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长篇小说 > 江城武斗

江城武斗

——“文革”武斗纪实

作者:古月银河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9-10-18   阅读:

  
  “将死者追认为烈士吧。另外,再给死者家属发放300元抚恤金。”陈世华吩咐着杜虎。
  (六)
  据史料记载,江城兴建于大汉中晚期,至今逾两千年历史。城中的城皇庙、观音寺、佛光殿、罗汉堂的金碧辉煌,验证了江城曾经繁华的荣耀。相传,历史上江城曾多次受强敌围困,皆因四大古刹的庇护,始终安然无恙。文革初期,红卫兵小将四处破“四旧”,也曾企图捣毁四大古刹。但每当破坏者意欲不轨之时,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从而阻止吓退了破坏者的行动。远的不说,就说年前一群不信鬼神不惧生死的红卫兵准备捣毁罗汉堂。当他们携带钢钎、铁棍进入罗汉堂时,本来阳光灿烂,天高气爽的天气,突然变得乌云四布,并忽然响起一声炸雷,刺眼的闪电如一道钩魂的无常绳索,直刺站在最前面,铁棍举得最高的一位红卫兵小头目,顷刻间小头目便倒地不醒人事。其余的同伴见状,抬起小头目转身就跑出堂门外,却见满天仍是红火大太阳,没有一丝雷鸣电闪的迹象。从此便没有任何人再敢窥伺四大古刹。江城城墙高达五丈,据说乾隆年间,吴三桂率部围困江城,三天三夜使尽了满身数解也没能攻破。当然,这些都是传说,其真实性已无法考证。
  东城围墙下是一片民宅区住着大约百十户人家。当人们看见“革到底”战士忙不迭遗地将机枪、小钢炮、成箱的手榴弹等武器弹药搬上城墙,便听到小道消息说,“红江”今晚要攻城。民宅区的群众纷纷逃出自己的家门,唯恐被战火秧及,掉了性命。
  但在民宅区里仍有一户人家没有出走。这户人家住着一位七十多的梁姓老太婆和她年仅七、八岁的小孙女。婆孙俩不知城墙上将要发生的事,也不知左邻右舍早已远离了这片是非之地。既使知道,孤苦的婆孙俩也没能力远避他乡。
  是夜凌晨,城东上空“腾腾腾”地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随即一阵猛烈的枪声如过年除夕的鞭炮,震得城西的人们都耳鸣脑胀。
  王国全在东城门外指挥着“红江”所有的轻重武器射出的子弹如严冬的暴雨般倾泻向东城墙上。然而,居高临下的“革到底”,战斗一开始便显然在武器上比起“红江”来逊色了很多,只能龟缩在凭借染透千年风霜浸蚀至今仍坚强不朽的城墙里,顽强地抵抗着“红江”的猛烈攻势。
  双方激战了一个整夜,谁也奈何不了谁。刘大刚观察了阵地情况,认为火力太过分散,不利于攻城,便命令将所有轻、重机枪集中一处,向东城门作重点打击目标。但一阵狂轰烂射后,城门仍就紧闭。
  “革到底”铁了心与“红江”将游戏玩到底。战斗很快进入了胶着状态。“红江”凭借的是优势火力,“革到底”依赖的是城墙堡垒的居高临下。随着战斗的持续发展,“红江”的攻势越来越显现出了火力优势对战斗的重要程度,如雨的枪弹压得“革到底”抬不起头来,一度几乎丧失了抵抗能力。到后来,“革到底”干脆放弃了与“红江”的对战,一心一意转为守城。对“红江”的疯狂射击不予理睬,但只要有人越出阵地,企图向城门城墙方向运动,便集中火力予以坚决歼灭。
  天色逐渐放亮,白天攻城,显然对“红江”更为不利。王国全决心孤注一掷,命令刘大刚用一二O迫击炮和六O迫击炮轰开城门。
  刘大刚调来火炮,向城门开炮轰炸。但操作炮手都是半路出家的二杆子,根本弄不懂迫击炮的诸元装填、射击元素等基本原理,凭借着胆量,居然也将炮弹打了出去,但弹着点就有点丈二和尚的头——没得准了,最后炮弹究竟落在什么地方,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清楚了。
  王国全无奈,只得下令,后撤整休。一战下来,城没攻下,倒造成了死亡三十二人,伤一百多人的惨痛代价,更重要的是由于进攻太猛,几乎无间断地持续了一整夜,疏忽了对弹药的计划控制,加之又伤亡了百余人,继续攻城,已有后续弹药不足及人心涣散的忧虑。要重新投入战斗,必须补充足够的弹药和人员,否则,这场攻城战便会无疾而终。于是,找来刘大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王国全对刘大刚说:“当务之急,是必须立即补充弹药和人员。你看该怎么办?”
  刘大刚道:“弹药的问题好办。我再找刘柱才,他能想办法帮忙解决。只是这补充人员就有些麻烦了。到哪里去找得到人呢?”
  王国全说:“你考虑,能不能让‘江捍’临时支援我们一二百人?”
  刘大刚道:“借人的事,恐怕不是那么好说的。再说这毕竟是战场,万一借来的人有了伤亡,怎么办?不好交待啊。”
  王国全沉吟着说:“这样,你去告诉‘江捍’陆盛彬司令,说我们给支援来的人员,每人每天发5元钱的生活补助费,如果阵亡,给每人家属300元抚恤金。请他务必支援我们这次行动。”
