烧山。他在中写道: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就是著名的《梅岭三章》。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共产党人陈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作好了牺牲生命的最后准备。
  历史的扉页一章又一章,英雄豪气、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他们的名字闪着光,从我的眼前一一划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真理和革命的种子如野草般在民众的心头生根、发芽、成长。一边是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敌人的刀枪前倒下,一边却是更多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加入共产党。革命的理想、战斗的意志像一支高高举起的永不熄灭的火炬,从一个共产党员的手中,传到另一个共产党员的手中。
  4
  今天,我们看到所有的毛泽东的照片都是笑着的,这源自他对中国革命、对新中国的前景的胸有成竹的信心。这些信心来自哪里,也许是他天生乐观的性格,也许是对真理的笃信,也许是对信仰的执着,也许这些都有。
  还在学生时代,他就说过,“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从此,他一路高歌,意地歌唱着胜利,歌唱着勇敢,歌唱着信仰和旗帜,歌唱着铁流般的革命军,歌唱着美丽的大好河山。
  战火连天,他毫不畏惧,严酷的环境将他变得坚硬、坚强、坚定,他的自信变成了他信,让他的党自信起来,让他的人民自信起来,让他的同志们自信起来。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他看着他的同志、战友、兄弟一个一个倒在他的眼前,他的脚下,他的身旁。他没有停留,继续前进。
  毛泽东是一个大预言家,虽然眼前晦如暗夜,他的内心却光明如雪;中国的前途,革命的方向,了然于心。他是中国现代社会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乐观地在黑暗社会里的惨淡微光中,英明地指明中国革命前途和民族希望的方向的人。
  他说,抗日战争,是为亿万斯年的世界的永久和平而战。
  他说,长征不是苦难,它是宣言书,它是宣传队,它是播种机。
  他说,一穷二白不要紧,一张白纸,正好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毛泽东胆略过人,他对待战争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1949年以后,在他领导的时期,中国打了三场战争: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一举奠定了中国和平建设的国际政治大环境基础。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拿回了自晚清政府以来在中印边界丢失的3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969年,中苏边界自卫反击战,有力地抗击了勃列日涅夫政府的霸权主义政策,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三次战争,完美地实践和诠释了毛泽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断言,打出了民族志气和战胜一切外来敌人的勇气,打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二十世纪之初,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曾满怀信心地说:
  “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
  站在罗霄山脉的主峰,毛泽东只手叉腰,只手挥舞,豪迈地评价中国革命和中国的光明前景: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5
  毛泽东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许多个第一: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第一个提出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第一个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第一个提出了敌后游击战的战法。第一个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举张……
  1935年,日寇发动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更大的危机和灾难。在这个危急关头,毛泽东审时度势,敏锐地觉察到国内的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变化,不断地寻找摆脱民族危机的良策。
  就在国内连年一片绝望之声、失败之声、亡国之声,国民党上层即将陷入分崩离析的时候,1938年,他写出了一部光辉著作:《论持久战》。
  在延安的窑洞里,几乎在十个昼夜中,他足不出户,不间断地伏案撰书,东西吃得很少,有时甚至只喝了些水,又继续写作,写完这本书,人都瘦脱了形。写《论持久战》时,恰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连一套象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只有穿在身上的旧棉衣。衣服让人给洗了,他就裸着身体裹着棉被继续写,衣服则放在炭火上烤,以至把棉鞋都烤糊了。
  《论持久战》的出台,震惊中外,为国共两党高层所尊崇,也为现代军事家们交口称赞。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了光明的前途,给全国人民以信心和力量。它是现代中国和现代世界中当之无愧的经典军事著作,是指导全民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在这本书中,他明确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决死的战争,我们唯有血战到底,没有其他途径。他以丰富的军事知识和阅历解说了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的许多战例,告诉我们必须把游击战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同时,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并且在书中讲到了很多优良的战术和战胜强敌的方法。
  审核编辑:冰斯语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餐桌上的春天

下一篇: 《 聆听郭老说鸿爪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长沙是个英雄的城市,这离不开一代伟大领袖的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等革命前辈建立的共产党在万分艰苦的岁月里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几十年如一日的斗争,用无数革命志士的献血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幸福,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4

  • 英沙

    那一年我大约十岁。广播里传来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深沉的声音,悲痛从扩音器里持续地弥漫着。我端坐在教室里,看到班主任莫名其妙地哭泣起来,泪水先是无声的溢出了她的眼睛,然后是一声痛彻肺腑的号啕,紧跟着就是扶在讲台边哀声痛哭,直到再次失声。全班的同学紧跟着班主任大哭起来。

    我们一边流泪,播音员绞痛般的语言仍然在耳边回响着。我十分担心他是否会因悲哀而讲不下去,而中断。

    若干年后,想起那天的场景,我仍然会落泪,因为我找到了自己落泪的真正原因。那种失去至亲的感觉,值得我痛哭,更值得我回忆。

    我在北京去看过他。他累了一辈子,担惊受怕了一辈子,刀丛火海一辈子,向旧世界怒吼了一辈子,为众生的生存奔走了一辈子,他终于休息了……

    毛泽东,这个光辉的名字,永远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

    2021-03-19

    回复

    • 花落无声

      @英沙  向伟人致敬!毛主席是来拯救中华民族的,来拯救劳苦大众的,我们会世世代代记住这位真正的伟人!

