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名士成多禄

作者:花满楼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2-21   阅读:

  

  百姓们知道绝难挽留,极不情愿地站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乡绅双手捧着一把油纸伞,颤微微地来到先生面前,哽咽着说:“这是全体绥化百姓签名的‘万民伞’,大人,您一定要收下啊。无论您走到哪里,绥化的百姓都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

  那伞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绥化百姓的亲笔签名。先生接过油纸伞,泪水又涌了出来,他将伞抱在怀中,向百姓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送“万民伞”也是旧时百姓送清官的风俗。在过去,尤其是清朝末年,极少有官员能得到如此殊荣,因此,写有百姓签名的“万民伞”异常珍贵。如今,这把珍贵的“万民伞”就珍藏在先生的重孙,成林昌先生手中。

  先生真的要走了,前面的百姓纷纷拿出自家的土产要送给先生,但都被先生拒绝了。先生亲自驾车缓缓前行。马车走到哪里,那里的百姓就自动让开道路,然后跟随在马车后面。百姓们一路山呼着“清廉太守”,相送,一直送到城外十里远的地方还不肯停下来。

  先生只得停住马车,转过身对百姓们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乡亲们都回去吧,回去吧”!

  乡亲们也都站下来,但谁也不肯离去,双方就这样僵持住了。就在先生左右为难之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眼含热泪,颤微微地走上来,说:“大人!您对绥化百姓的大恩大德,绥化百姓永世不忘。您在绥化三年,让绥化儿女学会了孝心,学会了感恩。如今您就要离开了,却不肯接受乡亲们的礼物,乡亲们心里过意不去啊”!

  先生一看,正是冯三的母亲,急忙走过去将老人家搀起。然后,朝乡亲们拱手说道:“我已经收下了新靴子和‘万民伞’,这都是乡亲们对多禄的厚爱啊!既然大家还要送给多禄礼物,多禄自幼受父母教诲,不敢妄自毁坏一生清廉的名声,我就要一把绥化的泥土吧”!

  先生双膝跪倒,从地上捧起一把泥土,郑重地包好,高举过头,说:“无论将来多禄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绥化,更不会忘记绥化的父老乡亲”!

  先生缓缓起身,将泥土贴身揣好,然后驾车而去。百姓们齐刷刷地跪倒了一大片,一直目送先生的车马消失在远方还迟迟不肯起来。

  三年前,先生赴任时,带着一车书而来;三年后,先生卸任时,依旧是带着一车书而去,多出的东西,就是新靴子、“万民伞”和绥化的一包泥土……

  先生回到齐齐哈尔,去见程德全。程公知道先生心意已绝,加上早有“三年之约”,无奈同意了先生的辞呈。

  在晚清官场,很少有官员能受到百姓如此爱戴。即使在今天,倾城百姓,十里相送清官的场面也不是很多。与成多禄在绥化的行为恰恰相反,许多贪官在上任之初,是两袖清风而来,卸任时,却是扛着满满的钱袋子而去。

  据中纪委监察部权威发布,仅2010年全国受处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5098人,全国共2862个县级行政机构,平均每县就有1.78人落马,有的还卷钱逃到了国外。

  腐败是全球性的癌症,更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顽疾。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廉政建设任重而道远。国家在反腐倡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比如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但这些举措大多属于技术层面。要想彻底杜绝腐败,更应该从精神层面上进行探讨。腐败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它更是思想上的一种退化。要想从思想上解决腐败问题,呼唤久远的文人精神,未尝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先天下知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这是文人的担当,更是文人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我们的社会需要文人精神,我们的时代需要文人精神,我们的民族更需要文人精神!

