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汗青之叹

汗青之叹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6-14   阅读:

  
  甲午战后的日本,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急速扩充军备,拿从中国抢来的钱富国强兵,军费成几何倍数增长。此后,日本的战略家们便开始不断研究和制订灭亡中国的周密计划。日本陆军部大脑、昭和三参谋之一的石原莞尔,策动了《满蒙领有论》,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思路。1927年,田中义一推出的占满蒙、灭中国的更详细的计划,可以说是集日本人三百年研究之大成,其对中国的资源人文的了解程度之深厚与其用心之险恶、计划之周密,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看了都会惊出一身冷汗。
  1931年9月18日,日本终于又向中国举起了屠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很快侵占了东北全境,并不断向关内和平津地区渗透。1937年7月7日,华北事变,日本拉开了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的序幕,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时,日本全国一片欢腾。同时,武士刀高举,血雨腥风地开始了对中国首都南京的全面血洗。《东京日日新闻》上连载着两个日兵野田毅和向井敏明“百人斩”比赛的比分,106:105的进度成了他们饭后的谈资。日本兵践踏着中国的河山,每到一地,中国人在日本人眼里猪狗不如,成了杀光、抢光、烧光的对象,男人的脖子被当做比试刀锋的试验品,女人被日本人任意奸淫后开肠破肚,儿童成了日本人刺刀上的玩物,斩杀的中国人的头颅堆积如山……
  日本人为何会如此恶毒地残杀中国人?
  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任何对不起日本的事,恰恰正是因为我们的善良,教会了日本人大多的东西。日本没有能力自己创造文明,他们端走了中国文明作为其文化的根本。日本人要称霸世界,必须首先彻底打垮它的蒙师,以摒除它固有的自卑心理。一旦消灭了中国,日本就可以把自己标榜为世界文明的一支,成为世界霸主。
  如果考察与中国人接触过的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日本军队还是日本平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都是极端仇视的,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危害中国。除了在中国肆虐的日本兵之外,那些控制中国矿山工厂的日本管理人员亦是杀人凶手,他们用最残忍的方法折磨中国劳工,制造了数以百计的万人坑,被劫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也被日本平民残酷迫害而几乎全部死亡殆尽。
  武士刀成为了日本武士的精神象征,成为所谓“武士道”密不可分的部分,更成为了屠戮中国人和东南亚人民的夺命利器。只要武士和武士道存在,武士刀就不会失传。1945年8月15日是抗战胜利日,虽然已经跨越了七十余年,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但武士刀仍然在挥舞,不断地带动扇刮着侵略扩张的妖风。军国主义的火种象覆上了湿煤的炭火,正在平静的黑色表象掩盖下熊熊燃烧。
  6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恰正如被一匹烈马拖着的一个捆住了手脚的人,世界这匹脱缰的野马愈是向前狂奔,被拖着的人受伤愈重,这个可怜的人从被动地跟随着奔跑,到最后精疲力竭,再到被拖曳得奄奄一息在地面上翻滚和昏迷,以至不省人事,旁边的看客众多,却没有谁出手去救他。
  所有的先驱者都认为国家和民族的灭亡危在旦夕,他们出国不是为镀金,而是开始向东寻求民族精神的回归,重新嫁接忠勇和血性,向西寻求民主和科学,以图谋振兴国力,恢复大汉荣光。清末东渡留学之风,就是要把散碎的火星聚拢,变成火苗、火焰、火堆,甚至冲天的烈火。
  看一看这张留学者名单,你会为其中蕴藏的巨大赤诚和努力,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
  周恩来(1898-1976),1917-1919,日本明治大学。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1904-1909,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预科,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黄兴(1874-1916),1902年夏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
  蔡锷(1882-1916),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郭沫若(1890-1978),1914年入九州大学学习医学,1937年之前,旅居日本近20年。
  蒋志清(常用名中正,字介石,1887-1975),1906-1911,先入东京清华学校,后转入振武学堂,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为士官候补生。
  李大钊(1889-1927),1913-1916,早稻田大学政治科。
  陈独秀(1879-1942),1901-1903,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
  汪兆铭(号精卫,1883-1944),1904-1907,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
  孙传芳(1885-1935),1904-1908,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张闻天(曾化名洛甫,1900-1976),1920年留日,所在学校及毕业时间不详。
  王国维(1877-1927),1901-1902,东京物理学校。
  廖仲恺(1877-1925),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年份不详。
  廖承志(1908-1983),1927-1928,早稻田肄业。
  谢方(1908-1984),1928-1930,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邓子恢(1896-1972),1917-1918,早稻田大学肄业。
  陈寅恪(1890-1969),1902-1905,日本东京弘文书院高中。
  陈望道(1891-1977),1915年1月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学习。
  秋瑾(1875-1907),1904-1906,青山实践女子学校。
  郁达夫(1896-1945),1913年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夏毕业后进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医科,1916年秋改入该校法科。1919年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2年毕业。
  周作人(1885-1968),1906年赴日本留学,初入东京法政大学预科,后改入立教大学学习海军技术,不久又改学外国语,1911年夏回国。
  蒋百里(1882-1938),1901年被选派入日本成城学校,后升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1906年毕业回国。
  阎锡山(1885-1960),1904-1909,先入日本武备学堂,后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汤恩伯(汤克勤,1900-1954),1922,日本明治大学。
  戴季陶(1891-1949),原名良弼,字选堂,号天仇,后改名传贤、字季陶。1905-1909,日本法政大学。
  何应钦(1890-1987),1908-1916,东京振武学校第十一期肄业,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二期步科毕业。
  田汉(1898-1968),1916-1922,东京高级师范学校。
  这张长长的榜单里,除开那些英年早逝的,或者在早期为国捐躯的人之外,几乎国共两党中排名靠前的精英绝大部分都在上面。
  当这一大批人涌向日本时,日本民间持何种态度我们现在并不十分清楚,但日本官方的态度最起码是松驰的。他们或许认为,这些人学成回国,不会成为日本的敌人,若干年后,日本要占领中国,这些人是会成为带路党的。可是,他们并没有想到,除个别人之外,绝大多数留学者都成了坚定的抗日分子。师夷长技以制夷,你有你的国,我为我的国,这没什么好讲的。更何况,日本的很多硬实力和软实力,本来就来自中国,我拿回来,天经地义。
  1920年5月,“盗火者”陈望道将日本政治家幸德秋水、堺利彦合译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基,第二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成为华夏民族的另一道强大的精神支柱。
  审核编辑:沁芳闸   精华:沁芳闸