      2021-03-19

      回复

    • 英沙

      @花落无声  非常感谢佳友!祝春分节快乐!

      2021-03-20

      回复

  • 花落无声

    此文写得大气磅礴,令读者热血沸腾。谢谢英沙送来好文章!

    2021-03-18

    回复

    • 英沙

      @花落无声  谢谢文友的佳评。您的鼓励就是我进步动力!非常感谢!

      2021-03-18

      回复

  • 英沙

      更正声明:第二节第六段“玩得那些同龄的学生人口服心服。这是他用学过的战略战术初试牛刀。”,应为人人,掉了一个人。
              第五节第十七段“蒋介石本人记得他,当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方面军司令时,毛泽东就已经是国民政府的中央委员。 ”两个  
              他,指代不明,第一个他指毛泽东,第二个他属语法笔误,应直接写蒋介石,或者蒋某人才对。
      敬请原谅,特此更正。

    2021-03-18

    回复

  • 英沙

    关于毛泽东牺牲的亲人,以前许多文章都写的是六位。这个算法是局限在以毛顺生为主的家庭里。这里增加杨展和毛福轩,我觉得是对的。其实,韶山的毛氏族人当中,当年响应革命的韶山党支部,和保护毛泽东家祖坟的那些人当中,也牺牲了不少的人,他们都是革命烈士。

    2021-03-18

    回复

  • 英沙

    关于刘畴西:这个人我是在一本介绍靖港的史志上看到的,心里非常惊讶这个发现。
    关于方志敏等三人照片:很长时间,我都没有记住另外两个人的名字,经过反复核对,才搞清楚他们谁是谁。
    关于四渡赤水:这个我是认真看了的,的确是对照地图一个地址一个地址地看,双方力量和布阵进行对比。
    关于论持久战:我把毛选第二卷通读了一遍。
    我参阅了许多的资料。最难得的是对所有素材的取舍,哪些该留下,哪些该详写,哪些要略写,非常难。还好,两个多月时间,总算勉强完成了这篇文稿。

    2021-03-18

    回复

  • 英沙

    去一师范大概是2017年夏天,确是一个下午。那时,门票是二十元。我在第八班的教室里坐了一会儿,下午的阳光正从窗外照进来,很温暖敞亮。
    去岳麓书院是2018年,也是一个下午,雨后新晴。半学斋的毛泽东住所不能进,只能在外面观看。
    清水塘和烈士公园则是经常去,因为,这是两个公园,对公众都开放的。
    板仓仅只去过一次。猴子石则经过或者游玩的时候较多。橘子洲是2018年下半年去的,刚好是八月十五刚过。

    2021-03-18

    回复

  • 英沙

    写这篇文章,是为着向党的一百年华诞献礼。写的时候的确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我参考了不少的文献,尽量以自己的语言来写。但有些涉及到重大评价的文字,我还是遵从了原文原意。这个本来是炒现饭。写伟人是一个大题目,我一直认为,自己写这个还是有点功力的欠缺,所以一直不敢动笔,直到把所有的资料搜集完整后,我才一点一点地把它们拼凑起来。我的想法,是从长沙的几个著名的、与毛泽东的生活和工作的红色景点荡开来写,这个角度和脉胳比较好写一点,而且不容易跑题。但愿,我炒的是一盘香喷喷的蛋炒饭,让人们喜爱,谢谢。

    2021-03-18

    回复

  • 落叶半床

    浩然正气,长存人间。

    2021-03-17

    回复

    • 英沙

      @落叶半床  谢谢文友的佳评。问好!

      2021-03-18

      回复

  • 冰斯语

    读英沙老师的这篇文章。我又重新学习了一遍历史。写得真详尽,很钦佩老师的研究精神在审稿时,我看数字1前面的“浩气长存”四个字与题目重复,故而删掉了

    2021-03-17

    回复

    • 英沙

      @冰斯语  谢谢编友的厚爱!我的行文审稿比较粗放,多有错漏,乞望多多批评斧正。辛苦了!

      2021-0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