  平居禅宇忘尘劫

  回到齐齐哈尔,先生依旧留在程德全幕府之中。但此时的先生已经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书法和词创作之中,很少关心政治。先生每感于“天下滔滔,污人犹腻,思欲得吾学以澹之。”而为自己取号为“澹堪”,表达了乱世之中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第二年三月,程德全在黑龙江任期已满,离职还乡。作为程公的至交,先生也随同前往。程公是四川云阳县人,这次先生随同程公由祖国最东北的黑龙江前往远在大西南的四川,行程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据先生亲笔书写的《年谱》记载:先生与程公三月份到达京城。这是先生第三次进京,与前两次追逐功名相比,这次到京,先生的心态则更加从容和潇洒。五月,由天津乘船南下上海,居住在新闸路。在沪期间先生与名士汤寿潜时有往来,先生请汤作《吉林成氏谱系图序》一篇,后编入《成氏家谱》。六月,入浙江,在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普陀山游览二十天。八月,赶往钱塘江观潮,随后又在西湖游览了二十多天。

  此后还有三个多月的行程在《年谱》中并没有记载,但先生却在自己的文以及朋友们的文章中透露,先生先是随程公由杭州沿长江溯流而上,游历四川,而后又去了伊犁、玉门、敦煌等地,直到十二月才返回黑龙江。祖国的大好河山,赐予了先生如泉水般的创作灵感。此次游历天下,先生创作了大量优美的篇,并留下了无数墨宝。

  学书学剑两无成,宦海风涛何处平。

  砥柱中流悲众劫,沧浪鉴影话三生。

  参天共仰摩崖字,浴日如闻落笔声。

  我是维摩诗弟子,朗吟孤月照心明。

  ——《游普陀宿长生庵赠了幻上人》

  当年舅氏曾持节,招我敦煌万里游。

  今日玉门空怅望,此中宝墨几搜求。

  昙花梦破昆仑晓,佛火光涵大海秋。

  知有前期勋业在,休令证果误封侯。

  ——《敦煌石室唐人写经卷子三首为彭彝仲作》

  此次云游天下,不但使先生的眼界、胸襟大为开阔,而且也更加坚定了在乱世之中保持高尚节操的“澹堪之志”。这年七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年仅三岁的宣统登基,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元年。程德全被朝廷重新启用,任奉天巡抚,先生仍旧留在幕府之中。新皇登基后广施恩泽,诰封了先生三代,其中先生的先曾祖、先祖和先考都被诰封为正四品中宪大夫;先曾祖妣、先祖妣和先妣被封为恭人。这一年,先生48岁。

  第二年五月,吉林发生大火,全城都被焚烧殆尽。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先生随同前去。先生赴苏时随身行李极其简陋,却拉了满满一大车的书,让前来送行的亲友大为感慨。先生却怡然自得其乐,吟道:“人生万贯不为奇,架上有书乃富翁。”

  在苏州期间,先生结交了许多江南著名的文人雅士。其中包括近代著名词人朱古微、诗人画家兼金石学家郑文焯、梁启超、郭沫若的授业恩师赵尧生、近代诗人夏剑丞以及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吴昌硕等。这些都是当时文坛泰斗式的人物。与江南文人雅士交往的过程中,先生取长补短,学识和才能都更加精进了。

  先生与这群文友相交至厚,大家经常效仿古人游山玩水,整日往来唱和。这一时期,先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今,苏州网师园中仍留有先生亲笔书写的诗《蘧园六首》。寒山寺大雄宝殿内有程德全诗20首,也是先生亲笔书写的。另外,在沧浪亭等名胜古迹也留下了许多先生的诗作或墨宝。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东北都被人们视为未开化的荒夷之地,别说书法家和诗人了,就连识字的人都很少。先生在诗词上才华和书法造诣让这些江南名士大开眼界。大家都认为先生是继纳兰容若等人之后,又一位把关东文化带到全国的人。

  闲暇时,先生还经常跑到冷摊去掏买旧书,竟然真的购得了许多精本,这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在苏州期间或许是先生一生中最为惬意的日子,也是大清王朝行将就墓前短暂的回光返照般的安宁。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庚戌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七星台游记

下一篇: 《 读你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本文介绍的是关东名士成多禄。他是天才少年,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他重情重义,尊师敬妻,孝敬父母,爱国爱家,留下许多传世佳话。身为吉林三杰,人品、气节、才干都堪称楷模,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食粮。他一生淡泊名利,但从不缺乏忧民之情报国之志,勤政爱民,虽然做官不长,但是深得百姓爱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身处乱世,半世漂泊,对家乡始终有难舍情怀。令人感佩。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