上一篇: 《 人间草木

下一篇: 《 爱是民主之源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拿起此文,你先会觉得太长了,不符合现在片状式阅读。接着,渐渐静下心来,读出了点好奇心探索心,原来日本刀的文化先是继承了中国文化,接着演绎出了他们自己的特点——残忍者的嗜血艺术。然后,是震惊,他们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文化,他们的图谋不是一朝一夕。慢慢的泪流满面,为那些为了光复中华河山的中华儿女,他们去日本学习不是为了镀金是满怀赤诚和努力,他们是鲁迅、秋瑾、黄兴等等。希望我们在享受和平时,不要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有我们这个时代的担当。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9

  • 英沙

    朱元璋做皇帝以后,下令编写《元史》,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承认其正统地位,编写了《本纪》,并且沿用中国传统,进行“避讳”。《元史,本纪第一,太祖》开篇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事实上,中国不会给外国皇帝写本纪,也不会使用避讳,谁见过给日本天皇写过本纪??

      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下令祭祀从伏羲到忽必烈的16个中国帝王,自称继承了他们的大统;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国历代名臣37人,包括关羽、岳飞等汉族名将,也包括木黎华、博尔忽、博尔术、赤佬温、伯颜等蒙古族将领。嘉靖11年(1532年),明朝政府又在北京建立历代帝王庙,同样包括元朝的忽必烈。朱元璋始终把大漠和东北看作自己的版图,六次北伐,意图统一(绝对不是对外国的侵略)。最后终于控制了东北。

      朱元璋这些观点,与今天唯汉中国论者或满蒙非中国论者的观点格格不入,但是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民族观。而清朝取代明朝也是中国历史的正常更替。

      如果元清不是中国的朝代,那么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都不属于中国的了?比如北朝、大理、西夏等,莫非中国边疆的古代历史是外国历史?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也就是说, 夷狄到了中原地区,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样的民族区别的观念,进一步提出“中国圣王无种说”,认为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有志气有才能,都可以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他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郢,西夷人也。”

    朱元璋曾经说过:“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明朝取代元朝,是普通的改朝换代,“胡汉一家”的局面没有改变。

    既然元是正统,那么,外兴安岭和西伯利亚都是我们的,俄罗斯只是中国的一个族群。

    那么日本呢?日本入主中原后会怎样?汪先生是正确的吗???......

    2020-06-24

    回复

  • 英沙

    唐朝是鲜卑人建立的,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俱不见汉族人的影子。宋、明两朝,虽名义上属汉族人统治,但却总是弱前弱后,可圈点处不多。回过头来说,黄帝真正是汉族人吗?炎帝呢?汉族人的定义是如何来的?即使以前的定义是正确的,纯粹的汉族现今还有吗?历史是不忍深究与细看的,如果太细腻,会把自己也看没了,茫然找不到归宿。

    2020-06-24

    回复

  • 英沙

    鲁迅先生文章:满清阉割了汉人的骨气廉耻
      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他们(满清皇帝)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以胜者的看法,来批评被征服的汉族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惧,有苛论,但也有确评,文字狱只是由此而来的辣手的一种……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鲁迅后来又一次说过同样的观点:
      “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 宋朝, 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指1934年-引者)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 我久不看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了,不知道里面怎么说;但在报章杂志上,却有时还看见以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情早已过去,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也许正有着大关系,而且无论如何,总是说些真实的好。”
      (《随便翻翻》见鲁迅《且介亭杂文集》)

    2020-06-24

    回复

  • 英沙

    最近读到了一本书《中国历史的罗生门》,现代人评价古代的事。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这本书给我的启发非常之大。罗生门原为日语,后用来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现在通常指: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

    2020-06-15

    回复

  • 英沙

    关于互目乱和丁字乱刃文:指日本刀上的纹路。初创者为日本铸刀名家水心子正秀。互目乱是连绵不断的山形,丁字乱则是朵朵小花的形状,小花与小花之间有重叠和连接。日本刀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们认为,这些刀纹富有极具魅力的美感。

    2020-06-15

    回复

  • 英沙

    毛泽东在年轻时,对日本的武士道是比较客观认同的。他改过西乡隆盛的诗,虽然只改了一个字,但已经充分表达了他对尚武精神的态度。后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他一再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最好的体现。1918年4月,毛泽东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写了一首《送纵宇一郎东行》的诗: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纵宇一郎,中文名罗章龙(1896-1995),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东行,即往日本留学。纵宇一郎即是他给自己起的一个日本名字。武士道,从其本身来说,并没有错,关键是看利用他的人的初心和实用目的。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此之类也。

    2020-06-15

    回复

  • 英沙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自己审稿时并不十分严格,疵漏之处难免,敬请各位编委批评斧正。谢谢,即问夏安!!!

    2020-06-15

    回复

  • 沁芳闸

    人生何处不青山。感谢这样好的文字,感谢有幸读到。

    2020-0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