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名士成多禄

作者:花满楼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2-21   阅读:

  

  民国十二年,先生六十一岁,离开了居住七年左右的贤良寺,在京西城马市桥南沟沿二十一号购得一处旧宅,并进行维修。这就是著名的“澹园”也是先生人生最后的居住之所。

  据先生六儿媳(成世坚的妻子、冯玉祥部将唐之道之女)唐若兰女士回忆,“澹园”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古槐区,进大门为东西甬道连接南北甬道,其东有十三株古槐书和一座凉亭。先生的书斋名是郑孝胥题的“旧雨轩”,又因树而称“十三古槐馆”。第二部分是住宅区,沿南北甬道向北过两个竹门为一院落,有正厅、东西偏房和东西下房,院内种植芭蕉,穿东北甬门进入东跨院,有正方和下房,院内种紫藤。先生一生钟爱芭蕉。著名书法家怀素幼时家贫,买不起纸张,便广种芭蕉,在芭蕉叶上练字。无论是在吉林崇文书院读书,还是后来在京寓居,先生都经常效仿怀素,在芭蕉叶上习字。第三部分是竹园区,沿南北甬道向南过竹篱,进入竹园,园中有较大的南客厅。第四部分是果蔬区,在古槐区和竹园东面,种植葡萄、果树和各种蔬菜,有一口井。一、三区和四区之间为柏树屏障。如今,“澹园”虽在,却早已不复旧貌了。

  寓居“澹园”后,先生依旧过着不问世事,专心书的隐居生活。期间,多次为友人文集题做序,应邀为北京琉璃厂题写匾额,为吉林北山玉皇阁题匾、题联。人世有代谢,往来成今古。先生六十四岁那年,至交好友,“吉林三杰”之一的宋小濂在京病故,先生悲痛万分,写下了四首《哭铁梅四兄》的悼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十六的先生离开“澹园”,重访在自己一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故地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处,八月八日返回吉林老宅。十八日又到沈阳去会见将自己引为“平生第一知己”的好友王树楠。在沈阳时,先生寄居在大舅哥魁升的宅中。八月下旬,旧病复发,饮食不进,情势岌岌可危。后来,在医生的救治下,先生的病情渐有起色,遂在儿子的陪同下乘火车返回吉林。十月初九(11月20日)未时,先生在吉林西大街二十一号本宅中与世长辞,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先生在弥留之际,喃喃说道:

  “我大半生在外漂泊,很少回家,也很少为家乡百姓做过些什么,但我热爱故乡,热爱松花江,热爱其塔木,更热爱成家瓦房,热爱小北山……我死后,把我积蓄的俸禄沿途送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也算是表达一下我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感恩之情……”

  先生逝世时,二子世英、四子世杰、六子世坚在侧,三子世伟、五子世超分别从黑龙江任上赶回(长子世奇早丧)。除了吉林本宅外,北京打磨厂瑞生祥、奉天东关老瓜行魁升宅及黑龙江财政厅等处均受成家委托接收社会各界唁文。

  把酒临风只哭君

  先生逝世后,吉林市各界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东北各地名流显宦挽幛纷呈,少帅张学良也派专人前来吊唁。先生生前好友徐鼐霖、黄维翰撰祭文三篇,王树楠、袁金凯、马忠俊、张朝墉等做挽诗、挽联、哀诔,均收入专门印刷的《哀挽录》中。

  49天后,也就是十一月三十日(1929年1月10日)发引。灵柩在张学良亲自派来的骑兵、步兵护送下,由临江门上船,顺流而下。船行至东哈什蚂渡口时,灵柩上岸。全副武装的骑兵在前开道,步兵迈着“镗镗武步”,一路护卫。数百名成氏子孙全身缟素在江边跪成一片,灵柩上岸的瞬间,哭声四起。先是成氏族人在哭,而后,前来送葬的群众也跟着哭,哭声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混同着滚滚奔流松花江水,发出憾天动地的哀鸣!先生灵柩由很高级别的64杠抬起,杠夫们分成三班,轮番抬送,前往其塔木。父老乡亲听说多六老爷过世,都自发前来迎候。送葬的群众超过两万人,人群宛如松花江的一条河流,从东哈什蚂渡口往其塔木方向绵延数里……

  民间有送葬时为死者沿途抛撒买路钱的习俗,一般都是往路上撒“纸钱”。成家人遵循先生遗愿,派了一辆大马车,拉着满满的中华民国紫铜钱,沿途抛撒给路人。小孩、乞丐跟在送葬队伍后面边走边拣,每个人的口袋都装得满满的。人们感念多六老爷的恩德,纷纷流下热泪。

