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凉州》第56章:确立世子,前凉国力鼎盛

卷十:开疆拓土(4)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8-13   阅读:

  
1
  张骏征服西域后,又将目光转向东面,准备打通与东晋的联系。
  自335年,前凉通往东晋的路被后赵石虎斩断,已经三年没与东晋联系了。这几年,凉州境内依然风平浪静,与西域的商贸往来更加密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独因后赵的挡道,一直阻碍着张骏向东扩张的步伐。而后赵的实力也很强大,张骏只得一边违心地与后赵保持着藩属的关系,一边寻找机会,做着开通尊晋道路的努力。
  前凉建兴廿五年(337年),张骏再派护羌参军陈宇(又陈寓)、从事徐虓、华驭等,化整为零,装成小商贩或难民的身份,突破后赵层层封锁与盘查,历经艰难险阻,成功到达了京都建康,再次请求东晋朝廷出兵,与前凉联合伐赵。
  东晋朝廷对前凉勤王之事,甚感满意,但出兵之事,没有答应。因为不合时宜。此时的东晋,也时时提防着后赵的攻伐,那还敢生伐赵之心。不出兵,对前凉仕晋勤王之心,总得有所表示,东晋征西大将军庾亮就上疏说:陈宇等冒着生命危险,远道而来,上疏贡物,应得到提拔任用。晋成帝采纳了庾亮的谏言,下诏拜任凉州参军陈宇为西平相,从事徐虓、华驭等为县令,对前来朝拜的其它前凉官吏,都封了东晋的官职。
  这是张骏最后一次遣使通表东晋。前凉与东晋,以这样的名义,断断续续交通与贡使了多年,表面上如同君臣,实际上各过各的,除了象征性任命前凉使者,体现东晋朝廷的正朔,连互相声援都没有,联合伐赵的行动都没有。这次张骏遣使满怀希望而去,还是扫兴而归,依然没有取得东晋联合伐赵的承诺。这种往来纯粹变成了一种礼仪性活动,也就没意思了。
  这些年,张骏不断设法通表仕晋,主要有三点战略考量。
  一是东西联合牵制后赵。通使东晋,能实现东西呼应,与东晋互为犄角,一旦受到后赵威胁时,可借助东晋牵制敌人,减少正面压力。同时还可给成汉政权造成一定遏制,使其在东晋与前凉之间保持中立,不要轻举妄动。犹为重要的是,张骏以保据河西为基本国策,但他并不忘向东扩张势力。虽然眼下的客观形势不允许他作这种选择,然,一旦时机到来,转守为攻时,与东晋配合行动,就可以连旌万里,水陆并进,长趋中原。对最后这一点,张骏抱有莫大的希望。
  二是唤醒汉民族的忠心。凉州张氏政权,世代尊晋,一个核心的价值,就是能以汉族正朔的藩臣名义,更好地管理凉州,经略凉州。尽管与东晋通表时断时续,但以当时的大势论,通表东晋十分必要,它能唤起汉族士民的民族心理,使更多的汉族人“注心于大京”,支持张氏政权,并能实现强敌压境时的民族团结,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三是想得到正朔的名分。张骏最想得到东晋给他“凉王”的封号。而东晋呢,对这些也似乎心知肚明,其它官职,想要的都封了,却始终不肯授予张骏“凉王”的封号,固守着“异姓不得称王”的底线,维持着东晋朝廷仅剩的体面和尊严。说到底,这是一种道统上的不自信,或者说东晋掌握了道统传承。这东西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打败敌人,但有时候就是一道光环。
  现在,这三点作用已经越来越弱,可有可无了。
  这个时期,东晋、后赵、前凉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论从谁的角度出发,都有顾忌,都互相怕,都不敢主动挑事。如339年三月,东晋征西将军庾亮欲开复中原,上疏攻伐后赵。群臣们就都担心打不过“百战百胜”的石虎,倘若轻举妄动,“虎必自帅一国之众来决胜负”。皇帝召集群臣商议时,同样遭到了丞相、大尉及太常的一致反对,以为“资用未备,不可大举”。后赵石虎想攻打东晋时,后赵的官员们,也怕得罪前凉,遭遇东西两面夹击,还怕北面的几家乘机来袭。340年八月,后赵石虎致书汉帝李寿,欲联兵攻伐东晋,而后瓜分江南。亦遭到成汉群臣反对,解思明就明确劝谏李寿皇帝“成汉国小兵弱,不可与晋抗争”。前凉张骏想攻打后赵时,前凉官员们更是劝谏,此时打后赵,等同于鸡蛋碰石头。各国都想并吞对方,又都害怕对方,单打独斗不行,联合也不行。后赵想联合成汉,攻伐东晋没成;前凉想联合东晋,东西夹击后赵没成。
  正是一个互相之间的“怕”字,维系了各国之间的相对稳定。
  也正是一个“怕”字,导致各国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都摸不透对方的真实实力。既然东晋不肯封王,不肯联合伐赵,那么,他遣使东晋的三点战略考量,就完全失去了意义。从国家安全角度说,此时能威胁凉州安全的唯一是后赵。张骏随即改变了策略,不想和东晋玩了,前凉自个儿想办法,与后赵斗着玩去。
  从此,张骏对东晋的态度,远不如对后赵那样“恭肃”了。此时的后赵,实力十分强大,除前凉、段部鲜卑的辽西国及慕容鲜卑的辽东国三个政权外,后赵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北方。石季龙继位,更不是他攻打后赵的机会,后赵依然是前凉实实在在的最大威胁。打不过,只能俯首称臣,每年向后赵进贡,换取凉州稳定发展的机会。
  前凉的发展,也得到了一些周边小国或势力集团的认可。同年,仇池国王杨难敌卒,子毅立,自称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遣使来凉州称藩称臣。仇池国成了第一个向前凉称藩称臣的小国。自此,从梁州到凉州的道路,畅通无阻。仇池每岁向凉州使贡不绝。
  
