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长篇小说 > 睡在大风之上

睡在大风之上

作者:曾是刀客    授权级别:B    绝品文章    2014-02-11   阅读:

  

  他们顺着殿房边的甬道往里走,进到后院,赭红的院墙有几处剥落,露出里面的土坯,靠西一角低洼处,自然形成一弯池塘,有僧人在里面种了莲藕。院内种了柏树,灰色的树干笔直,还有一块突兀硕大的巨石,上面刻有斗方大的四字:此可说石。那石头上苔藓不生,下面的泥地上支了一尊香炉,袅袅上升的轻烟绕来绕去。人记得很清楚,在地方志上有记载,前朝有外地官员到此赴任,公事冗余,心事沉郁之际,竟无一人可以想与倾诉,于是便常常来临河寺,独对此石。他喃喃自语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直到后来的一年,官员又找了工匠,在上面勒字以证,才泄露出如磐的孤独。从那时候,便陆续有同道者来此石前焚香,至今不绝。

  他们进来以后,老杜任凭着人到处走,到处看。自己一个人来到石下,仰头看天、看石,低头看地上枯槁的落叶,长时间一动不动。

  人在树下眺望一排无声的禅房时,望见靠里的一扇门虚掩着。然后,他远远地听见那间房里有人正在咳嗽,还有杯盏磕碰桌面的声响。

  老和尚病了。诗人想道。

  雨季里来的时候,诗人向老和尚请教楞严经上的一段经文要如何解。老和尚只是回答,某年他在峨眉山上,读过的经文与眼前这一版本略有异处,然后复述了那段经文。诗人愈发不得要领,便请老和尚详细解释。老和尚不再言语,只是领着他走出禅房,站在廊前看细雨中的莲塘。他先看见莲叶如盘铺展,有新荷数支正含苞欲放,后来又听见一只踞坐莲叶的青蛙开始呱鸣不已。果然,那老和尚对此莞尔一笑。

  一个不愿意坐在莲叶上呱呱乱叫的老和尚生病了。诗人想道。

  细雨濛濛欲湿衣,当时的天地,没有往事的痕迹。诗人捧着经卷独自出了寺院,湿漉漉地走在街道上,想象着等自己读懂了经文再折回来的时候。

  诗人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更读过不少中外典籍,还写过许多文章和诗歌,他就这样满怀信心地走着。他回家后确实翻阅了不少资料,又读了坛经和公案汇编的册子。所以再来的时候,便很激动,他不住地说着,旁引博证地强调着。老和尚始终都在微笑,也始终没有点头,似乎是在看着一只绞尽脑汁爬进蜜糖罐子的蚂蚁。到末了,诗人实在是无话可说了,老和尚才伸出手指在虚空处一点,问,这是什么字?这样一来,诗人就忍不住大笑起来。至少他还知道这个公案:“秀才访师,称会二十四家书。师以柱杖空中点一点,曰‘会么?’秀才罔措。师曰:‘又道会二十四家书,永字八法也不识。’”

  即便身具大智慧的老和尚,也是逃不过病中的无奈的。诗人独自喃喃地说道。

  暮色中,老杜和诗人一前一后地离开寺院,慢慢走回临河街,道旁的蕉叶随风摇晃着,随之而去的还有空空的脚步声和尘埃。

  他们走在岸上,河水里流淌着柳树枝条的影子。街道深处有人们模糊的身影摇晃着。

  一头牛突然在河对岸的田地里狂奔起来。他们停下来,因为惊讶而东张西望。

  7

  他们去临河寺的那个下午,发生的事情虚实相间地分裂着诗人的记忆:咳嗽声持续地停留在虚掩的禅房里;打铁的妇人猝然昏厥,人事不省;归途的暮色深处,一头牛莫名地狂奔着。

  过了正午,诗人随着老杜一前一后顺着街道向下走,先是看见屠夫阿宝照常和卖鱼的小羊在争吵。阿宝见到老杜走过来,赶紧地低下嗓门。他这样表现是因为老杜很多年前做过他的老师,老杜现在蒸馒头卖,而他支摊子卖肉,但街坊间七行八作里,断不能缺了师道尊卑。

  他们过了篾器店,过了补鞋的小摊,经过炉火正旺的铁匠铺,妇人大汗淋漓,将新打的铁器伸进木桶,大股白汽蒸腾起来,模糊了铺内的景象。杨树前的木凳上坐着一个乡人,前面是两个小孩趴在地面上赌吹纸片,闹得尘土飞扬。他们绕进一条短巷,嗅到一股浓郁的尿燥味,不得不加快脚步,终于踏上清风拂面的河岸。

  走在河岸上,诗人还在想着打铁的妇人应该喝点凉茶,消解终日面对的燥性和潮闷之气。他的眼底似乎还留有热铁淬火的蒸汽和粗砺,接着便看到河边蹲着的几个洗衣妇人,她们说着笑着,扬动着白皙的手臂。这种瞬间交错叠印而决然相反的象征,像两排尖锐的牙齿,紧紧咬住了他的心,数年间毫不松口,直到彼此都精疲力尽。

  也许就在这一刻,打铁的妇人往后一仰,跌扑在地,四周骤然一片哑寂,更远处吵架声在人们来不及换气喘息间清晰地扑了过来。聋子的身子在抖,但仍把妇人的头抱进怀里。屠夫阿宝有主意,晃动膀子就拆下了门板,露天横放在地。奔过来的乡人帮助着聋子,把妇人抬到门板上。聋子转过脸,用手拨了一下紧跟在身后的儿子,然后就伸手指着明夷巷。

