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写好散文的一些看法

作者:西郊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8-15   阅读:

  
  近日上网聊天时有位文友问:如何能写出一篇好散文
  说老实话,这位文友还真把我给问住了。事后仔细想了想,此问题难以回答的关键之处是散文这种文学体裁所包含的内容和写法过于宽泛且入门门槛较低以至于中小学生凭着作文本都可以来签到。基础越大,塔身越高。要想在全国日产量成千上万篇可供发表的散文中显示出你的散文如何“好”来,确实不易。
  印象中,文字的东西除了小说歌、戏剧影视(脚本)以外的文章都应该归类在散文里了。其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我只泛泛记住了一篇散文只要具备文理通顺,用词练达,内容看似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并能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心灵互动,写景则如履其境,历历在目;写事则脉络清晰,张弛有度;写情则沁人心脾,易生共鸣,写理则博学华采,令人受益匪浅。读后让人印象深刻并回味悠长,这样的文笔便是好散文了。
  近代一些学者为了突出散文的纯正文学血统,避免小媳妇常不能上正席的传统尴尬,便大刀阔斧地把杂文、评论、报告文学、通讯、书信、速写、日记等等从散文当中剔除了出去让其另立门户,把当代散文体裁的内涵规范到了只对事(叙事)、情(抒情)、景(写景或物)、理(哲理、教义)描写论述的范畴内,或将这四种要素全部或部分综合在一起的文章类别里。
  我想,学者们把大散文类中的“绩优股”拿出来组成当代散文体裁可谓是用心良苦,其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避免使散文在文学发展进程中被逐步边缘化或庸俗化。这种经过“美容瘦身”的当代散文体裁以“分享”为主要目的。作者只要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情感、认知、理解以及悟性等甚至一些个人隐私用文字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当代散文了。
  当代散文可写的内容和形式虽仍相当宽泛,但更加注重文章的“文学艺术性”,相对于那些已与当代散文“分家另过”的兄弟姐妹来说,散文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型要更挑剔一些,结构要更严谨一些,以力求达到“散文”与“美文”同誉。
  好在我们均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此类散文在我国未成年人的教育课堂中始终牢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我国普通教育领域中,散文在某些时期的地位甚至高于戏剧歌和小说。因此,绝大部分散文作者对此均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欣赏水平,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文学史中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
  中华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没有断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在文学领域中造成了从古至今精品散文比比皆是,俯身皆拾。但如何能写出一篇高人一筹的好散文?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思前想后,狠心给这位文友回了微信:“随心所欲,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是自己的东西,内容必须是你真心想与别人分享的东西,不做作不矫情就是好散文!”随后又跟了句:“呵呵”。
  网上那些散文名家们已总结出了无数条如何写散文的经验或定律,甚至你要写的散文内容几乎都有高质量的类似范本。不瞒大家说,我的散文也写得不好,但也确实不情愿被那些条条框框给禁锢住。
  说实话,给那位文友回个“呵呵”,心里确实过意不去。这里,我以一名工科生的思维方式再谈谈我对散文写作的理解和看法,仅供商榷。
  一:要写好散文,作者自身要练就深厚的文学审美和写作功底。
  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要写出一篇好的散文出来,就如同买张彩票想中大奖,期望很大,中彩渺茫。但练好自身的文学功底,是个苦差事,非一朝一夕之功。
  没有人强迫散文作者非要去读万卷书变成书蠹文虫,行万里路去体验和感知社会而成为人精,再活多少年去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而修炼成文圣。但要注意对文学知识的日积月累,集纱成裘。特别是对名家名篇要精读细读,真正弄通弄懂其中的确切内涵、写作手法和点睛妙笔,直至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难以磨灭的印象和记忆,并要随时总结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这个问题就不多说了,在中学课堂上那些尊敬的语文老师们已经是诲人不倦了,许多作者的耳朵可能都曾听出过膙子,剩下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继续坚持不断学习的问题了。切记一点,那些能写出好散文的文学大家都具备很高很强的文学功底,我们应明确跟他们差距在哪里是什么?咱自己不说读破万卷书,下笔有如神,但不想苦学只想急功近利是绝对不行的,在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
  二:要尽量拓展和加深自身的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各学科的基础知识。
  这并不是要求散文作者必须要首先成为面面俱到的全能专家,但对一些常见的非本专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应至少达到科普水平。
  散文涉及的面广且内容繁杂,散文创作不但考验着作者自身的文学功底,也是对作者知识面宽窄的实际考验。可以想象,一位知识面很窄的作者写出的散文,总难免会带有一种小家子气或学生气。当今网上发布的一些散文主要毛病之一就在这里。
  不好意思,先举那位文友的散文中几个极端点的例子:
  1.“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头顶的树枝上欢快地叫着,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微摇着身躯对我点头微笑……”
  可以换位想想,读者对这种描写会产生什么感觉?花鸟你都不知道是什么你写这些干什么?
  2.“看日落处,云卷云舒,太阳已躲在一朵乌云的后面失去了光辉,天空正在渐渐地暗了下来……”
  从气象学上讲,“一朵”能挡住太阳的“乌云”起码是属积雨云系列里的云,其它能挡住阳光的云多是厚层云而分不出“朵”。而积雨云的前身也是论朵的淡积云,浓积云在白天多为白色或灰色,如果它们已经连成了片变黑了,那么就不是太阳躲到“一朵”乌云后面的问题了,而是躲进了一大片乌云里,况且乌云密布的坏天气又很难让人一下子联想到云卷云舒。因此,句中的“云卷云舒”和“一朵”是否多余了?
  3.“夕阳的余晖下,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被镀上了朦朦胧胧的金色。被苍松翠柏覆盖的严严实实的桥山,这时显得那样的肃穆……”
  说实在的,桥山的黄帝陵我去过几次,山上基本都是千年柏树,要找到一棵其它树种都很费劲,真不知那些为首的“苍松“从何而来?
  还有地理地貌学中的高山大河、丘陵平原、沙漠戈壁的准确定义,历史学中的人物典故、时代背景、重大事件以及天文学中的日升月落、星辰变换、四季交替的基本道理等等要搞清楚。这样在写作时才不至于用百度一顿乱查后,于不明不白之中匆忙成文而频频出错,甚至弄出笑话。
  如常见的错误有,把丘陵区写成了山区,(诸葛亮的南阳卧龙岗位于丘陵区,那个岗不是山),把北斗星与北极星混淆(只有北极星无论春夏秋冬都位于正北位置。北极星是一颗而北斗星是七颗且归大熊星座)……如此等等。
  再举一个比较现实点的例子,这就是一些作者对“禅”一知半解的感悟。这方面确有一些不太知名的作者的散文作品对此阐述得很好,但这种散文可谓是凤毛麟角。
  当下却有一些作者没有认真地去理解和感悟佛教“禅”的真正含义,便不厌其烦地“参禅”以抒发情怀,写什么都能往禅上靠,许多这样的散文让人看后有些无可奈何甚至如鲠在喉。
  当下有不少作者在散文中大谈所谓的“以茶味参禅,以禅心品茶”甚至以茶喻禅,茶禅一味,并有一些此类散文因文字优美而流传甚广。殊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有一些作者想借品茶来悟出禅意内的那种“平常心”,以图在嘈杂的世界里净化心灵,抛弃烦恼,返璞归真,淡然处世。
  但请注意,佛家要你悟出的“平常心”跟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平常心”是两码事,有天壤之别。
1234
  审核编辑:铁血男儿   精华:铁血男儿