  据其塔木上了年纪的人回忆,多六老爷曾主持成氏家族各房共拿出二十垧良田,做“公益田”,又盖了房子,由专人管理。这些土地的收入全部用于无偿资助有困难的乡亲。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成氏各房代表都聚在一起召开家族会议。负责人公布二十垧土地的收入和资助乡亲们的情况。一切账目公开、透明。成氏家族中如出现不肖子孙和违背公共道德之人,族长会亲自蒙住他的双眼,让族众拿鞭子任意抽打。

  多六老爷灵柩返乡,方圆上百里的父老乡亲倾巢而出前来迎候,不单是因为多六老爷诗才、书法名闻天下,为家乡争了光,多六老爷严格约束族人,慈悲为怀,友爱乡里的高贵品格也是重要的原因。

  先生为官是清官,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先生任绥化知府刚好三年,为当地百姓做了无数好事,卸任时却只带走了三样东西——靴子、“万民伞”和绥化的一把泥土。时至今日,先生的名字在绥化仍然家喻户晓。1997年,先生的再传弟子,书法家张运成先生去绥化追思先生的遗风时看到,绥化市人民政府的门楼还保留着当年成多禄任知府时的模样。

  先生为人是好人。先生待人,不以对方身份而改变态度。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先生始终保持一颗谦和而赤诚的本心,解人为难,急人之所急。但对待贪官污吏,蝇营狗苟之徒,哪怕对方权位再高,先生也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那一天,其塔木小镇商家店铺集体关门停业。人们自发地在其塔木镇十字路口搭起了名为“抽风转角棚”的灵棚。灵棚顶部用木杆、苇席围成矮墙,上面搭建屋脊,拨风板留有通风口,起转角飞檐,故名“抽风转角棚”。在过去,只有达官贵人和有名望的人逝世才能搭建这种灵棚。

  灵棚外立素彩牌楼,牌楼两侧是书法家刘子青书写,张伯英撰文的挽联——“北地称贤,早有才名动上国;西山抗节,晚将诗酒送流年”。

  灵柩抵达其塔木镇,即刻举行公祭仪式。首先上奠的是区长吴竹亭。他代表小镇父老乡亲追忆先生一生功德。闻者无不黯然流泪。然后是其塔木商会会长白振环、慈善会会长严清彬、警察所长吉省三、学校校长魏銮坡等,接着是商家代表,有银匠铺掌柜杜士升、同泰涌烧锅刘老泰、福星恒绸缎庄掌柜王连以及农具店掌柜刘秀才、点心铺掌柜秦老焕、鞋帽铺掌柜杨三爷等,最后是自发前来的父老乡亲。总计上奠人数过千,公祭活动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镇上的烧饼铺、馒头铺、点心铺提前做好了大量的食品,摆在街道两旁,免费提供给参加成公葬礼的百姓。

  下午两点,祭奠仪式结束,送灵队伍抬着先生的灵柩前往成家瓦房前山圈成氏家族墓地进行下葬,将先生与原配夫人孟孺人合葬在一处。先生的坟墓距其父成荣泰墓300米左右,可以望见不远处的松花江。坟墓封顶由少帅张学良派来的工程兵完成。工程兵先用特意带来的日本高号工程水泥浇铸,而后又砌青砖发旋。坟前立汉白玉墓碑,碑后刻行书大字“寿同金石”。至此,一代先贤成多禄长眠于故乡的黑土之下。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38年后的“文革”期间,成家大队革命委员会为了破“四旧”,竟然决定挖坟掘墓!

  1968年11月4日,九台市其塔木镇15名正在接受改造的“黑五类分子”在成家大队革命委员会主任的监督下开始挖墓。他们很快破去发旋的青砖和墓土,露出混凝土封顶。封顶呈正方形,边长3.83米,高1.71米。由于封顶是采用日本高号工程水泥,并由张学良派来的专业工程兵施工,所以坚固异常。15名“黑五类分子”用钢钎敲打了三天,只砸下几小块混凝土而已。就在成家大队革命委员会领导一筹莫展之计,有人献策——“混凝土只封住了棺椁的上面,而下面并没有混凝土。我们可以从旁边打一条地道,躲过混凝土封顶,直接进入墓室”。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七星台游记

下一篇: 《 读你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本文介绍的是关东名士成多禄。他是天才少年,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他重情重义,尊师敬妻,孝敬父母,爱国爱家,留下许多传世佳话。身为吉林三杰,人品、气节、才干都堪称楷模,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食粮。他一生淡泊名利,但从不缺乏忧民之情报国之志,勤政爱民,虽然做官不长,但是深得百姓爱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身处乱世,半世漂泊,对家乡始终有难舍情怀。令人感佩。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