  儿子撞开人群飞快奔跑起来。绕开一个学步的婴儿,跳过街口横放的担子,他都紧咬着牙关,仿佛怕叫出声来一样。拧身奔上明夷巷的斜坡,汗水开始掉进眼睛,他不想去擦。在眼泪将流未流之际,他望见许巽正从药铺探出头来。

  等许巽带着药箱出来以后,他看见许子慎已经走出去很远,竹竿般的背影,一边疾步向临河街转去,一边和铁匠的儿子说着话。那时候人群围着铁匠铺唧唧喳喳的说着话,只有聋子目光清亮。

  很多年来,聋子一直都是安静若素的样子,有如墙边长出的一根野草,悄然地生活在人群之外。现在,他手里紧紧攥着妇人的手臂,蹲在门板边向街口静静眺望。他看见有人一边喊一边朝这里跑来,接着临街的窗口就有人探出头来,站在前面的阿宝正在让人群朝后退,这是要让空气流进来。有个人蹲下来,看看,然后朝他认真而仔细地比划着手势。聋子知道周围的人都在张着嘴说话,纷纷出主意,便出现了比划手势的这个人。每当有人病了,周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说个不停,总要就医疗争出个子丑寅卯来。病人被体内的病苦与疲惫纠缠不休,根本无力开口表白自己。后来,总算达成了一个办法,大家就照那办法把病人往医院里送。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更加疲惫和厌倦了,只能闭上眼睛,无声无息地躺下去。聋子不置可否,那人又比划了几次。自从耳聋了以后,聋子陡然发现悄无声息是件很好的事情,一片平静。那人显然很失望,聋子看见他额头冒出汗来,泄气地耷拉着手掌。在很多年前,聋子还是个孩子,能在半夜里隔墙听清老鼠在地上轻巧的步子。有次发烧,家人就把他抱进医院。醒来时,天刚亮,床头挂着一个玻璃瓶,凉凉的液体顺着管子流进体内。聋子知道,这只是一次不可避免的失误。聋子对于这番经历已经释然,不生怨恨。他在二十多岁的那时便已经想通了。所以,聋子对这辈子最后一次的住院记忆,就是一间安静整洁的病房,透过弥漫的消毒液气味,可以看见窗外明亮的阳光,还有衣着洁白、面色鲜艳的护士站在花坛前,接着世界上所有的声音戛然而止。

  想到这里,聋子就急忙低头盯着妇人,他实在不想送她上医院。否则,一系列的麻烦事便会接踵而来,让人难以承受。这时候,许子慎已经蹲在前面,妇人四肢不举、六脉如丝的情形让他无心寒暄。他察觉,妇人鼻间尚有微息,心脏跳动似停未停,四肢尚有温暖,当是宗气未绝,惟昏迷口噤,汤剂难以入口。于是,他让许巽取出银针,在妇人指尖上穿刺,并挤出黑血少许。再用灯草心蘸香油,烧炙头部以及前后二十多个穴道。事毕,他抬头望着暮色将临的天空,淡淡地说,无妨,俟过今夜再看情况。

  那个傍晚,聋子和儿子刚刚将妇人抬到家中,许巽已经提着两剂活血愈风汤赶到。他说,如果病人半夜后醒来,即可煎服。

  同一时刻,看见田野上狂奔的耕牛,回望街面上晃动的人影,老杜说,临河街一定有事情发生。诗人注意到他的脸上显出怜悯与恐怖交织的神情。
  审核编辑:吟湄   推荐:

上一篇: 《 返回列表

下一篇: 《 江城武斗

【编者按】 执行站长   吟湄:
在作者不厌其烦的叙述中,蜿蜒曲折的临河街上慢慢浮现出那些旧的泛黄的人物风貌,行人如织,欲望、等待、流离、绝望和死亡在生活的细节中游移着……静水深流般的文字,荐精赏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4

  • 庆丰猪肉包子

    刀子已经是职业坐家了~~~~谅你也猜不出我是谁

    2014-05-27

    回复

    • 曾是刀客

       是啊,真的猜不出来,还时髦的取了这么个名字。

      2014-05-28

      回复

    • 庆丰猪肉包子

       刀子师傅,我是西元宽月啊,青牛之惑。你可能忘记我了,但我一直记得你和原创力量。好久没联系你了,你应该过得比我好。嘿嘿$-$

      2014-05-28

      回复

    • 曾是刀客

       哦。我还是老样子,不好不坏。问好你:)

      2014-05-29

      回复

  • 烂文制造者

    大风之上的人文表达,乡村故事的人性探索!
    早期读过,今天再读,对于刀哥的小说,我中毒甚深。

    2014-03-10

    回复

  • 夫巴东

    经典之作,要反复阅读。

    2014-03-01

    回复

  • 书墨

    “睡在大风之上的人\",我很喜欢这句,一句话透出了多少性格特征,品性爱好,赞!

    2014-02-20

    回复

    • 曾是刀客

       这句话啊,是台湾一个诗人的诗句,我也非常喜欢,所以用来标题了。

      2014-02-20

      回复

  • 朱成碧

    记得老刀当年出此题建议大家写同题,我是交白卷了不知道还有木有写出来的

    2014-02-12

    回复

  • 吟湄

    此为朱成碧所审,电脑问题发不出我代劳。问好刀客。

    2014-0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