  2
  前凉建兴廿七年(339年)己亥,张骏执政十五年,前凉的面貌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商贸畅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达到了凉州自张轨以来最为鼎盛的时期。百官们见实行王权治理的条件已经成熟,就再次劝张骏称王。张骏依然不准,说后赵国力依然强大,时候仍然不到。可见,在称王这件事上,张骏始终头脑清醒,小心谨慎,而不急于求成。
  百官劝张骏称王不成,又请张骏立世子,张骏依然不肯。“世子,惟据天子、诸侯之子。”曹魏以前,诸王嗣子称太子,自曹魏始,诸王嗣子改称世子。他连王都不急于称,怎么能急于立世子呢。立世子,依然是变相称王之举。
  中坚将军宋辑见张骏不肯立世子,就从前凉国家的安危高度,劝说张骏道:“礼制中注重储君,大概是重视宗庙的原因。周成王、汉昭帝在襁褓中立为太子,实在是因为国家的继承者不能缺,储君应当早确定。从前武王刚建国时,元王当储君。建兴之初,先王在位,殿下正名为世子,何况现在国家更崇高,圣身亲自卓异独立,大业逐渐隆盛,太子之位怎能缺人呢!臣认为国家有累卵之危,而殿下却认为比泰山还安稳,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百官们劝张骏确立世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后宫已经出现不宁迹象。此时,马氏生次子张重华,刘氏(号称刘美人)生长子张祚,都已经十三岁了。两人虽然同岁,但刘美人为嫬,张祚却为长;马氏为嫡,张重华却为弟。百官们已经发觉,后宫早已产生异像,为立世子开始明争暗斗。依嫡庶,当然是先立张重华;但张祚为老大,这刘美人就不能不为自己的儿子张祚着想。而且,张骏的嫡妻马氏,人老实,无脑子,容易被人利用,好欺骗;而刘美人,人活泛,脑瓜奸,如果后宫暗斗变明争,马氏绝然不是刘美人的对手。就张祚、张重华兄弟俩而言,百官们亦发现,兄弟俩心性截然不同,张祚心眼多,会来事,“祚性倾巧,善承内外”,自小就喜欢结伴玩童,还很会巴结马氏,讨得马氏的喜欢。而张重华心眼少,人老实,“自幼宽善端重,沉毅少言”,只知与群小玩游戏,不会玩心计。不立世子,兄弟俩人长大,若为权力而争斗,张重华绝不是张祚的对手。所以,百官们心急啊,后宫都乱到“国家有累卵之危”的程度了,但张骏却感觉不到,就都劝张骏早早确立张重华为世子,断了后宫暗斗之念。
  张骏听宋辑这样一分析,才觉后宫事态严峻,听从了宋辑与百官的劝谏,在姑臧城中城(又称内城、禁城)“立辟雍,明堂以为礼。”立次子张重华为世子。“十一月,以世子张重华行凉州事。”
12
  审核编辑:韵无声   精华:韵无声

上一篇: 《 跟着李白喝老酒

下一篇: 《 二宝的暑假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韵无声:
 “正是一个互相之间的“怕”字,维系了各国之间的相对稳定。”一句话道破天机,各国之间相互提防,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倒也安稳。此章可见张骏前期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但后面也能审时度势听取谏言。可惜后赵太小看前凉国力,落得个败北,还暗藏恨心。至此,稳定就此打破了,我也十分好奇张骏会如何作为。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