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在音乐中的失聪之耳

作者:瘗花秀士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3-12-31   阅读:

  

  回溯起来,那个时代似乎流行音乐已达峰颠,但在当时,学生接触音乐的渠道依然有限,往往发现一首动听的歌曲,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争相学唱,然后同样的旋律就迫不及待地在宿舍里、操场上、田野间、马路上四处响起,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大群农村学生于子夜时分结伴从城里步行回校,经过野地的坟场时,胆小的人们战战兢兢,不敢出声,这时不知谁率先嚎了一嗓,山野里立即不约而同地响起一阵洪亮的和声“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回程长达十余里,歌声于是一路不断,逗得沿途人家的狗也狂吠不止。面对这种情形,我始终有种奇特而微妙的感觉:一个人只要爱唱歌,丑陋者立刻变得漂亮、猥琐者立刻变得轩昂了。

  3

  前些年我曾写过,新世纪的华语乐坛出现了如下几种倾向:一是融入了大量的异国情调,音乐呈现出国际化倾向,此类音乐以蔡依林的波希米亚风情歌曲《布拉格广场》、孙燕姿的印度风情歌曲《神奇》和陶喆的大量R&b歌曲为代表;二是在古典词的意境与Rap、Soul等形式之间寻找新的文化嫁接点,代表人物为周杰伦;三是为奉迎低品位乐迷、以民间俚俗小调为音乐元素,歌词幼稚直露,内容浅薄无聊,且多含情欲倾向的网络歌曲,此类音乐以庞龙和杨臣刚为代表。

  网络歌曲的出现,标志着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时尚文化,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即使未必会像昆曲、京剧、古琴那样逐渐被束之高阁,但其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已经丧失贻尽,只剩下了原始的欲望,像一条搁浅的鱼那样张大了嘴喊渴。即便是陶喆和王力宏这些并不为各层次人群认可的歌手,到现在也已成了苦苦支撑着华语乐坛的最后一根柱檩。但这并不能影响到低档次歌迷的感动涕零,那么多八流歌手能够活得有滋有味,不正是有了这些口味特异的粉丝买单吗?

  近年来时常听人聊起流行乐坛,似乎天皇满天飞,天后遍地跑,盛极一时的周杰伦早被汪苏泷等“QQ三巨头”取代,新的音乐盛世正在崛起。有时不小心听到这些人的歌声,不禁哑然失笑:这也能算巨星?这也能算金曲?不就是多年前被我深深鄙视,多年后媳妇终于熬成了婆的网络音乐吗?

  现在的年轻人,随口一数就是几十上百个歌手的名字。这些人我可能主动听过的没有一个,无可奈何看到过名字的、走在街上被商店大功率音箱硬灌入耳的大概有那么十来个。因而在别人眼里,像我这种孤陋寡闻的人居然也敢自诩为爱乐与懂乐人士,实在难以服众。然而即使再会唱歌的人在跟我比谁能唱得更多的较量中,无一例外都会大败出局。客观地说,别人能唱的歌我仅凭道听途说的记忆和久远模糊的印象也能唱上一段,而我所唱过的歌,一千首中起码有九百首是他们一生也没有听说过的。

  我的音乐品位是从九十年代初显现出与众不同来的,在纯粹商业化的四大天王压过了台湾原创歌手风头之后,我就跟大众口味背道而驰了。当大家都一窝蜂地去追捧刘德华、小虎队时,我已经听了几年的民乐了。但那时县里没人听这个,有一次我买了一盘民乐合集,找到一家熟习的商铺去放,周围的人纷纷塞耳,露出强烈的厌恶神情,城里人跟乡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乡巴佬才听笛子二胡什么的。

  那时我依然缺乏音乐播放工具,就算是高深复杂的器乐曲,我还在使用“传统”方式欣赏,即自己找谱唱。直到现在,我还能随口唱出很多名曲的旋律:拉索拉发米来,这是幽微凄婉的《二泉映月》,拉米索拉米索拉米索拉,这是奔腾激越的《赛马》,拉拉多来拉索索,这是典雅韵藉的《春江花月夜》,米来米米来米米来米来多,这是热情奔放的《拉德斯基进行曲》,米米发拉索发米来索多来米发米来米发索发米,这是宁静安谧的《田园交响曲》……

  其实在更早一些时候,观众对于音乐还没有绝对选择权时,我就已经显露出区别于常人的价值取向。在八十年代后期通俗唱法刚刚崛起即以摧枯拉朽之势把美声和民族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时,我就在听与自己年龄明显不符的正统唱法。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亲戚家听歌唱家在电视上演唱《走上高高的兴安岭》,主人走进来一把关掉了电视,愤愤地说,你怎么什么烂歌都听?

  是的,我的音乐口味是十分芜杂的,对于音乐的国界、风格和形式没有任何取舍,我不会只钟情于某一种流派,也不会只死忠于某一个明星,我对音乐的选择只有好与不好的区分。

  从童年进入少年之后,我的学歌“器材”也鸟枪换炮,由明星月历变成了各种流行、民歌、美声、歌剧、京剧唱段、器乐歌曲集。光民歌而言,从美国的《苏珊娜》到古巴的《西波涅》,从澳大利亚的《羊毛剪子咔嚓响》到印尼的《星星索》,从日本的《拉网小调》到苏联的《卖布谣》,从意大利的《玛莱卡莱》到西班牙的《鸽子》……我唱过的世界各民族民歌如恒河沙数,难以言尽。至于中国民歌就更多了:新疆的各族民歌、西藏的密宗音乐、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内蒙的长短调、江淮地区的田歌小调、西南地区的飞歌大歌我都能如数家珍。