  刘大刚道:“那行。我现在就回清川。不过,我想最好让后勤部长老黄和我一起去,万一有财务上的磋商,在这方面,他比我强。”
  王国全说:“行。你就让老黄和你一起去吧。记着,要快去快回。这里的僵局不能久拖下去。”
  黎明后,陈世华巡视着城墙,满目的伤损痛入心髓。据杜虎的统计,这一夜守城,付出了死亡二十四人,伤八十多人的沉重代价。“红江”火力之猛,超过了他事前的预计,特别是黎明前的那次炮击,炮击目标竟然四处开花,弄不清“红江”到底想干什么?照昨晚的战况发展下去,江城要不了几天就会重落“红江”之手。“革到底”不愿看到这个结果,陈世华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但眼前的实力,“革到底”的确不如“红江”。如何才能尽快地弥补这个缺陷?陈世华迫使自己的大脑开足动力高速运转。
  这时,杜虎上来说:“陈司令,我看‘红江’的部署已经做后撤休整,白天不会继续进攻。我到有个想法。”
  陈世华道:“说说看。”
  杜虎说:“围城下的民宅房里,刚才被‘红江’的炮弹炸死了一位老太婆和她的小孙女。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做些文章,还许可以激发起全城百姓对‘红江’的极大愤慨,调动起我们的斗志;还可向‘支左’驻军施加压力,最好能借此获得驻军的同情和支持。我们便可趁机寻求时机对‘红江’进行反攻。”
  陈世华道:“想法不错。但不现实。再蠢再榆呆的‘支左’领导,也不会同意解放军公然支持群众组织。何况,我们前次‘借枪’与部队发生的矛盾,还没有善后。这个坎不好迈啊。”
  杜虎说:“我知道。所以,我想利用被‘红江’炸死的梁老太婆婆孙俩的尸体,制造舆论,给‘支左’部队增加压力,至少会缓解我们因‘借枪’与驻军结下的矛盾。”
  陈世华道:“行。你去办吧。”
  下午,“革到底”组织起近万名的群众,抬着梁老太婆婆孙俩的尸体,在几辆宣传车的导引下,进行着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宣传车载的大喇叭反复广播着“愤怒声讨‘红江’使用枪炮炸死炸伤我手无寸铁革命群众的反革命暴行的严正声明”和“强烈要求‘支左’部队严惩凶手”的请愿书。游行队伍最后聚集在江城市武装部门前,黑压压的人群堵塞满了整条街道,“支左”驻军部队被围得水泄不通。万名群众不断高呼“打倒红江!”、“严惩凶手!”、“血债血还!”、“支左驻军不护民劝请立即出江城”等口号,“支左”驻军被迫答应考虑登城劝导“红江”停止军事行为,保障人民安全。
  再说刘大刚和老黄乘卡车返回清川。首先,找到刘柱才,说了请求支援弹药的想法。刘柱才一口应承了下来,约定晚上就可以去装车。接着刘大刚将准备找陆盛彬请求支援参战人员的事也告诉了刘柱才。
  刘柱才听后说:“你们这个方案行不通。一是‘江捍’本身人员就不多,总共也只有三、四百人,何况大多数人都还在单位上班,除非有特别行动,一般这些人不会轻易集合拢来。二是打仗毕竟枪弹无眼,谁会稀罕你那几百元的抚恤金。”思考片刻后,接着道:“我看你们不如这样,干脆也别去找陆盛彬了。我建议你们直接到农村去雇用一些农民。这有几点好处:一是你给农民5元一天的补助,相当于他们两个月的工分收入,他们不仅会很看重这5元钱,还会有巨大的吸引力,肯定有人愿意来。二是死亡了还有300元的抚恤金,300元对许多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你就是直接拿300元买他的命都愿意。三是农村里有很多的复员退伍军人,这些人的军事素质比我们那些工人强多了,弄不好,还会帮你们很大的忙。四是雇用农民比你们找陆盛彬借人简单快捷,还没那么麻烦。”
  审核编辑:吟湄   推荐:吟湄

上一篇: 《 睡在大风之上

下一篇: 《 磨歌岁月

【编者按】 执行站长   吟湄:
从文本本身来讲,这是一段极珍贵的史料式小说。作者以一种近乎客观冷静的笔调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然叙述方式相对平淡,缺乏一般小说那种激烈的冲突,但仍不失是一篇好小说。欢迎新朋友,问好!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西部井水

    当年武斗我也参加了,手提板凳腿,打死好几个

    2019-10-18

    回复

    • 古月银河

      @西部井水  曾经发生的,就注定会在历史的记载里留下一抹印痕。是非功过,自待后来人评说吧。

      2019-10-19

      回复

  • 下寨龙池

    这小说,没有阅历是读不懂的。问好作者,欢迎来红尘交流。

    2019-1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