上一篇: 《 悲观是一种力量

下一篇: 《 抢大陆女人的老公最容易

【编者按】 红尘会员   铁血男儿:
其实自古文无定法,任何好的文章都不是批量的用套子来生产的。只要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应该都是值得品评的好文章。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1

  • 沙一样的光年

    看完了以后,我觉得我说什么都觉得自己好浅薄。学习--

    2015-06-19

    回复

  • 疏雨梧桐

    内功强大,写了这么长,不过我还是一字不漏的看完了,受益匪浅。

    2014-08-28

    回复

    • 西郊

       感谢疏雨梧桐文友的鼓励!遥握,问好!

      2014-09-04

      回复

  • 梁星钧

    生动的一课。促人思考之处甚多。

    2014-08-17

    回复

    • 西郊

       谢谢星均鼓励!只是因为太忙,未及仔细校对,文中仍有一些错误,如第一条里的“集腋成裘”,就误写成了“集纱成裘”等。我们共同提高,问好!

      2014-08-17

      回复

  • 朱成碧

    不管写什么我都觉得要言之有物,忌辞藻堆砌空乏抒情,问候西郊老师

    2014-08-16

    回复

  • 小晓追梦

    写作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冷嘲热讽,耐得住拔高贬低。------学习了。

    2014-08-16

    回复

  • 铁血男儿

    写好散文除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更重要的就是对生活要有深刻的感受,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

    2014-08-15

    回复

    • 西郊

       谢男儿编辑精心点评!问好!
      你说得对,我看文章有些长,把最后五、六两条给删了,其中一条就是融入社会感受生活品味人生的内容。多谢!

      2014-0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