  4

  虽然每天晚上全城各大KTV里夜生活爱好者有着性病广告般庞大的群体,似乎炫耀着流行音乐在民间的空前盛况。而生活中实际情况是,除了自己之外我很多年来就几乎就没到听到过别人的歌声了。明明是个无歌不欢、唯歌独尊的时代,不知道四大天王和周杰伦便可归为新文盲,怎么流行乐三十年来影响了十几亿人就影响不到我身边这一旮旯呢?后来我貌似想明白了:那是因为我的生活圈子(文化人、公务员)具有太强的同一性,它的年龄结构和职业特征不具备颁发疯狂许可证的条件,就好比你到政府部门去办事,可曾见过有人穿乞丐装?所以音乐还得个人默默爱好,唱歌还得独自偷偷进行。

  刚才我说到身边没有音乐发烧友的原因之一是年龄,这个理由也常被年轻一辈当成无往不利的尚方宝剑,尤其是在接受新事物这个条件下。实际上这个圈子中的不少人才刚刚走过年轻,有的还在青春的尾巴上逡巡,有的正处于青春进行时,但这个圈子给人留下的保守、陈旧、土气的印象,完全抹煞了他们的年龄。因而与其说是审美的年龄代沟,不如说是审美的职业堑壕来得准确。实际上接受什么音乐跟年龄没有任何关系,相反的是,先锋音乐和实验音乐的发烧友,基本上集中在是六零后和七零后这两个阶段,而轻佻又轻慢的九零后,却只能接受《伤不起》、《老婆最大》这一类没营养的口水歌。

  近年最火的音乐选秀节目无疑是《中国好声音》,在我看来,这个节目的一大贡献,是给了一批尚未成名的歌手呈现音乐想法、为亿万歌迷打开音乐视野的舞台,他们展现出的一些绝大多数人从所未见的类型化音乐如R&b、Rap、Soul、BossaNova和死亡金属、哥特金属等,为众多还未能分清它们各自特征的年轻歌迷用于四处显摆自己专业性与前瞻性提供了大量术语。

  实际上这些音乐类型在西方都是超过半世纪的传统音乐了,知道它们顶多算是增长了知识,谁要认为自己就此引领了潮流那就是大笑话。即如我,早在二十年前就大量接触了这些音乐,也不敢说出这样的话,我对这些西方流行乐的接受与了解,只能证明我的涉猎面广而已。而这些在国外早已成为古董的音乐,它们的先锋性、探索性竟然远远超过了中国最新的流行音乐,若以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跟年龄成绝对正比的言论来看,我是不是比下一代更年轻?

  虽然在九零年前后即已率先欣赏中国民乐,但我后来还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这种高品位音乐,改听欧美流行乐和重金属摇滚了。音乐欣赏类型的改变,与社会环境有关,更与自己审美理念的转变有关。
1234
  审核编辑:吟湄   精华:吟湄
【编者按】 执行站长   吟湄:
音乐,可以说是先于语言的产生来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产生不可考,但却始终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本文以中国流行音乐的概述开端,细数了近几十年来各种音乐的流传类型,流派渊源以及自身对音乐的一些领悟。音乐视野开阔,文本语言流畅,叙述结构严谨。可以说是一篇极富个人色彩的现代音乐小史。推荐阅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3

  • 东方玉洁

    单是看着这此人名与歌名便已经觉得眼睛长得太少了些,如此驳杂的,看得出作者对音乐真是行家,一说韵就如数家珍般的滔滔不绝。

    2014-02-28

    回复

    • 瘗花秀士

       呵呵,一直以来都关注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时也对非流行类音乐有相当兴趣。

      2014-02-28

      回复

  • 瘗花秀士

    网友 高野 的原文:

    这文字写的好。

    谢谢高野兄支持。

    2014-01-05

    回复

  • 高野

    这文字写的好。

    2014-01-05

    回复

  • 瘗花秀士

    网友 欧阳梦儿 的原文:

    什么时候变成茶茶的师傅了?

    话说那是更新世晚期的事了……

    2014-01-05

    回复

  • 欧阳梦儿

    什么时候变成茶茶的师傅了?

    2014-01-04

    回复

  • 瘗花秀士

    网友 韵无声 的原文:

    脉络清晰,既有概括性的综述又有个性化的表达,只是纵横跨度范围太大了点,难免粗泛,有的层面可以稍微细说一下的吧,而且立几个语意明确的小标题岂不是更好读一点。

    好意见,一直觉得欠点什么

    2013-12-31

    回复

  • 韵无声

    脉络清晰,既有概括性的综述又有个性化的表达,只是纵横跨度范围太大了点,难免粗泛,有的层面可以稍微细说一下的吧,而且立几个语意明确的小标题岂不是更好读一点。

    2013-12-31

    回复

  • 瘗花秀士

    网友 一碗凉茶 的原文:

    师父一天到晚研究这些,你就不能写点让我们这些俗人也能欣赏得了的东东吗?

    写现实生活的也有,以前的由于质量问题就不发了,现在的由于隐私问题也不发了,嘿嘿

    2013-12-31

    回复

  • 紫衣侯

    这版有点乱,重复操作了,二次排版吧?

    2013-12-31

    回复

  • 一碗凉茶

    师父一天到晚研究这些,你就不能写点让我们这些俗人也能欣赏得了的东东吗?

    2013-12-31

    回复

  • 瘗花秀士

    网友 吟湄 的原文:

    我曾经在公司放过古琴曲,结果同事们都说这是催眠用的。。。。

    古琴在古代都是士人乐器、精英文化,能接受的人太少,远不及古筝等。

    2013-12-31

    回复

  • 吟湄

    我曾经在公司放过古琴曲,结果同事们都说这是催眠用的。。。。

    2013-1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